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黑与白的碰撞,五彩斑斓的黑与绚丽多彩的白——建窑黑瓷与德化白瓷鉴赏!

黑与白的碰撞,五彩斑斓的黑与绚丽多彩的白——建窑黑瓷与德化白瓷鉴赏!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5月06日 02:14

原标题:黑与白的碰撞,五彩斑斓的黑与绚丽多彩的白——建窑黑瓷与德化白瓷鉴赏!

五彩斑斓的建窑黑瓷

宋代建窑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建盏是其代表性的产品。 “建窑”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明代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中所载:“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撇口,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

建窑的黑色黑釉盏的特征: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

按照釉面纹理不同,建窑黑瓷大致可分为乌金(绀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异毫)等六大类

1、乌金(绀黑)釉:

“绀黑”一词在宋代蔡襄的《茶录》中已有记载;“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这是建窑黑瓷较典型的釉色。乌金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黑中泛青;此外,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酱黑色。一般来说,酱黑釉釉层普遍较薄,光素无纹,早期建盏的釉色多属此类,釉面略显呆板,黑而不润,极少挂釉。建窑乌金釉釉层普遍较厚,“色黑而滋润”,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乌金釉的烧制由于工艺上的苛刻要求,远比一般的黑釉难度大的多。这也是黑釉在古时全国各大窑口均有烧造,但真正的乌金釉却多出于工艺更强的建窑了。

乌金釉素三彩双龙捧珠抱月瓶

2、兔毫釉:

“兔毫”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已频繁出现,如《茶录》中“纹如兔毫”、祝穆《方舆胜览》中“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以及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等诗文中都频繁出现这个词。兔毫是建窑最典型且产量最大的产品,以致人们常常习惯以“兔毫盏”作为建盏的代名词。所谓“兔毫”,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条纹,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由于“窑变”等因素影响,兔毫形状既有长、短之分,粗、细之别,颜色还有金黄色、银白色等变化,俗称“金兔毫”、“银兔毫”等。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黄庭坚《信中远来相访且至今岁新茗》诗云:“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蔡襄在《试茶》中也赞道:“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3、油滴釉:

“油滴”一词至迟在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就已出现在日本的文献中。成书于日本应永年间(1394~1427年)的《禅林小歌》中载:“胡兹盘以建盏居多,有油滴、曜变、……天目。”“油滴”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尚未发现。此种称呼目前陶瓷界尚有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油滴”是宋代文献中所指的“鹧鸪斑”。所谓“油滴”,是指在乌黑的底釉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分。这种斑点多为圆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径一般为三、四毫米,最大者达一厘米;小者仅一毫米,甚至细如针尖,形如沸腾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缭乱。油滴也是一种结晶釉,烧成难度较大,成品率低,传世或出土很少。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一件南宋油滴天目碗被视为国宝级文物。90SJY1号窑址堆积层中也出土一件油滴碗,该碗口径12厘米,底径3.6厘米,高4.6厘米。在日本的文献记载中,“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名贵瓷品。在现代收藏界,“油滴”也是建盏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

4、鹧鸪斑:

“鹧鸪斑”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常有出现,如陶谷《清异录》中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方舆胜览》载:“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黄鲁直诗曰:‘建安瓷碗鹧鸪斑。’”僧惠洪诗中也写道:“点茶三味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陈蹇叔也在诗文中赞道:“鹧鸪碗面云萦宇,兔毫瓯心雪作泓。”可见,宋代建窑不仅生产鹧鸪斑,而且也充分得到了文人雅士们的首肯。但怎样的建窑黑釉纹理才能称得上“鹧鸪斑”呢?目前陶瓷界争议很大。有的学者认为,“油滴”就是“鹧鸪斑”;也有的学者认为,1992年5月至6月间,在水吉池中村原瓷厂内发掘出土的,以往研究者称为“珍珠斑”的釉面品类就是“鹧鸪斑”;还有的学者将“珍珠斑”列入“正点鹧鸪斑”,而将油滴列入“类鹧鸪斑油滴”,曜变则命名为“类鹧鸪斑曜变”。也有的学者认为,“鹧鸪斑”是江西吉州永和窑的风格,《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应为永和之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有关专家研究,鹧鸪鸟的羽毛通体有二大主要纹理,其背部为紫赤相间的条纹,而胸部则为“白点正圆如珠”,因此,建窑出土的“珍珠斑”应是宋代文献中的“鹧鸪斑”。目前,尚未发现有完整器传世或出土。鹧鸪鸟为闽北山区常见的鸟类,其胸部“白点正圆如珠”者应为雄性鹧鸪鸟,而雌性鹧鸪鸟的羽纹则是黑白(灰或浅黄)相间的条纹。

5、曜变:

“曜变”一词至迟在《禅林小歌》中就有记载。成书于十六世纪前期的《君台观左右账记》中,把建盏珍品划分为若干等级,其中将“曜变”列为“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所谓“曜变”,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圆点呈黄色,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曜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而得名。

6、杂色釉:

由于建窑黑釉器系“窑变”所致,故釉面纹理变化多端,除上述五大类釉面纹理之外,还有一些杂色釉,如柿红色、赤红色、酱釉(酱绿釉、酱黑釉、酱黄釉)等。而有的文章中提到的“灰白釉”、“芝麻花”、“结晶冰花纹”、“龟裂纹”等杂色釉,。如果放置窑炉重新烧制,灰白的颜色也可以转变为黑色。建窑黑釉器必须在1300°C左右的高温中方能烧成正品。此外,“铁锈斑”纹的定名问题还有待陶瓷界进一步研究、确定。

绚丽多彩的德化白瓷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德化白瓷,瓷国皓珠。因含铁、钛等杂质少,

德化白瓷的品质可与象牙媲美,釉面的晶莹甚至略胜当年,用建白瓷制作的器皿呈半透明的乳黄或牙红色,脂润玉泽,典雅典秀。

明代 德化白瓷罗汉像

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红,犹如东方少女之脸白中泛红;

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黄,犹如成年象之牙,泛牙黄色;

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犹如猪油凝固时之白。

每一件瓷器、每一种颜料、每一幅纹饰、每一样器型无不代表德化先民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及中国朴素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向世界的传播。

德化白瓷迎光透视观察:明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粉红或肉红色。明代中期胎色白中泛肉红或牙黄色,若有藏品出书送拍可联系,壹九八.6六玖五.二叁五0.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牙黄或牙白色。

迎光透视观察各个时期所显颜色,也会因作品的厚薄、配料的微少差异,以及烧制时温度控制的微小差别而出现变化。但统一的特征是釉面温润弱光,迎光而透彻,五光十色,朝气十足。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黑与白的碰撞,五彩斑斓的黑与绚丽多彩的白——建窑黑瓷与德化白瓷鉴赏!
薪火不息 德化白瓷的传承与创新
世界白瓷之母、中国瓷器上品!久负盛名的德化白瓷,得名“中国白”的背后原来有这样的故事→
民窑中的王者-磁州窑,称为黑与白的艺术
宋朝的茶具文化:黑釉茶盏的釉色与斗茶
四川工商学院“非遗讲习所”赴彭州白瓷艺术中心参观考察
送礼即送文化,越来越多人选择建盏作为节日礼品的原因
广元窑重燃千年窑火
极致白与木纹的碰撞,扑面而来的简约清新,带给我们可以触摸的温柔
唐三彩大罐的鉴定与鉴赏 信阳文物商店

网址: 黑与白的碰撞,五彩斑斓的黑与绚丽多彩的白——建窑黑瓷与德化白瓷鉴赏! http://www.alq5.com/newsview543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