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原创 中国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技工改进了一盏灯,每年为国家省下7000万

原创 中国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技工改进了一盏灯,每年为国家省下7000万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5月15日 00:39

原标题:中国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技工改进了一盏灯,每年为国家省下7000万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平凡的人,因为当一个平凡的人一生只坚持做好一件事,他迟早变得不平凡。这个故事的主角郑启湘,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郑启湘出身平凡,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早年只修得小学文凭。21岁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长江航道局洪湖航道管理处做一个仪修工。

工作不久后,郑启湘越发觉得航标仪器的维修工作对技术性要求十分高,需要精通航标灯、探测仪、收音机、无线电话等设备原理才行,这无疑让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感到力不从心。

更让他备受打击的是,每逢冬天来临时,航标灯的损坏率特别高,尽管有仪修师傅们加班加点抢修,但同样作为仪修工的他却只能在一旁递工具。再这么下去,他恐怕就得一辈子在这里当个“小工”,递一辈子工具了。

终于在一天夜里,郑启湘下定决心,要一改这番只能打下手的生活。于是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鞭策自己,经过3年的熬夜苦修掌握了中学的物理和数学。而后,他又在工作之余游离于书店,还报名参加函授班的学习,终于让他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在郑启湘早年工作的20世纪80年代,航标灯存在着许多技术和应用上的缺陷。铁质的航标灯不仅耗电大、易受潮、故障率高,而且质量极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虽说正是这些问题,才有了仪修工存在的价值,但同样身为仪修工的郑启湘却认为,“修”并不能解决问题,根本是要对其进行改进。

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郑启湘不仅要颠覆自己的行业,甚至还想通过技术革新取缔自己的岗位。这就跟快递员想自己研究无人快递车一样,无疑是一种让自己失业的“自杀”行为。

但郑启湘的不平凡,正是从这里开始。

一天,郑启湘跟着同事们正要对一盏航标灯进行维修,突然三四十斤重的航标灯砸了下来,险些夺走了正在阶梯向上爬的郑启湘等人的命。于是,从死神手里捡回一条命的郑启湘下定决心要改变航标灯的安全性能,终于在多方打听后,通过学习汽车行业的塑料材料应用,研究出了中国第一盏全塑料航标灯。

解决了外壳,就轮到航标灯的内心——光源了。在之前,航标灯的光源都是白炽灯,耗电大、寿命短等问题一直消耗着国家的维护资金。对此,他在激光灯玩具上找到了解决办法。原来,当时的照明领域已经应用了发光二极管,如果告诉你它的英文名字叫“LED”,想必你就知道这是个神马玩意儿。

很难想象,在LED已经出现的时代,江洋上的航标灯依旧采用白炽灯照明,但正是郑启湘的尝试,改变了航标灯这个行业。两年后,在郑启湘和同事们日复一日的研究和加装之后,航标灯的光源终于也迎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不仅把耗电量降低了1/3,还把可视光源从原来的2.5公里提高到了5公里。

在这之后,郑启湘又马不停蹄地面向航标灯的电源,把原本污染性较大的化学电池改成太阳能电池。又3年之后,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问世,并被国家推广。根据长江航运经济技术研究所测算,如果全国的内河航道都换上这种新型航标灯,那中国将每年节省7000多万的维护费用。

巨大的经济效应下,也招来了不少商机。郑启湘十几年的心血得到了国家的专利认可,也得到了商界的垂青。面对企业巨额的专利购买费用,甚至是高薪岗位的聘请,郑启湘都一一回绝。或许对于他来说,真正重要的并非自己的利益,而是他在这个岗位上所能奉献的东西。换作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他对国家和组织的报答。

原来,在日以继夜的研发工作中,郑启湘数次因为肾功能疾病入院,最危险的时候,距离死神只有3小时。正是他的单位和同事及时、不计成本地将他送到180公里外的总部医院救治,郑启湘才捡回了一条命。从那一刻起,郑启湘打心里把命交给了单位,交给了国家。

后来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别在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研发的最后阶段和投入生产的关键时机,郑启湘分别因为肾结石和痛风被送入医院,前者让他的尿液都见红,后者则是两腿肿成了柱子,他都是忍受到最后的时刻才入院治疗,但他却怕住院耽误工作时间,请护士帮着提着药水到车间里输液……

或许正是经历过这些鬼门关,才让郑启湘对金钱和利益看得开。而他对国家的感情,又怎是一个专利费、亦或是一份高薪的工作所能代替的呢?正如航标灯照亮了航道,郑启湘和航标灯的结缘,也让他照亮了中国,照亮了时代。

郑启湘的刻苦学习和研究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航标灯,为国家造福。在他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先后在专业刊物上发表13篇论文,又在2007年、2008年被长江航道局破格提拔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而他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则在2006年于国际上受到业界同行一致的认可和好评,所获荣誉字数加起来可能都不比这篇文章少。如今,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更是走出国门,屹立在东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内河航道上。试问,这么一位让人致敬的工程师,难道还称不上“专家”的名号?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原创 中国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技工改进了一盏灯,每年为国家省下7000万
中国时代已经到来!百年难题被95后天才攻下,为我国省下上千亿
瞧这脑洞开的!广东技工创意让你吃惊
国家新闻出版署:每年扶持推广10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
疫情影响 美国国家圣诞树今年改“线上点灯”
中国诗歌学会倡议每年五月为“中国诗歌艾青月”
【云天社@爱情诗分社】2020第十八期同题:一盏灯
欧洲此国人口不到一千,军队仅有240人,为何没有国家敢去攻打?
为自己和国家“码”一个出彩未来
一餐饭丨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灯为你而亮

网址: 原创 中国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技工改进了一盏灯,每年为国家省下7000万 http://www.alq5.com/newsview7156.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