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叶永烈辞世:科普未尽,写作不已
原标题:著名作家叶永烈辞世:科普未尽,写作不已
2020年5月15日上午,著名作家叶永烈在长海医院去世,享年80岁。
叶永烈
叶永烈,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他不仅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还出版了许多科普类作品,如《碳的一家》、《小灵通漫游未来》等。此外,他的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还被选入小学课本。迄今为止,叶老所有出版的作品字数加起来多达3500万字!
大气层有多厚?
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为什么会产生龙卷风?
蚯蚓是益虫还是害虫?
……
叶永烈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作品就像一座座灯塔照亮了一代代青少年通向未来的成长求索之路。
十万个为什么与小灵通漫游未来
在中国科普读物中,最具影响力的第一品牌,当属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了几代人、家喻户晓的系列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发行至今已超过一亿册。自1960年起,叶永烈就成为了《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与《十万个为什么》的这段因缘,其实应当回溯到考入北京大学化学专业后,文学写作的爱好与专业相结合时给他带来的灵感。他曾撰文谈到逛新华书店看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塑料的一家》后,便学着把自己的化学小品编成一本《碳的一家》寄给少年文艺出版社,没多久就收到了审稿意见,书在修改和补充后顺利出版。
1980年版《十万个为什么》
1959年国庆节后,一套问答式的大型自然科学丛书酝酿启动了。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书名“借用”了苏联作家伊林的同名科普读物,而因为《碳的故事》中诙谐活泼的文笔,叶永烈被邀请参加写作《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后来成书的《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175个“为什么”,叶永烈写了其中163个。在这以后,他不但正式走上了科普写作的道路,创作了包括《小灵通漫游未来》在内脍炙人口的多本科普佳作,也一直参与了第一版至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过程。
《小灵通漫游未来》
2018年,在上海举行的叶永烈科普作品作品研讨会上,许多人谈及“有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两只大耳朵,长着逗人喜爱的小圆脸”这个脍炙人口的“小灵通”形象,它俨然是无数人开始喜爱科幻作品的起始之作。
豆腐干与“文学梦想”
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课本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来自于叶永烈1980年写的一篇科学小品。
文章中,他写了三个有趣的故事说明科学并不遥远,科学也并不难,从身边观察,也可以发现很多大的科学原理。文章开头就写了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名字叫做谢皮罗,他有次洗完澡,拔开浴室下水道的塞子,发现水流旋涡是逆时针方向流动。第二次第三次他发现现象都是一致的,后来就进行研究,发现北半球水流旋涡方向就是逆时针的。同理,在南半球,水流旋涡就变成顺时针方向流动了。
叶永烈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大家,只要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去发现科学,发现原理,把问号变成惊叹号,就是一个科学的发现者。
按理说,作品能够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人,小时候应该是个学霸,成绩非常好,但是叶永烈小时候却是个“学渣”。2018年,叶永烈做客《开讲啦》栏目,现场,他展示了一份小学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中,有两门不及格的科目,一项是读书,一项是作文。
他从小不是神童,那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呢?
