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后浪》演讲,前浪们的一场大型自嗨式“刻奇”

《后浪》演讲,前浪们的一场大型自嗨式“刻奇”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5月05日 16:42

原标题:《后浪》演讲,前浪们的一场大型自嗨式“刻奇”

5月3日晚,《后浪》在朋友圈刷屏,这是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用老一辈的口吻向年轻的人们表达了前辈的羡慕,赞美和鼓励。

5月4日,朋友圈又被海量的《后浪》解读讨论文章再次刷屏,一夜之间,互联网就被分成了“前浪”和“后浪”两大阵营,掀起了一场有关“年轻人”的大讨论。

然而,作为这场大讨论的主角年轻人,却反应平淡。朋友圈绝大部的转发,是60后的鼓励赞美、70后的讨论解读、80后的嘲弄讽刺。而作为主角的90后00后,他们冷眼淡定的看着这些激动的老家伙们,绝少转发,并表示疑问,你们在干什么?我们有那么好么?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老艺术家何冰老师声音铿锵,眼里有光,满腔真挚。年轻人们却静静地看着这个自嗨的大爷,将本该由自己表达的东西,替他们表达了。

在这场情绪盛宴中,年轻人是缺席的,相比这些激动人心的赞美,遥远的荣耀,他们更关心眼前的考试、毕业、找工作、付房租,还房贷,担心成为前浪的韭菜,那些紧紧压在他们头上的东西,反而更有现实感。

后浪反应平平,前浪们却激动人心。这大概就是典型的“刻奇”现象了。

“刻奇”是什么?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这样形象解释什么是“刻奇”:

当看见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刻奇”引起了两行“前后紧密相连”的热泪: 第一行:看见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 第二行:和所有的人类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们所感动,多好啊。

昆德拉接着强调:“第二种眼泪使“刻奇”更加“刻奇”。

“刻奇”就是一种自我感动,并且“刻奇”分成不同的层级,从低到高分别为:

自我感动; 难以自持的自我感动; 与别人一同分享的自我感动; 因为意识到此时正在与别人一同感动,感动越发加倍; 滔滔不绝的汹涌感动最终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体验感动也就是体验崇高; 当感动被赋予崇高的意义之后,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谁要是不加入进来一起感动,就是居心叵测。

刻奇是一种自我愚弄与麻痹。《后浪》演讲引发第一层的自我感动,难以自持的感动让前浪们必须在朋友圈分享这种感动,分享后体会着大家共同的感动,这种刻奇心理,大概已经进入了第三层。

后浪们并不买账,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情绪。B站一位up主基于演讲,创作了一部《bilibili献给爷一代的演讲《前浪》》,用同样的文字,同样的声音,但配上不一样的配图,用表情包和搞笑视频,生生将《后浪》演讲的情绪解构,表达了另一种不一样的情绪,他们自己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和精神,才更B站味,更年轻人。

做好自己,放弃那些无谓的感动。不要再去管后浪了,让他们自己去玩出自己世界吧。

感谢阅读

2020.5.5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后浪》演讲,前浪们的一场大型自嗨式“刻奇”
后浪不解前浪的宣泄,后浪只懂朱一旦
《后浪》:一篇青年缺席的“前浪”宣言
张文宏复旦大学最新演讲:其实前浪、后浪都是一个浪(附实录)
何冰演讲的《后浪》引发的议论,为什么热度超过了演讲本身?
火遍全网的《后浪》:到底为什么被喷?
“后浪们的后青春时代。”
原创 一刀短评:也论电动车行业的“后浪”们。
前浪能感动的只有前浪,前浪不足以想象后浪的未来
戏台上的“前浪”与“后浪”

网址: 《后浪》演讲,前浪们的一场大型自嗨式“刻奇” http://www.alq5.com/newsview5076.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