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

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5月18日 05:58

原标题: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

本文共1357字,阅读约需3分钟

传统的通信卫星使用无线电波发送信号。量子通信卫星用的则是一种结晶体,这种晶体会产生一对相互纠缠的光子。即便将其中一个传输到很远之外,它们的属性依然会纠缠在一起,如果你在地球对一个量子做出改变,与之纠缠的量子就算远在天王星,也会立刻受到改变的影响,这个现象被称为量子纠缠。科学家可以利用量子纠缠现象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纠缠光子的示意图

2016年,中国从西北沙漠发射升空了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这是中国在量子研究最前沿而迈出的重要一步。量子研究可能会带来新的完全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

利用量子技术,用这颗卫星可以将信息从太空传输到地球。量子技术会用到光子,也就是光的微粒。这种通信方式实际上全世界最安全、最不易受黑客攻击的通讯技术。除了中国,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和安全专家也都在研究这项技术。

新华社的一篇报道称,在进入距地面约500公里高的轨道后,墨子号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这颗卫星逾重600公斤,名叫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英文缩写为Quess,昵称墨子号。这是为了纪念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哲学家、科学家墨子。

墨子号的模型

量子保密通信的基础原理是量子态“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的神奇特性。“不可分割”是指,量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比如量子通信里所用到的光量子,或简称光子,就是光能量的最低单元。因此,当用单光子来加载信息时,窃听者就无法截取“半个光子”来窃取信息。

“不可克隆”是指未知的量子态无法被精确复制,一旦窃听者试图对其进行复制,就必然会扰动原本的量子态,从而被通信方察觉。潘建伟打了个比方,古人在信封上用火漆封口,一旦信件被中途拆开,就会留下泄密的痕迹。量子态的作用比火漆更彻底,因为一旦有人试图打开“信件”, “信件”就会自毁,并通知使用者。

利用量子态的特性,可以在A和B之间共同生成一串只有他们两边知道的密钥,这一过程被称为“量子密钥分发”。信息通过这串密钥加密后,可以通过经典的网络传输,比如互联网、无线电、电话线等。由于密钥对于外界是完全未知的,加密后的信息就是不可破译的。

地星量子纠缠通讯实验,2017年4月拍摄于西藏阿里

2016年7月,《自然》杂志(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中国这个项目。文中称,对量子通信做手脚的任何行为都会被发现,而这正是这种方式安全的原因。文章说,“双方能够秘密交流”,并且“有一种安全感,因为任何窃听行为都会留下痕迹”。

文章表示,如果中国的卫星发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会把更多的这类卫星送上轨道,它们“合起来将构成一个超级安全的通信网络,可能会将任何地方的人连接在一起”。“但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和新加坡的团队也有量子太空实验计划,”文章说。尽管这种通信方式可能固若金汤,但数据传输速率在一开始会比较慢,更像电报,而非互联网。

中国的研究人员希望利用这颗卫星和量子通信,在地面上的两个地点之间建立安全的信息传输。理论上,它能够提供两地之间的联络。新华社称,中国最先实现这种联络的可能是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或许会于今年开通。

量子卫星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早前表示,整个项目涉及修建四座量子通信地面站,一座空间量子纠缠实验站。

如果喜欢本文,请点赞,关注转发哦,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最大动力!

想看更多科技资讯,了解最棒的地产项目,敬请微信微博关注“保福科技园”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
原创 潘建伟团队再立新功,量子技术或突破,拿下国际重量级大奖
3位湖南籍学者获科学探索奖,奖金300万,最年轻的只有36岁
中国首颗极地遥感小卫星已获取2500多幅影像
原创 “墨子号”科研团队领衔人物潘建伟院士为之作序,科技漫画来科普
央视热评:比万米海底更妙不可言的,是“奋斗者”号国产标签
热评|比万米海底更妙不可言的,是“奋斗者”号的国产标签
千公里级、无中继 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取得新突破
星空璀璨,只为最耀眼的一颗
他分享了一个“小目标”,燃了!

网址: 中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 http://www.alq5.com/newsview808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