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被骂多年渣男的鲁迅,是负了自己和许广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体面

被骂多年渣男的鲁迅,是负了自己和许广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体面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5月23日 10:39

原标题:被骂多年渣男的鲁迅,是负了自己和许广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体面

鲁迅是文坛史上人人皆知的一代大师,他的代表作传颂至今,读起来仍然让人回味无穷。他的一生有过两个女人,一个是在父母包办下,一生无性无爱的朱安,还有一个是跟他携手并进,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的许广平。

他形容朱安是父母给他的礼物,他将一生将其供养,对于这分2礼物,他却是一生也未拆。

民国时期的文坛出了大批才子佳人,那个新旧更替的时代,也有许多人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恋爱,抛妻弃子,上演了一段又一段渣男渣女的戏码。

很多人说,鲁迅也是一个渣男,正大光明地冷落原配,找了个小三,还把爱情说的那么理直气壮。可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我觉得鲁迅算得上民国时期难得几个好男人了。

01 朱安,一生无爱无性却从未想过改变的女子

朱安出生于浙江绍兴,从小母亲就给她裹了一双象征“大家闺秀”的小脚,说这是荣耀的象征,朱安也像她缠起的足一样,一生被包裹在了这种封建思想中,顽固且如终如一地坚持着。

她21岁还未许人家,这在当初算是大龄青年了,朱安父母也是心急如焚,后来有人为她说了一户周姓人家,虽然当时周家条件不是太好,但是周家祖上也是做过官的人,后因科场贿赂而入狱,随后便家道中落了。

朱安比鲁迅大3岁,长相也不算出色,在那个时代,朱安这样的年纪,要找好人家也算比较难了,所以面对门户也算清正的周家来说,能断文识字,有文化学识的鲁迅可谓是最佳选择。

两家一来二去,互换了庚帖,满心欢喜地为两人订了婚。但是鲁迅也是新新时代读过书的人,人人都崇尚自由恋爱,个个高喊废除包办婚姻,他自是也不想被这种封建禁锢,跟家里抗争无奈之下,他只得一人独自外出求学。

求学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是这种逃避并没有让两家取消婚约,鲁迅无奈之下只得妥协,于是他给朱安去了一封信,希望她能从此放足,并且进学堂。

他希望她能跟上他的脚步,不至于两人婚后没有共同语言,他希望他们能有共同的话题和理想抱负,那时候的他,对婚姻应该也是充满了期待的吧。

他希望能看到一个女子,不受旧封建思想的禁锢,跟上时代趋势,跟上社会主流,这是他对这段包办婚姻默默的妥协,同时也给了他和朱安这段婚姻一丝亮光,一个平等相处的机会。

但是朱安却并未看透鲁迅真正用意,她一心躲在自己的固执里,自我安慰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我这样才是正统女子的样子,我始终都是周家媳妇!

正是朱安的这种固执,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哀。

他们订婚七年,鲁迅才被母亲一纸病危通知骗回了家,在父母的逼迫下,他不得不跟朱安完婚。

结婚当天,他看着从轿子上走下来的朱安,也不知是过于紧张,还是鞋子太大,抑或是命运的驱使,她一脚踏出轿门时,鞋子应声而落,他看到她从未放过足的脚,还有填满棉花的绣花鞋。

这种赤裸裸的欺骗,让鲁迅提起的热忱瞬间如浇下一盆凉水,寒了心绝了意;而朱安的人生,也如她那双作假的绣花鞋,一生都活在这种自我欺骗中,无法自拔。

新婚当晚,鲁迅便把她冷落一旁,独自在书房度过了他的新婚之夜,婚后没几天,他便再次离家求学去了,这一走,便又是三年。

鲁迅这样形容朱安:“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在他的内心,因为孝道,他拒绝不了这场婚姻,但是对于朱安,他只把她当成一件礼物,他一生都不会去拆,只会把她放在家,好好供养,此生他不会再爱,这是他对她唯一的弥补。

他也一直如他所说的那样,给了她安逸的生活,给了她该有的体面,除了夫妻之实,他无法给她之外,他没有像徐志摩对待张幼仪一样,给足了她刻薄和冷眼。

朱安跟张幼仪所不同的是,从始至终,她都从未想要改变,张幼仪为了迎合徐志摩,她会投其所好,懂得用实际行动去争取,读书学字,只是徐志摩从未给过她靠近的机会。

而朱安,却一直自怜自艾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她只坚信,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我是周家媳妇,面对丈夫对自己的冷漠,她说:“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

