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吧,后浪!五月书单新鲜出炉:关于“城市”的4本书
原标题:看书吧,后浪!五月书单新鲜出炉:关于“城市”的4本书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1895-1990) 曾将“城市”描述为天堂在人间的模样,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 384 -322)说:“城市开启了人类藏匿在蛮荒时代的所有更高潜能,因为人的肢体,以及人所具有动物性的存在,有可能通过国家这一形式得以维系。 人类精神的需要只能由城市来满足。”
城市集中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全部重要含义,城市是文化创作,也是物质文明与政治民主的源泉。就像人类所创造的语言本身一样,城市也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艺术创造。
此次五月书单,我们的主题是“城市”。伴随这一议题的四本好书分别来自四位迥然不同的学者、作家,他(她)们来自意大利、美国,或以轻松的笔触勾画着可能并不存在的城市景致,或以激昂的语调奏响着久久萦绕无法散去的城市赋格。在这个天气好的五月,让我们携手,一同走进这些美好的城市里。
文末有福利,还可以领取书籍的PDF版本~
1
《城市建筑学》
作者: [意] 阿尔多·罗西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译者: 黄士钧
豆瓣评分:8.4
目录
绪论 城市建筑体和城市理论
第一章 城市建筑体的结构
第二章 主要元素和区域概念
第三章 城市建筑体的个性:建筑
第四章 城市建筑体的演变
作者介绍《城市建筑学》由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1931-1997)的演讲稿和笔记组成,在1966年推出了第一版,那一年罗西刚刚35岁。在那个学生们心怀不满的创伤年代中,它对城市的现代建筑运动进行了论战性的批判,抨击了功能主义和现代建筑运动,力图恢复建筑工艺自身的地位;同年,在遥远国度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出版了一本引发空前反响的著作,作者是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2018)。这本名为《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书同为对于城市及位于其中的建筑的思考,却与罗西走向了两个极端。
推荐理由全书包括一个导言,四章正文,没有结论。以“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城市被拆分成不同的构成元素”、“城市之中最重要的因素—建筑”、“城市的演变”作为叙事结构串联起作者自身的行文逻辑。
在这本书里,罗西分析了传统城市或聚落中建筑功能的改变和传承,认为“类型”本身比“幼稚功能主义”的设计有更大的适应性。而对于罗西而言,建筑学绝不应当仅仅停留于满足一种艺术性的遐想,也不满足于语言学的探索。建筑学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个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渗透着众多的目的和意义,并且最终形成了城市。
原文摘录“场所是建筑体的特征原则;场所、建筑、经久和历史这些概念使我们得以理解城市建筑体的复杂性……在此意义上,城市建筑体的建筑与艺术不同,因为后者只是为自身而存在的一种元素,而最伟大的建筑纪念物却与城市有着必然的密切关系。”
“只有当城市建筑处在逻辑连续的情况下,人们才可能比较准确地来评价具体方案的形式特征,评价那些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方案的形式特征,不管这些理想的方案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中的,或是已被实现或部分地被实现了的。”
“纪念物的本质在于它们的命运,尽管命运很难预测。”
2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作者: [美] 简·雅各布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金衡山
豆瓣评分:8.6
导言
第一部分 城市的特性
第二部分 城市多样化的条件
第三部分 衰退和更新的势力
第四部分 不同的策略
作者介绍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1916-2006),加拿大籍美国人,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家族中的女子与男性被同等对待且都拥有自己的事业,这一传统塑造了她 果敢而特立独行的性格,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和自由撰稿人。如果你正巧看过《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第一季第四集里,在华盛顿广场上那位振臂高呼的女士,原型正是雅各布斯。
