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云谣集》与“思无邪”的诗经精神

《云谣集》与“思无邪”的诗经精神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2年01月14日 19:19

原标题:《云谣集》与“思无邪”的诗经精神

《云谣集》全名《云谣集杂曲子》,是唐人写本曲子词集,共三十首,因藏于敦煌石室,直至20世纪始重见天日。晚清大词人朱孝臧据以刻入《彊村遗书》,且使冠首,诸作文辞质朴,情感刚健,虽皆代言之体,不能如后世文人自道性情之作那样深美闳约,然自有一种直率天真的气息。如《天仙子》:

燕语啼时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祝九华云一片。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留祝九华云一片”,以一片九华山的云喻指秀发,祝即祝发之祝,断也。此词大略言五陵年少与一女子相遇而相爱,别时女子剪下秀发相赠,期待重会。而少年不知游荡去往何处,徒留女子相思泪落而已。下片尤见精彩,说纵然犀玉满头、插花满鬓,亦消不去女子的相思之苦,她的泪珠若得似真珠凝结不散,串成珠串,早该价过百万了。这样的比喻十分市井,因只有市井之人才会考虑经济的价值,但也显得无比的真实。

《凤归云·闺怨》: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拟塞雁行。孤眠莺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牖无言垂血泪,闇祝三光。万般无那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此闺中思征夫之作,亦犹《诗经·卫风·伯兮》之咏: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所不同的是,《伯兮》一诗是卫宣公家人,思宣公出征之作,出于贵族之口,故重比兴;《凤归云》则为下层文人替民间女子代言,是纯然的赋体。词中的薄行(xìng)即薄倖,无那即无奈,全词如叙家常,想来当时不识字人,也能一听就懂,自然说不上韵味境界,但其诗学精神却仍当得上“思无邪”三字。

不要以为只有民间的词才会具有“思无邪”的文化精神,其实,在词体的早期创作者那里,这是一种普遍的文化意识形态。《花间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文人词的总集,是书“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而其写作之缘由,则为“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欧阳炯《花间集序》),诗人在游宴之时,现场率尔构思,当筵付歌女拍歌。美妙至绝的文辞与歌女娇娆的姿态,天成璧合,构成一和谐的令人沉醉的小千世界,让人暂忘现实世界的痛苦与绝望。诗人在绮筵绣幌间游戏人生,自然不求表德,更无关乎家国忧患,遂亦天然契于“思无邪”之旨。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读论语小记:为政第二·诗三百,思无邪
《黄河谣》:“云”端弄潮
10首《诗经》名篇,美了3000年
浅谈《诗经》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思考
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诗经中的植物!
这部儿童剧《大豆谣》,将“西北小萝卜头”搬上舞台
《春山谣》讲述“80后”父辈的青春故事
客家话与山歌里的诗经遗风
《诗经植物笔记》:穿越三千年旖旎时光,读懂诗经草木中的浪漫诗意
2021年女孩取名起名:诗经中的非常有智慧的女孩名字

网址: 《云谣集》与“思无邪”的诗经精神 http://www.alq5.com/newsview351031.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