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农民工能“拿出译稿”,我们为何做不到?

农民工能“拿出译稿”,我们为何做不到?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1年12月04日 17:01

原标题:农民工能“拿出译稿”,我们为何做不到?

图片来源:谷雨-腾讯新闻

近日来,农民工陈直翻译的那本还没有出版的《海德格尔导论》成了热议话题。

诚然,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哲学并非“显学”。了解和研究哲学,也不会直接让你我的现实物质生活有太多获利,但它的确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本质、万物的规律发出大哉问的时候,能够给予他成体系答案的,是哲学。

把哲学交给象牙塔中的学者打理,是现代才有的“社会分工”。以历史眼光看,这种分工并非常态。在历史上,哲学家更多是名号,而不是人赖以谋生的职业。大哲学家斯宾诺莎谋生的执业是磨镜片,叔本华靠着自己丰厚的家产过活。在学院中教授哲学的哲学家,像海德格尔那样,反而是不多的。

因此,陈直的“农民工”身份,和他对哲学的钻研根本是平行的两件事。许多人在真正成功之前,从事着完全不相干的主业,比如马伯庸和刘慈欣。

莫欺少年穷。相信这话对陈直来说同样适用。本职工作对一些人来说,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当谋生需求被满足后,如何游刃有余地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真正的爱好上,则是难以回避的话题。

无论如何,这位哲学爱好者还很年轻,若机遇眷顾,相信未来还有无限可能。这段时间的“火”和他长期真正关注的哲学话题是两回事,热爱哲学的人,会对自己当下状态有更清醒的认识。

当然,这位农民工在网上的“火”还是值得深思。由于一般读者无缘直接阅读他的成果,所以评论者们其实难以评价其哲学水平。

但不得不承认,以一周一个休息日的工作强度,做出这份译稿所付出的精力,超越常人想象。而反观我们自身,是不是太多沉溺于消费之中,缺少对社会和人生真正的思考?

笔者也是“都市白领”一员,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工作流程,以及让人留恋不舍的消费主义构建的生活范式,这些带来的满足感,是否真的满足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个事件火得快,去得也快,也许过不了多久,陈直就不再是焦点。而我们依然要持续反思,正如苏格拉底借用的阿波罗神殿铭文“认识你自己”一样:为什么一位农民工能在闲暇中拿出一部译稿,而你我做不到?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页珍贵的巴金译稿
马上评丨农民工留言东莞图书馆,这故事为何激动人心
为何说世界上只有中国与外国?西方学者:中国人的信仰我们做不到
东莞图书馆回复湖北农民工留言: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
原创 湖北农民工留言告别东莞图书馆!图书馆:我们一直都在,等您再来
为农民工讨薪这件实事办得好
不准农民工进书店?善待读者是书店的基本底线
新生代农民工成“外貌蜕变”新人群
几位UP主联合发布视频《曾经有人说,我们做不到》
杨伟民:要让更多农民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网址: 农民工能“拿出译稿”,我们为何做不到? http://www.alq5.com/newsview35012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