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更多“留得住”的粤剧作品
原标题:努力打造更多“留得住”的粤剧作品
黎骏声。 受访者供图
■广东文化名人风采
出身于粤剧世家,黎骏声从小听着粤曲长大。七八岁学戏,15岁进入剧团正式成为一名演员。从艺40余年来,他塑造了许多迥异的舞台形象。不论是儒雅书生,或是一代帝王将相;不论是古装戏或现代戏,他总是能做到千人千面、不拘一格。舞台之下,举手投足间仍有台上翩翩君子之风度。
黎骏声外形俊朗,嗓音亮丽。先后在《范蠡献西施》《睿王与庄妃》《花月影》《豪门千金》《三家巷》等三十多出大型粤剧中领衔主演,并凭《花月影》拿下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近年来他在艺术创作上仍不断追求突破,《珠水琴心》等新作足以证明他极高的舞台可塑性。他说:“创作优秀作品,是每一位演员的最终追求。我对粤剧的未来充满信心,希望多打造几部‘留得住、传得开’的作品。”
“创新一定是有利的,但要守住根本”
不久前,黎骏声年度新作——新编古装粤剧《珠水琴心》再次在广州上演,吸引了众多戏迷。与以往才子佳人为题材的传统粤剧生旦戏不同,这部戏关注民间艺术家,表达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他扮演的男主角李慕常满腹经纶却不愿为官,醉心于琴艺,反被知府迫害。“这部戏我最欣赏的地方是不流于俗套,传达了一个观念:艺术来自人民大众,也回归于人民大众,最终是要为人民服务。”
这部戏由黎骏声父亲——茂名粤剧团已故著名编剧黎树权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原戏篇幅较长,有三个多小时;黎骏声与创作团队对剧本进行整理,压缩到两个多小时,情节更加紧凑,情绪感染力更强,抽丝剥茧般揭开李慕常曲折的身世,更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
对戏曲进行改良,使之更符合当下,同时不丢弃戏曲内核,是戏曲艺术家应该把握的创作原则。
早在2011年,黎骏声的摘“梅”之作《花月影》就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剧中糅入了交响乐、流行乐、现代舞等现代艺术元素,被专家称为“粤剧转型期的代表作”。
该剧甫一推出,在业内争议很大,一些传统观众开始不能接受。但黎骏声认为“这部戏仍保留了粤剧最根本的东西,传统程式如唱腔、念白、台步和身段都还在,只是在表现形式上用了当代的新东西”。
黎骏声认为,创新一定是有利的,“但是要守住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戏曲的程式化,这样再怎么创新都不会离开戏曲本体”。
艺无止境,不遗余力传承粤剧艺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黎骏声在台上挥洒自如、“一秒入戏”的功力,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
学戏过程中,一代名伶红线女对他的艺术追求产生了深远影响。“白天排戏,晚上回去,老师想到有什么要教的,就会把我们叫过去,说哪里做得不够好,可以怎么改进,然后亲自做示范。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传授,让我们真真正正学到了心里。”
这份严厉和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推着他不断往前走。
如今,黎骏声也是这样要求年轻一代。“新媒体时代,年轻人有了更多玩法,我有徒弟玩抖音、全民K歌,这对推广粤剧当是好事。但我也经常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分,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永远不能停止对舞台表演艺术的追求。”
南方日报记者 徐子茗
实习生 王翊萱 杨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羊城粤剧节|《谯国夫人》+《八和会馆》,两出大戏令粤剧观众久久回味
曾小敏:打造艺术精品 推动粤剧出圈
顺德千里驹粤剧文化中心成立,打造自主品牌剧目
黄建新:期待献上一部留得住的作品
培育更多“小梅花”!番禺区举办“粤剧进校园”少年戏曲大赛
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好戏,新编古装粤剧《珠水琴心》在广州首演
领略经典 传承戏曲神韵“粤剧名家精品剧目传演”开演
走近日历书:看得见传统,留得住美丽
加强交流合作 传承粤剧艺术
大湾区:让粤剧火起来
网址: 努力打造更多“留得住”的粤剧作品 http://www.alq5.com/newsview350511.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