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们的后青春时代。”
原标题:“后浪们的后青春时代。”
前两天,B站发布了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在全网进行了刷屏,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转发。
再次回顾一下: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后浪。
视频做的很热血,呈现出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内容处处都是金句:
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
你们年轻人,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弱小的人,才习惯嘲笑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如果你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初看这个视频时,我也是很激动,看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何冰老师出色的台词功底,恰当好处的音乐和画面质感,使得这个视频有一种磅礴的气质,在五四青年节这样的时候推出,非常鼓舞人心。
视频里是一个中年人“前浪”对年轻人“后浪”所说的话,在开始就指出了一个问题:
的确是有很多“前浪”在否定后浪,说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
从这个角度开启这段演讲,主旨就已经非常鲜明。
就是要告诉前浪,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并且鼓舞年轻人继续奋力向前,勇攀高峰。
这种鼓励,在此时的社会大背景下,的确需要。
但可能你也注意到了,随着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自然也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很多人对视频内容有无法同意的地方。
比如视频中展示的那些B站有非常知名的UP主,还有诉说年轻人生活的句子,实际上都是一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展示。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的批评,说自己又被代表了。
它不完全是年轻人生活,它可能只是有钱的有才华的出名的年轻人生活。
因为有太多的年轻人,其实并没有活得那么光鲜亮丽,他们光是生存就已经非常焦虑和迷茫。
更有人直指,这是一场中年人对年轻人的献媚。
怎么说呢?其实也有道理。
毕竟,能够被展示在大众平台上的后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也是最能够代表年轻人状态的人。
但年轻人究竟应该活成什么模样,不是前浪决定的,而是由后浪们自己来决定。
网上就视频内容争论不休,我却看到另一种乐观的现象。
在这些批评声音的背后,其实蕴涵着另一层境界: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喜欢被代表,也不愿意成为别人眼中的模样。
他们只是想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愿意也不关心自己的姿态究竟是否符合别人或社会的审美和评价。
人们都说,这个世界应该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
那么一个视频,的确不能够代表了所有年轻人。
而不同的声音,在网络上一起发声,就会造成现在如今这种争论的局面。
在主流声音之外,还有人站出来表达另一种不同,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说起来,后浪们的年纪也不小了。
有的即将要告别学生时代,有的已经进入社会,有的工作了好几年,青春这件事,已经在尾巴的末端徘徊。
二十多岁,是后青春时代,在这样的年纪里,后浪该如何在如今的世界里生存呢?
我倒是比较认同视频中的一句话,作为前浪,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说实话,作为一个八零后,我看着现在的90后乃至00后,都是充满了羡慕。
不仅羡慕你们的年纪,也羡慕你们的那种不同。
在我还是二十多岁的时候,网上的人都在批判8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不负责的一代,是一代不如一代。
批评的声音和现在如出一辙。
但那时因为网络限制,我们没有更多发声的渠道,除了一遍遍和人吵架争议之外,没有更多的途径可以证明自己,话语权也不在我们的手里。
到了如今,现在的年轻人,面对如此的批评,根本不用理会,并且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去证明自我。
有时我刷抖音,看B站,能够看到各种各样以前我从未想过看过的内容。
美妆、美食、科技、娱乐、音乐、才艺、汽车、房产……等等等等,几乎所有我可想到的生活内容,都能够看到有年轻人在尽情地展示他们。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开一个账号,上传你精心制作的内容,最后大红大紫也好,或者自娱自乐也罢,起码你们拥有了这样的途径。
但我们那时没有。
我还记得,当年有篇文章,说80后的人特立独行,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公司里的中规中矩的女职员,下班了去夜店做舞女。
