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选择井柏然和杨紫?《女心理师》主创有话说
原标题:为什么要选择井柏然和杨紫?《女心理师》主创有话说
希望观众在其中看到自己,能够停下来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100%成功了。
作者|魏侨
编辑|太子
父母亲密关系破裂的困局,高压教育下的自我否定,被亲人以爱之名绑架的挣扎,深陷职场PUA的“讨好型人格”……你在哪个故事里看到了自己?
在与《博客天下》的独家对话中,编剧朱历表示,“毕老师没有给我任何的条框限制,给予我充分的改编空间。”虽然有过犹豫,但朱历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理念,“我们关注的是人的心理和情感,如果写得悬浮是根本不会达到共情的。”
对于刚刚播出的《女心理师》,朱历有着最朴素的愿望,“希望观众在其中看到自己,能够停下来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就100%成功了。”
心理师是镜子
《女心理师》开播当天,杨紫写了一篇长微博,分享她与贺顿这个角色相识相知的过程。据她描述,大概2020年初第一次拿到剧本,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初拿到剧本时也担心过是否可以演好这个角色。
“这个漫长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互相陪伴,见证彼此的成长与蜕变。我陪伴贺顿穿过黑暗,打开大门,帮助故事里的角色度过一关又一关,最后看着光照进来。那一刻,阳光洒在了她的身上,也洒在了我的身上。”
制片人郭峰表示,“后来我发现我的顾虑是没有必要的。在持续的采风过程中,我接触到的中坚力量的心理咨询师,与杨紫的年龄差距不大。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年轻人,可能更愿意找同龄的咨询师。”
《女心理师》一开篇,贺顿自信昂扬,引经据典,却在之后由于对来访者的过度投射而违反了保密规则,不仅被直播谩骂,还因此引咎辞职,丢掉了工作。
人设的调整恰与主线故事更加契合,除了贺顿在引导来访者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之外,剧中更重要的主线,是贺顿如何一步一步揭开自己的过往,诚实面对自己的问题。剧中每一个心理个案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反复勾连,相互重叠的。
从破碎的家庭,到对母亲的愧疚,每一个来访者也是照见贺顿内心的一面镜子,正如咨询师之于来访者的作用,贺顿也是在与来访者的交流中不断发现自己,接纳自己。
朱历恰恰不想描写一个传统刻板印象中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一个有知识但缺乏经验的菜鸟咨询师,观众更多的可以看到她脆弱的地方。咨询师也是一个人,也有喜怒哀乐、长处和短处。我们不想塑造一个神,任何的咨询师都不是神,而是普通的人。”
谈及井柏然扮演的男主角钱开逸,朱历称他为“整个剧的唯一的太阳”。
钱开逸是一个全剧里唯一一个保持心理自洽的人。即使生活中遭遇坎坷,也能够自我调整,自我治愈,如同他出场时明艳绚丽的花衬衫一样。
“井柏然的角色是非常讨喜的,一直陪伴杨紫身边不离不弃,心理咨询是有深刻和沉重的东西,通过他的角色,也是一个调味料,整个剧的调性会高一些,更幽默更轻松。
贺顿治愈别人,钱开逸治愈贺顿,我们的故事是有沉重的部分,但他是其中的亮点,会让人觉得这个世界上是有阳光的。”
专业藏在情感之下
回忆起创作历程,朱历写《女心理师》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一直在被教育。
术业有专攻,朱历最终选择后退一步,“我负责把故事写好,让一直和我们一起创作的心理咨询师来纠正里面的一些专业上的谬误。”《女心理师》将真实的人放在了显而易见的第一层,而将专业知识藏在了故事的背后。
短短两集,剧集向观众揭开了萦绕多年的心理学误会,例如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在现代咨询中已经几乎不再使用。剧中频繁出现的人本主义疗法属于当下流行的流派之一——也是原著作者毕淑敏所从事的流派。
以往几乎没有剧集会做出如此细致的心理学科普,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对于观众将《女心理师》看作是专业的职场剧,朱历是有些惶恐的。“我觉得我能传达的,和真正的经过了专业训练以及十几年咨询经验的专家相比,是有一定距离的。”