推荐理由全书共分为导言和四个章节。第一章观察城市中最普通的场景和时间,刻画了城市中人的社会行为;第二章探讨城市多样性的四个原则,也是全书的核心;第三章考察了城市衰落和更新的某些方面,第四章则是在住宅、交通、设计和管理实践方面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这本书宣言式的核心就是“多样性”,再延伸一步讲,城市多样性催生了城市的“活力”,而这种活力与萧条、衰败相对,提供给人们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并使他们乐在其中。
在书中,雅各布斯批评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理性主义”规划者(特别是罗伯特·摩西),认为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忽视并过分简化了生活在不同社区的人的复杂性,主张街道要可步行。雅各布斯在上世纪60年代参与了很多街头抗争运动,一生曾三次被捕入狱,以暴乱和故意伤害罪名被告上法庭。但正是这位“罪犯”写出了这本充满了温情的书,提出了非常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城市观察。也正是这样的观察,再造了过去半个世纪全球城市化运动的审美风潮。
注:对雅各布斯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观看一个精彩的关于雅各布斯与罗伯特·摩西(Robert Moses)世纪大辩论的纪录片—— 市民简·雅各布斯:城市规划之战(Citizen Jane: Battle for the City)
原文摘录“有些公园,如果确实很小,可以很好地担当起另一个工作:愉悦眼睛。旧金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三条街道的交又处形成的小小空间,在大多数城市里,这个地方要么会成为填上沥青的柏油地,要么就会围上篱笆,放上几把椅子,成为一处灰尘满地,谁也不会扫上一眼的死角。但是在旧金山,这样的地方成了自成一体的微型世界,有深深的、凉意拂面的清水和洋溢着异国情调的树木,还有被吸引到这里定居的鸟儿们。你自己是进不到那儿去的,你也用不着进去,因为你的眼睛进去了,把你带到比你的脚能走的更远的地方。”
“一个城市有了活力,也就有了战胜困难的武器,而一个拥有活力的城市则本身就会拥有理解、交流、发现和创造这种武器的能力。也许,这种能力的一个最有力的例证便是大城市在与疾病作斗争方面发挥的作用。城市曾经是疾病的最无助和凄惨的受害者,但是它们后来成为了疾病的最大的战胜者。”
3
《拼贴城市》
作者: [美] 柯林·罗 弗瑞德·科特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译者:童明
豆瓣评分:7.6
译者前言
引言
乌托邦:衰落并消亡?
太平盛世之后
实体的危机:肌理的困境
冲突城市以及“拼贴匠”的政治
拼贴城市以及时间的再征服
附录
注释
作者介绍柯林·罗(Colin Rowe,1920-1999)被誉为西方二战后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建筑理论家和评论家之一,他与弗瑞德·科特合著的《拼贴城市》(Collage City)自1978年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学界内的高度重视。“这是一部对西方城市主义思想的进行系统性批判的史论,它将西方的两种造城思想——乌托邦主义造城与传统主义造城的谱系一一清点,并在批判中提出“拼贴”造城的主张,提倡“拿来主义”的折衷做法[1]”。这本书引入了“拼贴城市”(Collage City)的城市设计方法,试图把割断的历史重新连接起来,而这种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和谐”。
推荐理由从序言开始,柯林·罗就对现代建筑的历史和现状展开批判,不仅对现代主义乌托邦提出质疑,而且也对乌托邦幻灭之后的建筑发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书中非常有趣的是关于“刺猬与狐狸”的讨论:罗认为,在建筑上,柯布“知道许多事情”,因此是一个“狐狸”;可是在城市上,他“只知道一件大事”,可谓一个“刺猬”。对于罗和科特而言,城市在本质上是多元复杂的,而“狐狸式”的“拼贴城市”就是对城市多元复杂性的体现和回应。
原文摘录“中央大街自称是大城市的饰面,表达了一种感情上的禁欲主义和一种加重了的浮夸,并从它根本性的失败中获得它最终的尊严。……中央大街经常是用来掩饰真正艰苦和懊丧的巨大努力(这种努力只能失败)。”
“乌托邦由于在所有人当中获得了巨大的理解和同情,而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如同悲剧一样,它面对善与恶、德与邪、公平和自制,以及即将来临的判决的最终结果。所有都来源于人类全部感情中最脆弱的部分:失望与希望。”
4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张密
豆瓣评分:9.0
这大抵是本期书单里,我最偏爱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短小的,像梦境碎片一样轻盈和意义纷繁的书。
这是一本散落的,像城市拼图一样有序和无序交织的书。
