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奶娃上“疫”线——王伟夫妇的抗疫故事
原标题:抱着奶娃上“疫”线——王伟夫妇的抗疫故事
新华社郑州5月17日电题:抱着奶娃上“疫”线——王伟夫妇的抗疫故事
新华社记者李鹏
丈夫远在另一个村庄值守,王伟抱着孩子,孩子抱着奶瓶,漫长冬夜里坚守在四面透风的防控卡点帐篷内。疫情期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东王集乡郑沟村村口发生的这一幕感动了许多群众。
这位抱着奶娃上“疫”线的母亲就是郑沟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伟。2017年11月,接到组织部门选派驻村干部的通知,分别在唐河县统计局和教体局工作的王伟、王海淼夫妇,不约而同地向各自单位提交了申请书,并双双得到批准。
这对他们家庭是一道难题:父亲卧病在床,女儿刚上高中,小儿子只有7个月大,二人派驻的郑沟村和大河屯镇秦岗村又都是偏远乡村,一旦驻村,全家老幼就顾不上了。看出两人的为难,患病的父亲给二人宽心:“扶贫是国家大事,你们走你们的,但要记住一点,不能给单位和家人丢脸!”
年近八十的老母亲因突发心脏病住院却不能守护,父亲患食管癌还要带着年幼的孙子生活,夫妻二人数月见不着面……驻村两年多,王伟和王海淼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两个贫困村上,也换来了两个村脱贫大变样。
两年多来,郑沟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44%,公路、群众服务大厅、农家书屋、农民学校、标准化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全部补齐,人均纯收入增加至7000元以上;秦岗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8%,产业扶贫覆盖全村劳动力,八成以上群众用上了清洁天然气。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夫妻二人带来新的严峻考验。唐河县所在的南阳市毗邻湖北,是河南疫情防控的“南大门”。大年三十晚上,正吃团圆饭的王海淼看到电视上严峻的疫情形势,腾地一下站起来对王伟说:“形势不等人,赶紧准备回村。”
把患病的父亲和还在吃奶的儿子托付给正上高三的女儿,王伟夫妇大年初一就赶回了村。在抗疫一线坚守近一个月后,随着女儿网上复课备战高考,年幼的儿子成了夫妇二人最大的牵挂。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防疫责任在肩的王伟做出了带着奶娃上“疫”线的决定。
顾不上小家,王伟把精力都放在了群众身上。2月9日傍晚,正在疫情防控卡点执勤的王伟接到村民李书忠哭着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女儿躺在床上昏迷不醒。情况紧急,王伟扔下正在吃奶的儿子,联系完120和村医,就往李书忠家跑。在进行临时抢救后,王伟又一路把李书忠女儿护送到了南阳市就诊,并为拿不出治疗费的李书忠一家申请了3万元的“小天使基金”。
“要是没王书记,疫情这个特殊时期,我孩子能不能及时就诊、保住性命,还真难说。”想起当时的情形,李书忠既后怕又感激。在王伟夫妇尽心尽力的值守下,尽管处在河南防疫重点地区,但二人所在的郑沟村和秦岗村没有发生一例疑似和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随着疫情逐步稳定,5月的豫南进入农忙季节,王伟和王海淼又马上投身到紧张的复工复产中。郑沟村新饶家庭农场的鲜桃种植扶贫基地里,王伟和几个贫困户一起铺设管道,为已经挂果的桃树灌溉。而在10公里之外的秦岗村,王海淼正在黄牛养殖扶贫基地商谈扩建的事。“去年净挣300多万元,今年我打算再扩建4个厂房。”基地负责人汤明磊对王海淼说。
最近,王伟和王海淼一家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王海淼说:“都是应该做的事儿,只要群众健康平安,脚下有路、兜里有钱、心中有劲,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抱着奶娃上“疫”线——王伟夫妇的抗疫故事
欧洲抗疫故事 | 一家人的两国抗疫记
高校学子走近抗疫辅警,倾听他的抗疫故事
听二战老兵讲过去的故事(全球抗疫进行时)
大型原创抗疫话剧《逆行》在京上演 再现英雄人民抗疫故事
万达剧场回应“抗疫夫妻看演出身亡”
海外侨胞抗疫故事网上开讲
通讯:疫情无情人有情——波兰人的抗疫故事
通讯:一个微信群里的抗疫故事
儿童节 | 抗疫故事书画大赛
网址: 抱着奶娃上“疫”线——王伟夫妇的抗疫故事 http://www.alq5.com/newsview8181.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