这件事当时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有人说这是一种标新立异,也有人说这是一种道德沦丧。
可现在,这样的事依然还有,但已经无人在意。
就像我公司某个年轻同事,白天还是穿着正装和客户沟通项目的白领。
下班回家,就换上女装开直播,成为女装大佬,在镜头前跳舞扭屁股,然后大家都喊我可以,纷纷打赏。
没有人问你这是不是变态,大家只觉得有趣好玩儿,愿意看就完事了。
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年轻人也各有各的姿态。
作为前浪,最让我觉得羡慕的,就是我所遇到的每个年轻人,都不一样。
那种因不同而迸发的精彩,非常迷人。
那是独属于年轻人的气息。
B站的《后浪》演讲视频之所以会引起争议,不是内容问题,而是因不同引发的讨论。
因为对于那些已经得名得利的年轻人而言,的确还有许多人依然默默无闻,也很普通。
他们可能没什么特别的才华,也没什么格外的进取心,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会生活在小城市里,安安稳稳,如他们的父辈一样,如前浪一样。
我曾说过,有些争论是硬币的两面,不分对错,只看角度。
然而,年轻人的后青春时代,却让我看到了一种共性是,不管你是怎样的年轻人,其实你都拥有一个同等的机会。
那个机会就是,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你的态度。
成功有成功的态度,平淡有平淡的态度,直播有直播的态度,视频有视频的态度。
你有想说的话,你有想做的事,你有可展现的东西,那么你就可以去做。
如果你不想,那么你也可以去看看别人在说什么。
我所认识的年轻人,比之前的几代人,都更关注自我,更关注自我的感受,更愿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去取悦自我。
而如今的网络,也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引导大众去关注自身变化,去注重个人的感受。
这无异于是现在年轻人得天独厚的条件啊。
后浪们的后青春时代,应该是关注自我成长且凸显个人价值的时代。
而每一个年轻人,不管你是普通的还是成功的,都有价值。
就像公号最早的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每一种态度,都有存在的必要。
每一种生活方式,都能找到生存的空间。
每一种小众的兴趣爱好,都有它的圈子。
每一个你,都有价值,都是必要。
我认为,这才是后浪们该有的朝气和自信,不管你是知名的自媒体,还是经营生活的普通人,你都应该相信,你具有价值,你值得更好。
生而为人,每个人的道路不同,我们或许的确不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里。
但我们最终都会汇入大海。
世界共有一片大海,只有上层的海水翻涌而来,才被称之为浪。
有的人或许是浪花,他们奔涌在时代的前方,掀起巨大的潮水,甚至可能会改变海水的方向。
有的人可能是暗流,他们潜伏在浪花的下方,是大海里更加庞大的存在。
但没有暗流,何来浪花?
更何况暗流也并非静止不动,暗流同样会改变海水的方向。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或许你不是弄潮儿,但你也是海水的一部分。
正因为有你,海才称为海,浪才可为浪。
不必说自己毫无意义。
你此刻在这里,哪怕什么都没做,都是一种意义。
昨天有读者在留言里说了一句话: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
它的原话是:
这世间,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
想来,也的确如此吧。
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同的浪有不同的浪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
不必强求每朵浪花都一样,不必所有人都挤在同一条路上。
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走好你的路。
也守好你的路。
如果你要问,什么是真正的青年?
最后送一段话张佳玮写的话给你——
浪潮不会静水流深,但滚滚往前,无法遏制。
有许多奢望,想吃,想喝,想爱,想变成云。会犯错,会吵吵,会跌倒,但勇往直前。白眼看天,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离不弃。
那些并不总是美好的欲望,事后想起来并不总是正确的冒险,急不择言的冲动,会被其他人当做是奢望的念头,以及这一切融汇而成,支配着行动,停不下来的激情。还在梦想,还在(不怕犯错地)前进。
我觉得,这就是青年了。
PS,最后容我傲娇地说一句:
什么特么前浪后浪,生而为人,最重要的还是:
浪!浪里个浪!
END
♫ / Long Way Home —— Bernward Koch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后浪们的后青春时代。”
原创 “后浪”们如何面对后疫情时代
原创 后浪式的青春
原创 一刀短评:也论电动车行业的“后浪”们。
《后浪》:一篇青年缺席的“前浪”宣言
争做时代大潮中奔腾向前的“后浪”
00后“后浪”们的生意经
原创 《后浪》被“后浪”们质疑,只因为它缺少一份搜索大数据
马上评|《后浪》火爆 ,把两代人的交心“打上公屏”
原创 B站《后浪》出圈,激励无数人,高中生们把“努力”打在公屏上!
网址: “后浪们的后青春时代。” http://www.alq5.com/newsview7600.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