作者介绍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出生于古巴,逝世那年同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卡尔维诺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像卡尔维诺那般复杂精致的大脑。”
推荐理由本书由旅行家马可·波罗和忽必烈的对话组成,在书中,马可波罗讲述了55个不同的城市故事,而他所描述的这些性格各异的城市,事实上都揉进了他的家乡——威尼斯的影子,或者说,这些城市的形貌,不过是马可波罗记忆中的威尼斯的缩影。就像他描述的那样,“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随之膨胀。”
城市与记忆,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符号,城市与贸易,城市与眼睛,城市与名字,城市与死者,城市与天空,轻盈的城市,连绵的城市,隐蔽的城市……,这些卡尔维诺思绪良多后的体系构造,描绘出了我们心中的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在这本书里,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但每一座城市却又是真实的,读者心中的真实。
有些人足不出户,却窥见了整个世界,在其中,卡尔维诺从未缺席。
原文摘录“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已经不复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拥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属于你的异地等待你。”
“在帝王的生活中,总有某个时刻,在为征服的疆域宽广辽阔而得意自豪之后,帝王又会因意识到自己将很快放弃对这些地域的认识和了解而感到忧伤和宽慰;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在黄昏时分袭来,带着雨后大象的气味,以及火盆里渐冷的檀香木灰烬的味道。”
“然而,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
《上海制造》
“特别推荐”
作者: 李翔宁 / 李丹锋 / 江嘉玮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7.2
本月的特别推荐是来自上海和东京的两位当下非常活跃的著名建筑学者(李翔宁、塚本由晴)联合编著的研究上海城市、建筑特点、现状的书——《上海制造》。构想源于塚本的《东京制造》,书中汇集了上海非主流建筑美学的奇观式建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虹桥枢纽、南浦大桥盘旋高架、静安寺、上海一九叁三等等。就像封页所写,这是一本有趣的“当代上海非典型建筑旅行指南”。
这些案例中,既有城市地标建筑,又有违章搭建,既有公共空间,又有建筑废墟。正像雅各布斯所说,“理解城市活动首先需要显微镜似的细致观察,因为城市行为过程总是由各种具体的现象以及相互间的关联组成,没有什么可以代替观察具体的现象从而获得对城市的理解。”书中以社会学的视野做实地调研,以简明三维测绘图勾勒出这三十所房子的形态,拿着它一一寻觅,不失为一场对上海的“非典型”探索旅程。
书里放置了这些房子的真实地址,同时还伪造了一个“虚假”地图。就像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里描写的那样—— 一个虚构的城市。书中的建筑被随机地插在上海的地图里面,就变成了一个新的“上海”,这种经过透镜透射出来的上海,就像基因被抽取、重组,构成了一个新的上海。
[1]引自谭峥(crusader)博客,https://crusadertanzheng.wordpress.com/
文章为设计学堂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文末福利
来聊聊你的读书日常吧~~~
欢迎在留言区畅所欲言
评论区点赞第一名送一本
《美国大城市是死与生》
建筑er们快来留言吧~
( 截止时间:5月16日12:00❤)
❀
资源领取
在公众号「设计学堂 」
后台回复: 五月书单
即可领取本期推荐4册书籍的PDF版
活动回顾
四月书单推文
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姐的墙裂推荐:关于“美”的体验……
恭喜 @阿卡贝拉同学
在四月书单の文末活动中
获得 《建筑的故事》
△ 来自学姐心意满满的
小编实名羡慕
那本期活动欢迎大家参加~
说不定下一个小幸运就是你~
- END-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看书吧,后浪!五月书单新鲜出炉:关于“城市”的4本书
比尔·盖茨疫情期间书单:这五本书今夏最值得读
2020年“十大流行语”新鲜出炉,你听过哪几个?
读书吧,后浪!源自大学自习室里阅读的拾荒大爷的感慨!
今天 做乘风破浪的“后浪”吧
【书单】5本书,阅读来自敦煌的审美教程!
卢梭研究的“圣经式”著作 | 五月译著联合书单
一股“后浪”汹涌而至——道达对话牛博士
宅家不如读本书:名家联袂推荐书单请收好
世界读书日:一份书单 读懂四川
网址: 看书吧,后浪!五月书单新鲜出炉:关于“城市”的4本书 http://www.alq5.com/newsview8042.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