可是,她却从未真正往前爬过,连周家老太太都懂得审时度势,放了足,学了字,读起了报,她一个年轻女子,却一天到晚独自哀怜,守着活寡,侍候公婆,从没想过,要往前迈出一小步。

在那个处处透着不平的年代,人人高喊着男女平等的口号,而那些在包办婚姻下的糟糠之妻却每每总是被厌弃抛弃。

才子们一味追求自己的爱情,却总是忘了给她们一个安身立命的根本,鲁迅对朱安的态度,比起那些抛妻弃子的渣男们好太多了。

他不爱朱安,但是他会尊重她,不会为了一已私欲,为了家族延续香火,给一个不爱的人生孩子,他的骨子里,其实有他的坚持,也有他的道义。

朱安命运的悲哀,来源于她的不懂变通,他们有过靠近的机会,却被她一推再推,直到把那个人推的越来越远,再也不会停在她面前。

而她依然固守自封,从未想过自己的原因,总觉得是她的大先生嫌弃她,看不上她。这样的她,也注定了她充满悲剧的一生。

02 许广平,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并肩而行

鲁迅这一生如果不是遇到了许广平,我想他也许会跟朱安一生都维持这种有名无实的婚姻吧。

他追求爱情的定义,没有徐志摩那样的浪漫,也没有郁达夫那样的热烈,更没有徐悲鸿那样的不顾一切。

他所认定的爱,是跟自己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抱负,有共同语言,能相扶相承,共同前进,所以许广平的出现,让他的对爱燃起了一丝希望。

许广平跟鲁迅的相识,没有什么浪漫,也没有什么一见钟情,更谈不上什么日久生情,他们的感情应该是从理想和信念慢慢擦出来的火花。

那时,她还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而鲁迅,则是她的老师。

对于鲁迅讲课时渊博的文化和他开阔的精神视野,她对他充满了仰慕与敬重。许广平坐在第一排,喜欢提问题,鲁迅认为她聪明,肯动脑子,有才气,这是他对她的第一印象。

两人真正的交集,应该是许广平给他写的一封长信,因为“愤懑不平的久蓄于中的话,这时许是按抑不住了罢,所以向先生陈诉”。

鲁迅给她回了一封平易近人的信,跟她谈学风,谈女师大校中的事,又着重谈了他的处世方法。

这一封回信让许广平备加兴奋,从此以后,两人经常书信往来,没有情深意长却有灵魂交汇,两个有着共同追求的灵魂,也在这一次次的交流中,慢慢对彼此产生了爱意。

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使命感,让他时刻肩负着国家命运的重任,面对一个跟他一样有着民族热情的女生,他心中又恐慌,有期待。

他说:“我已经是这个年纪,又有这么多内心的伤痛,还能够容纳这样的爱情,还配得上争取这样的爱情吗?”

乱世颠沛中,四年四座城市,136封信,记录下了他们感情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爱也在彼此间越来越深。后来,他们搬到了上海安定下来,过起了夫妻自居的生活。

这个一向不苟言笑的男人,也仿佛换了个人般,他会他带她去逛公园,看画展,为了照顾她近视,买来最好座位的电影票,甚至写信时也细心地为她挑选好看的枇杷花纹花笺。

他们像所有普通的夫妻一样,为对方做着普通的事,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浪漫冲动,一切顺其自然的就好像本该如此。

深夜时分,她会侧卧在一旁,静静陪着他写作。他每晚教她学习,教她学日语。她为他查阅资料、抄写校对,将他的书稿精心保管,俨然成了他工作中最得力的助手。

有时候她戏称:我为什么总觉得你还是我的先生!

他们的关系亦师亦友,有师生之间的情谊,又有夫妻之间的平实无华,为了一心支持鲁迅的创作工作,她放弃了自己的前程,一心一意在家照料他,帮他整理书稿,成了他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1929年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的孩子周海婴出生,在那个子嗣为大的年代,虚弱难产中的许广平犹听到当大夫问鲁迅保大人还是孩子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保大人!