与其说《女心理师》是一部反映心理行业的职场剧,不如说,它是透过心理咨询这个窗口来反映当代人的情感问题和情绪问题,引领观众在其中看见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我们非常看重剧集的选题,关注故事内核能否引发共鸣和共情。”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曾表示。
朱历对《博客天下》说:“写作的过程当中,我会不断地找到自己过去发生某些情绪的原因,明白身边朋友的变化可能经历了怎样的事情。我也希望带着观众去发现自己的内心,明白心理问题并不是病症,其实是很普遍的现象。”
不卖弄专业知识,也不卖弄编剧技巧,虽然原生家庭、职场霸凌、性别歧视等议题切中当下的社会热点,但在创作之初朱历并没有做刻意的“金句”设计。
相比于写“话题”,她更愿意写“生活”。“真正让那些人的故事打动观众,所以如果大家被打动到了,那就是一个好的内容。”
自我投射与关切当下
剧中借贺顿之口说出了咨询中一个最入门却最重要的细节:所有来到心理咨询室的人,他们都不叫“患者”,而应该被称呼为“来访者”。这是让大众真正理解心理咨询,与自身心理问题和解的第一步——去耻感。
影视剧中的心理学桥段,讲述过太多犯罪心理侧写,精神病症诊断,甚至争议极大的催眠治疗,往往让观众感到猎奇神秘,甚至是病态,愈发不敢正视自身的心理问题。朱历坦言,“我们当初设计的时候就不想走这些猎奇的路线,还是回归到讲普通的人的故事,关切当下所有人的心境。”
就像从初出茅庐的心理咨询师,走向资深专家的心理转变一样,朱历在一开始也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最后发现自己能做的很少。在前期与心理学大师的访谈中,她发现心理咨询师只是带领病人观看自己内心的一些场景,从内在治愈来访者的是他自己,“最终心理咨询师是带着来访者观察他自己。”
第三集中,尤娜妈妈强颜欢笑说着漏洞百出的谎言,最终泪流不止的情景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深的震撼。朱历告诉《博客天下》,就像一本心理学著作《诊疗影像的谎言》讲到的,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室里未必会说真话,但是咨询师不用辨别来访者所说的是否真实,只需要关注来访者的情绪,他可以乱编故事,但是他反应的喜悦、悲伤、愤怒的情绪是真实的。
“每个人看《女心理师》都会有自己的投射。”朱历对《博客天下》说。
一直以来,心理学的专业性、人性的善恶对立、社会议题的严肃性与敏感性,让心理咨询领域题材,尤其是反映普通人的现实主义作品创作难上加难。正因如此,《女心理师》的版权几经辗转,暌违十数年,才终于迎来了影视化的呈现。
剧中的人物并没有绝对的善恶阵营,开篇令人咋舌的校园霸凌事件里,双方都是破碎家庭的受害者,其父母也各有掣肘、各有苦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往往起源于根深蒂固的偏见与长期无效的沟通。
作为编剧,在表达时需要后退一步,放下自己的认知和观点。朱历坦言:“我们没有这个资格告诉观众你是不是有某一种精神疾病,也无法通过这个故事来治愈大家。我们只能让观众跟随剧中人物,发现原来我也有这样的问题,原来是因为忽略自己,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些角色是通过我去讲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才能跟很多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正因如此,《女心理师》选择用温情的方式呈现和诠释,“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不可逆转的顽疾,在于你用了错误的方式来解决你遇到的困难,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杨紫井柏然新剧《女心理师》杀青……
毕淑敏坐镇井柏然杨紫组CP,电视剧《女心理师》开机
《女心理师》路透照曝光 杨紫井柏然甜蜜拥吻
杨紫井柏然新剧《女心理师》吻戏路透好甜啊
终于等到杨紫二搭井柏然的新剧《女心理师》啦……
《女心理师》爆款预定,倪萍复出首剧,井柏然杨紫CP感十足
《女心理师》曝海报 井柏然杨紫浪漫“蒙眼吻”
《女心理师》官宣杨紫井柏然 改编自毕淑敏原著
时隔十一年再次合作,井柏然坦白面对杨紫的感觉,称呼很甜蜜
《女心理师》预告好带感,杨紫和井柏然的搭档,看好成为爆款剧吗
网址: 为什么要选择井柏然和杨紫?《女心理师》主创有话说 http://www.alq5.com/newsview350008.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