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形式美中结体取势美的连与断
原标题:书法形式美中结体取势美的连与断
“所谓‘连’,既指笔画、结构形式之连,更指笔势、气脉之连 ;所谓‘断’,既指笔画、结构形式之断,更指笔画、结构的明确清晰和行笔的节奏性停留。”前一个层面的“连"与“断”是形式的,它取决于汉字基本的构形原理,所以当连处必连,当断处必断,反之就是错字,就不符合汉字的书写规范。而后一个层面的“连”与“断”则是一一种艺术手法,它是从气韵连贯与节奏分明的角度对书者作出的艺术要求。连的手法对于书法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紧密相连的笔画可以使艺术形象产生茂密充实的效果。例如,魏碑书法之所以具有“茂密”的风格是和相互连属的笔画构成方式分不开的。像《始平公造像记》的“靡”字,因为整个字的笔画相连,形势紧密,故而这个字在取势上给欣赏者带来一一种力量聚敛、形体充实的感觉。其次,笔画相连也能使整个字气韵贯通讲究气韵贯通一直是书家在结体取势美追求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古贤往往视书法的结构如同生机勃勃的生命体,《淮南子》云:“气,生之充也”,所以没有了通贯四体的气脉,生命体的活力与神气也将无从体现。书法艺术形象也是如此,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作书贵-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要做到整个字在形势上气韵完足,笔画实连、笔意暗连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以笔画实连而言,牵丝和折搭笔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在行草书中,有些笔画从汉字基本的构形上看并没有实际的联系,但书家为了使它们能够产生笔意连贯的感觉,往往会用牵丝和折搭的方法使其有呼应贯通的关系。《续书谱》云:“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其字之体, 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所谓“承上笔势”和“应其左”就是指折搭之笔产生的贯气效果。但是如果笔画过于纠缠与粘连,则会有笔意不清、分布不净的弊病,唐太宗在《王羲之传论》中就讥讽萧子云的行草书“字字如绾秋蛇”。如何既能保持气韵贯通,又能避免粘连不清的弊病呢?形断意连是一剂良方。《三十六法》中就专列有“意连”和“应接”二则,用以探讨笔断意连的形式。其云:“字有形断而意连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类是也。”“字之点画,欲其互相应接。两点者如‘小’, ‘八’、‘小’自相应接;三点者如‘糸’则左朝右,中朝上,右朝左。”在楷书中,运用形断意连的手法具有特殊的作用。楷书的笔画不做连带,倘若各个笔画之间没有呼应关系,则很容易有形体离散的感觉,而空中飞度笔意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陈绎曾在《翰林要诀》“第四筋法”中就提到了“度”法,他说:“度,中间空中飞度。字之筋,笔锋是也。断处藏之,连处度之..者空中打势,飞度笔意也。”以颜真卿的书法为例,其字被后人誉为“筋书”,原因之一固然与他圆浑的笔画形态有密切关系。颜书顾盼传情的笔意也是其字有“筋”的一个重要表现。例如,《勤礼碑》的“集”字,其下两点虽然没有实线相连,但它们之间却有呼应连贯的笔意。创作时为了达到飞度笔意的目的,书家往往采用转动笔锋、空中度势的方法,有了“转”法,笔画之间尽管不相连属,可却能够传情达意,孙过庭所谓的“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就是这个意思。
在结字中,运用断法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笔画之间断离不连可以使字的结构具有层次分明的形式美感。汉字结构是由不同部件有机组合而成的一一个整体,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既能离,又能合,离的目的在于层次的清晰,而合的宗旨则在于形体的完整性。倘若各个部件之间不能相离,而只是一味粘合,那么,整个字形的构造就会像- 一团糨糊似的模糊不清。其二,运用断法还可以使字的结体取势具有明确的节奏感,从而表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精神气息。这一法则在行草书中尤其受到书家的重视。张式在《画谭》中就说:“行草转折脱卸是关捩子,隔磴及混下均非也。假晓草体‘天’.....三..曲有三脱卸,若混下去,形同死蛇,精神何以寄托?”行笔过程中倘若没有了停顿,而只是一味溜滑“混下去”,整个字也就失去了内在的生命活力。这个生命活力是什么?就是节奏韵律。我们看到,古贤在书写行草书时,并不提倡用过滥的牵丝或带笔将原本断开的笔画连接起来,这样做不仅不会达到贯气的效果,相反会使整个字毫无神气。“字字如绾秋蛇”等就是针对这种问题提出的戒喻。在不能使用实断的笔画中,“意断”法是书家的首选,这种断法往往通过折锋过笔的方式表现出来。转笔代表着连贯,而折笔则暗示着停顿,古语所谓的“-波三折”就是形容一个连贯而有姿态的波画必须有多次停顿。有了停顿,也就有了节奏,整个笔画的意趣也将极大地丰富起来。欣赏黄庭坚的草书我们可以充分得到这种由“意断”带来的美感。例如,黄庭坚的“随”字,其虽然一笔而就,其中却蕴涵了多个折点。有了这些折点,线形很长的转笔便不再单调,欣赏者从这些停顿中也能够充分品味到书家独特的匠心和随机起伏的情绪变化。
其三,运用断法可以使字的布白产生疏散的神韵。汪法在《书法管见》中说: “凡
点画起伏,毫厘宜清,其空白处胜于点画,方爽朗有神。”为何如此 ?这是因为要使实笔的神韵散逸出来,必须为其提供一定的虚白空间,同时虚旷的留白也因实笔的存在而具有了实际意义,这就是虚与实的阴阳辩证关系。断笔就是留白的一一种特殊手段,运用断笔可以使布白更为疏朗,气息更为灵动,实笔的表现力也因此大大增强。董其昌就是一位善用断笔留白的高手,如他对“传”字的处理就堪称用断留白的典范。字中的末笔本为实线转笔,但董其昌为了避免气息堵塞之病,于是化实为虚,用提笔飞白的断法处理了这个笔画,这样既避免了大圈套小圈的死板,又能使末笔增添了情趣。
本文来源于网络,本平台转发仅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联
系
我
们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书法形式美中结体取势美的连与断
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鉴赏
书法回归经典与守正创新的意义
【艺术评论】章法的构成元素(二)
书法中的变化有什么原则和规律?
李双江写了一幅书法,字体俊朗潇洒,专家:有势无骨,没有味道
中国画入门,花鸟画构成中“势”的选取与布置
他们连张纸都买不起,却成为书法名家!
墨舟AI书法 书法知识小课堂第五讲:明 黄道周 王忠文祠碑文
国画论坛丨 国画创作的“势”
网址: 书法形式美中结体取势美的连与断 http://www.alq5.com/newsview9763.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