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惊心动魄,也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有的是细水长流下的岁月静好,和彼此心意相通的相辅相成,是岁月流转的温柔,是季节更替的点滴柔情;是你许我一生安宁,我护你一世周全,是此生不悔的相依相偎。

他们就是一对普通的俗世夫妻,过着凡尘俗子的日子,相护守候着对方的执着和热情,成全对方的事业和使命。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年仅56岁,许广平36岁,一生未再嫁!

03

鲁迅把自己一生的热情都贡献在了事业上,前半生他压抑痛苦地沉浸在包办婚姻的阴影下,从18岁订婚起,他就把自己的心封闭了起来。

我想那时的他是绝望的,一边为了孝守候着一段毫无波澜的婚姻,一边压抑着内心向往自由地煎熬,始终如一地坚守人生底线。

他在44岁才遇到了许广平,遇到了属于他的爱情。

从婚后到他们在一起生活,朱安在他的人生里有将近20年的时间,如果她愿意尝试改变,或许她可以用这20来年的时间,去打动他,慢慢靠近他,可惜她从未尝试过。

她固执地坚守着她的封建理念,鲁迅逝世后,生活困顿的她开始卖鲁迅的藏书度日,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知道后倍感焦急,于是上门劝阻,她却对着劝阻人员大骂道: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终其一生,她都没有改变依附他人的想法,鲁迅在世时,确实做到了把她当礼物一样地供养她,给了她衣食无忧,给了她生活安宁。

反观许广平,鲁迅逝世后,依然全力为鲁迅未竟的事业付出毕生精力,奔走于鲁迅全集的编辑和出版,以弘扬他的作品和思想作为自己后半生的事业。

甚至在自己拮据的情况下,赡养着鲁迅的母亲和朱安。他想守候的人,她倾尽余生为他守候;他热忱的事业,她用一生去支持。

我想,这便是许广平和朱安最大的不同,两种性格,两种人生。

鲁迅的一生,并未负过谁,若说要负,他大可婚后几年便像徐志摩或者郁达夫一样休妻再娶。

朱安于他来说也是时代的悲剧产物,所以他同情她,也愿意尊重她,但是这种尊重却并不能用爱来成全,所以他尽他所能,给了她衣食无忧的生活。

即使他有了许广平,也并没有绝情休妻,对于他来说,休妻是很容易的事。

但是被弃后的朱安,又该何去何从,旧时女子,身无所长,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回娘家也会让人看不起,离婚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一辈子的耻辱。

他没有跟朱安离婚,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出于对她的同情和责任,也是感激她对父母的照顾,所以他愿意给她留一个名分,愿意供养她一生。

他和许广平都压抑了内心的渴望,来成全她安然的一生。

那个婚姻处处是悲剧的时代,有多少被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休弃的女子,生活困顿,晚景凄凉。

鲁迅是少数几个能善待原配的人,他宁愿负了许广平,负了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强制跟朱安离婚,他给朱安的虽然是一世寂寞,却也是一份责任和尊重。

不爱,他便一生未碰她,娶了,他便给了她一生的衣食无忧。

鲁迅的一生,很少有风花雪月的绯闻,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振兴中华的事业上。

能在思想和情感上遇到一生的灵魂伴侣,是他一生之幸,他们却放弃了光明正大在一起的机会,许广平也放弃了本唾手可得的名分,用大义成全了朱安的虚名。

而她一生背了个小三的骂名,他一生得了个渣男的恶名,或许谁也不曾想过,他负了自己,给了寂寞一生的朱安一份体面。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被骂多年渣男的鲁迅,是负了自己和许广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体面
鲁迅的两任妻子,原配独守空房41年,鲁迅再娶小17岁貌美许广平
原创 婚前甜言蜜语,婚后大男子主义;许广平与鲁迅,终究是错付了一生
许广平笔下鲁迅最后的一天,伟大都是多余,许广平:我不配崇仰他
原创 鲁迅与2任妻子的事
“南宁罗志祥”否认赚百万:是被骂几百万次渣男
鲁迅后人今何在?儿子任高官,还有一位成明星,如今家喻户晓
杨玏演渣男被骂,模仿亲爹杨立新致歉,父子同演三十而已却不同框
演了那么多剧,现在才有了关注度,一定要演渣男才会火?
剧情反转:鲁迅长孙质疑所拍“萧红红豆”为鲁迅许广平所赠

网址: 被骂多年渣男的鲁迅,是负了自己和许广平,才成全了朱安一生体面 http://www.alq5.com/newsview902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