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心理学:嘴巴不说话,也能传递情绪
原标题:微表情心理学:嘴巴不说话,也能传递情绪
嘴是人身上最忙碌的部位,它身兼多职——表达情绪的笑,为了生理需求的吮吸、吃,保卫性质的呼叫、撕咬,尝试性、欣赏性的品尝,调节呼吸器官的咳嗽,为表达自身需求的说话,还包括一些特殊用途,如抽烟,接吻等。
人的生存需要通过嘴巴输送营养物质,交流需要嘴巴说话。同时,嘴巴也是脸上最富于表达情绪的部位,张开闭合,向前向后,上撇下撇,抿紧放松,这四组基本方式可以组成多姿多彩的嘴部动作。
人的嘴巴一举一动能够鲜明地表现出人的态度来。一个人口唇部的变化,主要有几种情况:张开嘴合不上的,是个意志软弱的人;
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可能是防卫、厌恶心理的表现;
人在注意听某些话时,嘴唇两端会呈现稍稍往后方拉的状态;
嘴角上翘,这种人豁达、随和,比较好说话,易于说服;
下巴缩起的人,干活仔细,疑心病很重,容易封闭自己,不易相信他人;
下巴高抬的人,性格骄傲,优越感、自尊心强,目光望向你时,常常带有否定性的敌意;
说话或听话时咬嘴唇,对方在自我谴责,自我解嘲,甚至自我反省;
口齿不清,说话迟钝,但意志坚定,见解不凡,此人必定才能出众;
说话时以手掩口,其人性格较内向、保守,不愿过多暴露自己,对外界存有戒心,在做自我掩饰;
紧张时喜欢将嘴抿成“一”字形的人,其性格坚强隐忍,交给他的任务一定能够完成,不管付出多大努力与代价。
罗曼·罗兰说:“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语言较多地显示着内在的思想和智慧,举止则更多地显露着外在的风度和形象。
会说话的人善于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最灵敏、最鲜明、最恰当地显示出来。善于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对听众施加心理影响,构筑起与他人交流的思想情感的桥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微表情心理学:嘴巴不说话,也能传递情绪
微表情心理学丨你的眉毛会说话吗?
华妃台词表情包合集|不说话会变成哑巴吗?
南京一步教育-心理学基础章节考点解析:情绪
心理学知识点概述:社交情绪
心理学:微信头像决定了你给人的第一印象,也能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王大陆回应把李沁嘴巴亲变形:渤王的爱意你们不懂
微信新表情的正确打开方式
心理学:为什么你总做不好一件事,是因为你不懂“情绪定律”
微信上线6张新表情:可以向好友“翻白眼”、发送“666”
网址: 微表情心理学:嘴巴不说话,也能传递情绪 http://www.alq5.com/newsview9915.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