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王实甫不爱官场爱剧场,改造“无耻张生”

王实甫不爱官场爱剧场,改造“无耻张生”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5月10日 11:10

原标题:王实甫不爱官场爱剧场,改造“无耻张生”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齐名,他创作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巅峰之作。元杂剧也称元曲,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秀之花,与唐诗宋词鼎足而列,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在元代能出现这样的文化瑰宝,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宋朝北曲的基础,二是在元代科举不太兴盛的情况下,有不少饱学之士投身元曲创作,三是元朝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广泛,对元曲的兴盛有推动作用。

王实甫

王实甫是元代大都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人,生活在当时这座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里,王实甫见多识广,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他有厚实的儒学底子,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艺术,同时又扎根民间,吸收了鲜活的口头语言,创造出了璀璨的元曲词汇。“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给《西厢记》的剧情更添了一番离愁别恨,彰显了他在戏曲创作中的深厚文学功底。

王实甫的作品虽然很有名,但记述他本人生平的资料却很少,这可能跟元朝时文人地位低下,不受统治者重视有关。元朝建立后,科举制度一度被废止,直到仁宗朝时才恢复,但录取的进士人数也非常少,整个元代才1100多人,大量读书人处于“集体怀才不遇”的境地,不少人只好混迹于娼妓优伶的社会底层,借写杂剧来抒发胸中郁闷,这反而促进了元杂剧的繁盛,涌现出了王实甫、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一批大剧作家。但他们地位低下,估计很少有人会为他们著书立传。所以,王实甫的生平身世不太为人所知,并不奇怪。

王实甫的生平不为人所知,但他的父亲和儿子却史书有记。他的父亲王逖勋是成吉思汗麾下的一员虎将,担任过通议大夫、礼部尚书等要职。他的儿子王结官拜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也是地位显赫的朝廷大员。出生在这样的官宦家庭,王实甫也入过仕途,起步县官,干得不错,被提拔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负责监查一省官员),也算年轻有为了。但官位越高,看到的黑暗面越多,王实甫忍受不了元代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讹诈,不愿俯仰别人鼻息,就辞职不干了,投身于自己喜欢的勾栏戏院之中,自由自在,潇潇洒洒,浪迹欢场,很有点“奉旨填词”柳三变的风范。

王实甫在民间汲取了艺术养分,创作出了《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等优秀作品。其中《西厢记》讲述的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取裁于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莺莺传》,已经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但元稹作品的结局很悲催: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另攀新贵,而且给张生的无耻行为找了充足的理由。王实甫对此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把张生塑造成一个“视爱情重于仕途”的重情之人,抒发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表达了王实甫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主张。从这点上说,王实甫的思想境界比元稹、柳永都要高出了许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王实甫不爱官场爱剧场,改造“无耻张生”
元稹:骑马向通州 除却巫山不是云
昔日贫困户 今日致富人——南阳鸭河工区张生录的脱贫故事
爱奇艺否认迷雾剧场改名:对造谣者保留追责权利
中原文坛长出一棵参天大树|《李佩甫文集》研讨会举行
原创 真正的爱与不爱,只有自己懂
不表达的爱比不爱更可怕
爱奇艺回应迷雾剧场停播:《非常目击》并未定档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王潮歌谈《只有爱·戏剧幻城》:想跟大家谈谈爱情

网址: 王实甫不爱官场爱剧场,改造“无耻张生” http://www.alq5.com/newsview588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