陈洪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上)
原标题:陈洪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上)
陈洪绶是明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对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审美视角,在造型方面追求高古奇骇的古拙之美,在色墨运用上崇尚淡彩的雅丽之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既具备明清时期纤弱清秀的时代气质,又通过“诗画相生”的艺术表达体现出中国文人画家的精神特质,对后世女性形象的塑造乃至人物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夔龙补衮图 绢本设色 30.2×25cm 明 陈洪绶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绘画能力全面,人物画、山水 画、花鸟画样样精通,尤其是人物画造诣极 高。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评价说:“洪绶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 兼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吴道子) 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 (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陈 洪绶早期学画师法蓝瑛、唐寅等人,并显现 出蓝之态。清代文学家毛奇龄在《陈老莲别 传》中记载:“初法敷染,时钱塘蓝瑛工写 生,莲请瑛法敷染,已而轻瑛,瑛亦自知以 不逮莲,终其身不写生,曰:‘此天授也。’” 他还对唐代周昉的人物画进行研究与临摹,其后又融入自己对绘画的理解,走出了一 条独特的道路。他在当时的名气很大,孟远 《陈洪绶传》记载陈洪绶“名满长安,一时 公卿识面为荣,然其所重者,亦书耳画耳, 得其片纸只字,珍若圭璧,辄相矜夸,谓:吾 已得交章侯矣”。
从现存画迹来看,陈洪绶的人物画涉及 文人生活题材、宗教题材、仕女题材、神话 故事题材以及风俗人物题材等,其中仕女人 物画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的仕女画水平很高,清陈撰在《玉几山房 画外录》中云:“章侯画妙绝一时,所画仕 女图,风神衣袂,奕奕有仙气,尤出蹊径之外。”因此,研究陈洪绶绘画作品中的女性 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仕女捧梅图 绢本设色 明 陈洪绶
高古奇骇的古拙之美
陈洪绶笔下的女性造型古拙,明末清初与陈洪绶素有交往的周亮工在《读画录》 中说陈洪绶的人物“高古奇骇,俱非耳目近玩”。程翼苍曰:“老莲人物,深得古法。”清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也曾提到:“予少时得洪绶画,辄惊喜,及观子忠所作,其人物怪伟略同,二子癖也相似也。崇祯之季,京师号‘南陈北崔’。”这些都概括出了陈洪绶人物画“古”与“奇”的特征,这也恰恰是其传世作品彰显出的独特风格。
陈洪绶受到中国传统复古观念的影响,力主“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 格,则大成矣”,这是他对“古意”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理解。他不仅学习“古”的绘画技巧,更注重在绘画中表露“古”的审美内涵和美学趣味。
陈洪绶绘画中的“高古之意”并不是简单地表现在他师古的技法方面,而是通过人物奇骇甚至怪诞的造型体现出来。陈洪绶主推唐代绘画之气韵,运用宋代绘画之理法,以达到元代绘画的格调,显示他学古而不拘泥于古,能够融会贯通,自成体系。陈洪绶的仕女绘画力追古法,但他又不断追求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在《王叔明画记》中曾说:“老迟幸而不享世俗富贵之福,庶几与画家游,见古人文,发古人品,示现于笔楮间者,师其意思,自辟乾坤。”
眷秋图 绢本设色 136×51cm 明 陈洪绶
陈洪绶笔下的女性形象虽变形夸张,有的甚至头大身小、比例失调,但这种奇骇的造型并没有贬义,而是为了体现人物的“独特不凡”。由于这类造型不符合大众普遍的审美取向,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一些质疑。方薰曾这样评价陈洪绶:“辟古是其所能,亦是其短也。”研究界也有人认为陈洪绶对人物的有意变形,影响了他的艺术表达。不过,变形 和荒诞正是陈洪绶的人物画有别于唐代的张萱、周昉,有别于同朝代的唐寅、仇英等人的物画的独特之处,是他的绘画形式的重要特点,是他精心营构的艺术世界。
此外,与明清时期羸弱的女性绘画形象相比较,陈洪绶画中的女性形象比较丰腴,但陈洪绶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周亮工在《书影》一书中记载了一则轶事,说自己拿着一幅张萱的仕女画给陈洪绶展示,陈洪绶看过之后说:“君常诮余女太肥,试阅此卷,余十指间娉婷多矣。”可见在陈洪绶的眼中,他笔下的仕女还是“娉婷多矣”、姿态优美的。
蕉林酌酒图 绢本设色 97×151cm 明 陈洪绶 天津博物馆藏
崇尚淡彩的雅丽之美
陈洪绶的人物画在设色上受唐代周昉的影响较大。他曾说:“吾摹周长史画至再三,犹不欲已。人曰:‘此画已过周,而犹嗛嗛,何也?’吾曰:‘此所以不及者也。吾画易见好,则能事未尽也。长史本至能,而若无能,此难能也。’”但他在学习张萱、周昉风格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在人物画的色墨运用上崇尚淡彩,着力表现雅丽之美,这种色墨表现同样反映在陈洪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
值得注意的是,陈洪绶在对女性人物进行敷色时,有时仅在人物的嘴唇处稍点朱砂,其他颜色均作淡化处理,使图中设色与墨韵相互融合,产生趣味性的画面效果。此外,他往往还会营造一种萧寒、枯涩之感,尤其是在以女性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画面中,暗藏于人物内心的孤寂、幽怨、惆怅之感也会通过她们的神情、动作表现出来,而淡彩雅致的设色风格又恰当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心和性格。
持菊仕女图 绢本设色 明 陈洪绶
陈洪绶的《隐居十六观之缥香图》《斗草图》《听琴图》及《调梅图》等画作,多属于淡彩设色;也有一些作品是白描勾勒加水墨晕染,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白描观音图》以及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准提佛母法相》等。无论是淡彩设色还是水墨晕染,陈洪绶在对女性形象的色墨表达上,都趋向于淡雅润丽之风,使女性人物形象古雅自然,别具韵味。
《调梅图》绘于1650年左右,当属陈洪 绶风格成熟期作品。图中描绘一主二仆共三位女性,画家用淡色赭石、藤黄等对人物稍加敷就。二女仆正在调制梅子,梅子因生性 味苦,需调制方可食用,陈洪绶便抓住了女仆将梅子一颗颗放入水中的瞬间。女主人手握团扇坐于石椅之上,悠然望向前方,看似怡然自得的神情背后,似乎也充满了幽怨之 思。这种淡色敷就的画面,恰恰应对了图中仕女的内心活动。
再如《斜倚熏笼图》,更是将仕女人物恬淡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图中女子身着宽领长袖,斜靠于熏笼之上,画上虽然运用了朱砂、赭石以及藤黄等颜料进行设色,但整体还是保持了浅淡的敷色风格。同时,陈洪绶对人物的衣服质感、皮肤等都刻画得相当到位,线条勾勒也含蓄内敛,与图中色彩十分融洽。
斗草图 绢本设色 134.3×48cm 明 陈洪绶 辽宁省博物馆藏
- END -
2020年第4期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陈洪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上)
陈洪绶:生命清供
素描绘画中必不可少的几大要素!
红叶题诗: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这幅650年前的古画,男人看书喝肉汤,2个女人帮助一起炖肉
名家笔下的“湘君”和“湘夫人”
审美、反思而后成长——刘庆邦谈长篇小说《女工绘》
浅谈西方油画中的东方元素
黄胄:画家不能把似是而非的货色美其名曰似与不似之间
论女性和油画艺术里女性形象的渊源,文艺复兴里油画美女欣赏
网址: 陈洪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上) http://www.alq5.com/newsview9967.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