变化发生在小学五年级。一天,他心血来潮,投了一篇稿子给报社,后来在副刊发表,叶永烈觉得这首只有七十个字的小诗是块豆腐干。但不得不说,自己的小诗能够发表的确极大地鼓舞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和勇气。
一块“豆腐干”点燃了他的文学梦想。一直到现在,叶老也未曾停止对文学的追逐。
要做有质量的科普作家
叶永烈先生从中学开始就喜欢读书,逐渐对于同文学密切相关的记者行业产生了兴趣。到了高三这年,他也像今天的大家一样,开始确立自己的理想大学目标。他想报考北大新闻系,但这个专业在全国只招20多个人,竞争相当激烈。因此,在借鉴姐姐经验的基础上,他最终选择了北大化学系并被录取。
就读化学系后,他仍旧坚持文学创作之梦。化学楼对面就是文史楼,做实验之余,他还经常跑过去听课。因此,在叶永烈身上不仅有科学的严谨,还有文学的温柔。
同时,他还坚持投稿,虽然投十篇才能登一篇。到了大三时,叶永烈开始以文学笔调写化学,也就是开始写科学小品,并给《科学小报》投稿。就这样,叶永烈走上了科普文章的写作道路。
第一本书《碳的一家》的出版为叶永烈参与创作《十万个为什么》奠定了基础,帮助叶永烈出书的曹燕芳当时正是《十万个为什么》的责任编辑,在化学分册难以进行的时候,曹燕芳邀请叶永烈尝试创作, 文理兼备的才华使得叶永烈写起来得心应手,就这样创作了《十万个为什么》近三分之一的内容。
在《开讲啦》节目中,一位青年代表提出,自己的科学热情是儿时的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唤起的,但是伴随着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许多读者迷失在求真的道路上。
叶老回应,“科普一定要用心”,要建立一支真正有质量的科普创作队伍,带给读者知识和进步的力量,才是科普作家的职责。
将所有精力都凝聚在作品之中
但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些挫折磨难。上世纪六十年代,对叶永烈来说,又面临着另一种考验, 他被下放到了农村,整整三年,都在种水稻。要不要继续写作,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他一直对文学创作念念不忘。当时, 他每天给水稻写日记,记录水稻生长的一系列过程,并写成一本厚厚的《水稻日记》。同时,他还对虫子产生了兴趣,写了一本书叫做《治虫的故事》。即使在那种年代,他仍然念念不忘发表“豆腐干”时的初心,一直坚持文学写作。
结束这段艰苦岁月后,叶永烈仍然继续坚持创作,他发表的作品全部字数加起来是三千五百万字。作品体裁虽然不断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似乎叶老这一路走来格外充满着戏剧性,一开始无心插柳柳成荫,种下了文学梦的种子,转而进入化学系后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此后投稿遇到自己的人生伯乐,从此在文学的世界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与其说这是好运气的“开挂人生”,不如说是他对自己当初文学梦想的坚持。
叶永烈说:“1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字,也是一个需要坚持的数字。人生其实很短暂,你的一辈子加上去,其实也就是这么一点时间。做一件事情要做得好也还不够。因此把写作看成凝固的时间,凝固的生命,把所有的精力都凝固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那个时代,科普的温度与灵动,源于叶永烈老师的小灵通。”“叶先生的梦想是一代代人的梦想,要不断传承下去。”许多科普工作者与科普爱好者对叶永烈的去世表达了深刻缅怀之情。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当孩子看见天空,然后通过阅读了解天空;当孩子读过了春夏秋冬、节气四时的形成,便更能理解季节更替与丰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当孩子感受过自然,然后通过科普拾级而入自然科学的殿堂。这些阅读构成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当阅读落下起点,以兴趣为轴心,以探索为轴去丈量世界,这将成就人生不一般的视野与格局。上海教育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科普作品的出版与普及。
(点击上图跳转上教社科普作品合集)
图文综合整理自:教育导报 澎湃新闻 CCTV1开讲啦 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著名作家叶永烈辞世:科普未尽,写作不已
追忆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他曾是我国科普与科幻的代名词
一个科普文学作者追思叶永烈
叶永烈:我属于“煤球炉”式的作家
《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叶永烈去世 ,出版作品逾3500万字
他可能是你的科学领路人: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今晨去世
纪念|作为传记作家叶永烈,抢救式还原历史真相
叶永烈因患前列腺癌去世,儿子尚在国外,未定是否办公开告别仪式
叶永烈去世,“小灵通漫游”的未来我们已经拥有
牛强:叶永烈去世,他是怎样影响几代中国人的
网址: 著名作家叶永烈辞世:科普未尽,写作不已 http://www.alq5.com/newsview7576.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