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原创 太行山里的“扁担精神纪念馆”,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

原创 太行山里的“扁担精神纪念馆”,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5月25日 08:24

原标题:太行山里的“扁担精神纪念馆”,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

“一根扁担两个篓,肩挑货担绕山走。”很多人在游览河南太行山脉的挂壁公路时,脑海里就会有一个疑问,几乎与世隔绝的太行山子民怎样与外界取得联系,怎样将自己的农作物换成生活必需品呢?这个疑问在参观扁担精神纪念馆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

众所周知,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腹地,连接外界的只有一条条险峻的鸟道,例如“阎王鼻子”、“手扒崖”、“蒙眼道”、“鬼门关”等令人不寒而栗的道路。1946年,尹兴德、李林洹、杨太凯等4人,也就是纪念馆中雕塑的主人公,利用简易的房屋、工具成立了石板岩供销合作社,成为“扁担精神”的起源。

扁担精神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大峡谷中的石板岩乡,所谓“扁担精神”,指的是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凭借一副铁肩膀,挑起了沟通城乡的重担,仗着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资的“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

纪念馆以“扁担精神”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为六大部分:“一根扁担创家业”、“一分一厘细打算”、“一心为着山里人”、“一心一意谋发展"、”扁担精神在林州“、”亲切关怀“,为人们展现了上世纪后半叶波澜壮阔的为民精神。

当时供销社员工的主要工作是上山时挑着百十来斤的日用物品和农资,下山时挑回老百姓的农副产品,馆内展示了工作人员进山时用到的物品,用了40年的杆秤、暖壶,还有当年夜间上山用到的马灯,从这些遗留下来的老物件中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石板岩镇村民创业的艰辛。

一根扁担创家业艰难,却一心为这山里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供销社似乎已经成为古老的词汇,而对于上世纪的新中国来说,却是解决人们生活用度的唯一途径,尤其是太行山深处的村庄来说。

从馆内的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到,通往村庄的道路堪称陆地版的“天堑”,这样的道路即使空手爬上爬下都危险重重,更不用提背着重达百斤的货物攀爬的难度了,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不禁令人心生敬畏。

馆内还展示了太行山腹地老百姓的种田场景,向前一步是万丈深渊,向后一步是宽厚陡峭的山峰,长条状的田地只能使用人力耕种,生产条件极其恶劣。

生在信息时代的年轻人,或许早已忘记了父辈曾经的艰辛岁月,扁担精神纪念馆为前后时空的人们搭起了互通的桥梁,更直观真实地了解扁担精神的起源于发展。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璀璨的华灯之下,感受着曾经不平静的峥嵘岁月,扁担精神是石板岩供销社每一位员工用心血与汗水铸造的,值得后世永远歌颂,永远传承……(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原创 太行山里的“扁担精神纪念馆”,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
山西阳城“一滴水”精神纪念馆正式揭牌开馆
征文展播:为祖国谱一曲赞歌
作家手记:沉重的扁担(杨德振)
朱德的扁担(中英文)
“口罩芭蕾”精神传向世界!上芭《绽放》向比利时直播
土地与人性交响的赞歌
“武林雄风起,论剑南太行”,第五届新乡南太行国际武术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唱响沙漠生命的赞歌
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网址: 原创 太行山里的“扁担精神纪念馆”,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 http://www.alq5.com/newsview9406.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