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千秋不变真性情

千秋不变真性情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2年01月10日 19:37

原标题:千秋不变真性情

文人画是诗、书、画三者结合的艺术,从北宋发端,经元明两朝不断发展、兴盛,到清代已十分成熟。“扬州八怪”在前人的基础上,又作了大胆地探索和创新,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郑板桥。清代张维屏在《松轩随笔》中称赞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他喜欢在画上题诗作跋,许多艺术观点、习作心得以及对民生时事的感慨,都在他的题画诗中展现出来。

郑板桥画得最多的是竹、石、兰,在一首题画诗中,他将人与这三者并列在一起:“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我们能体会出他想言明的坚守。然此三者,他尤爱竹,他在《丛竹图》的题画跋中写道:“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亦非首而已也。”在文人画兴盛之后,竹子被后天赋予的涵义与人的心意相通,他则将喜怒哀乐、气节风骨借着画与诗抒发出来。画竹如画己,写竹如写己,五十年,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何以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在此中间,我们又能体会到他顶天立地的浩然之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竹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风霜连冰冻,苍翠何曾减一些。”诗中,他借竹石兰生发的艺术气象来抒发风神豪迈、气节昂扬的人格理想。

现实的生活虽充满坎坷,但郑板桥却能在生活的小事中找到乐趣。他借着竹子,从小视角把许多生活中的场景描写得生动鲜活。“笋莱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笋筠。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江南二月,春笋收获的季节,家家都在忙着剥笋入菜,此时诗人却替竹笋吐露心声——不愿被早早挖掉,想将来长成高大挺拔的竹竿,再做成竹帘守护佳人岂不更好。“竹里秋风应更多,打窗敲户影婆娑。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秋风将竹枝吹打在窗户上,明明是惊扰了睡梦,诗人却不愿将竹枝砍掉,倒欣赏起窗景来,是不是意境独具?生活固然清苦,但苦中有乐,这何尝不是其积极人生态度的一种映射呢。

郑板桥数十载以画为乐,题材多为竹石兰,不免形制雷同,画面构图形似者颇多,然题画诗跋内容各异,使得每幅画的意义千差万别。他将自己的观点、思想通过讽喻、喻示、叙述和说理等手法写于画上,当人们细细品读之,被带入各种意境之中时,那些画仿佛成了记录他人生意向的笺纸。“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如果画面的内容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那就用诗歌来补充吧。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张颜齐饭桌脱鞋,这也太真性情了
国博多媒体展陈勾勒“镜里千秋”
千秋邈逸独留我
翰墨千秋西南大区2021第一季度战略发展峰会盛大启动
赵小棠引来的争议:口无遮拦真的可以用真性情来辩解吗?
上联:耐寒老树千秋绿,下联?
那英老师太搞笑了,大姐大的真性情暴露无遗,喜欢就叫好……
书百味 阅千秋
翰墨千秋:2020六城完美收官,8000+艺术家助力2021再创辉煌
翰墨千秋:签约合作书法家李哲先生

网址: 千秋不变真性情 http://www.alq5.com/newsview35090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