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数字化技术助力古老石窟“活起来”

数字化技术助力古老石窟“活起来”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5月13日 16:40

原标题:数字化技术助力古老石窟“活起来”

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局部。云冈石窟研究院供图

新华社太原5月13日电(记者吕梦琦、王学涛、孙亮全)等比例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已在浙江组装完毕,将于近日亮相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迈出其“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现存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余尊,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12窟以立体雕刻形式,记载了古代盛大的演出场面,被誉为“音乐窟”。

这座复制的洞窟由1300余个打印模块组成,完成组装后宽约12米,纵深约14米,高约9米。0.03毫米的数字采集精确度再现了完整的石窟形制、精美逼真的造像。

“第12窟复制窟用轻型材料制成、可以像积木一样组装拆卸,将来能‘行走’在世界上,让更多人触摸中华文化。”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说,第12窟3D打印复制项目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3D模块打印、色彩还原等,历时3年完工。

云冈石窟数字化工作起步于2003年。目前,云冈石窟研究院已经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成立了“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已取得可喜成果。

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8窟的局部。云冈石窟研究院供图

2017年底,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第3窟西后室原比例3D打印复制项目落户青岛,高10米的坐佛“走”出石窟;2018年11月,第18窟的一部分完成复制,15.5米高的立佛“走”进北京。与前者相比,第18窟复制窟可拆装,便于展示。

数字技术除助力云冈石窟“动起来”外,还为石窟建起了三维数字档案和数字化监测体系等。

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3窟局部。云冈石窟研究院供图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说,数字化平台融保护、研究、管理、展示为一体,使人们不仅对石窟目前的状况了如指掌,还可及时把握文物若干年后的形态变化,一旦文物受损,还有可能进行精度极高的修复。

据了解,今年文物大省山西将加快文物数字化保护步伐,科学编制全省文物数字化保护规划,出台《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指导意见》,规范开展重要国保、省保及濒危彩塑壁画数字化采集工作。

责任编辑:

网址: 数字化技术助力古老石窟“活起来” http://www.alq5.com/newsview6915.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