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利:李家山的歌声|中原作家
原标题:王保利:李家山的歌声|中原作家
作者|王保利
来源:百家岩(微信公众号)
天上的乌背(鹰)哟咿哟地下的鸡,
绕来绕去摇三摆撂不下你。
黄雀雀钻在哟咿哟圪针针林,
听见你的声音摇三摆看不见人。
大槐树上哟咿哟金鸡鸡叫,
心里头不好活摇三摆谁知道。
……
——吕梁民歌《摇三摆》
还没到李家山,车行至半山腰,就有一首浓郁的山西民歌飘过来,飘渺在十月的细雨霏霏中。我们已然进入歌的世界。
饱览过别样的黄河,我们前往享誉全国的黄河碛口古镇李家山。行驶在黄土高原,文清触景生情不由地高唱起《黄土高坡》,几个人也随着唱起来,虽说不那么专业,可也高亢嘹亮。我说,用“情景交融”这个词再恰当不过了。顺山势拐了几道弯,远远看见了李家山村古朴的风貌。数百米的向阳山坡上,错落的窑洞依山就势而筑,从下往上层层叠叠多达十来层。拐上一个大坡,便来到李家山村。
李家山是山西吕梁碛口的古老山村。位于碛口镇黄河岸边向南五公里,隐形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美得一塌糊涂——山体与建筑结合之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李家山村于2009年1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这里,我要用心去触摸碛口这个晋商发源地曾经的繁华,去感受晋商文化的厚重和生生不息,去聆听李家山有着和黄土地一样辽远和雄浑的歌声……
遐想着,车进入停车场。大雨过后,不时飘洒一阵儿细雨,空气清爽宜人。不大且平整的停车场,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或在招揽游客,或在摆卖地方特产。刚一下车,一位瘦小的老大姐过来搭讪招揽生意,我的眼睛却盯上了穿着一身山西民族服饰的另一位大姐。这位大姐约摸60岁左右,头上系着一条白羊肚手巾,上身穿蓝色外罩,腰部系了一条红绸缎,下身穿一条艳丽的花裤子。在先前背的功课中了解到,山西民间服饰图案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用于女子服装服饰的图案内容大多数为植物,具有多变而秀丽的外观,无论花和草,最能引起百姓共鸣的美感,赋予文化的寓意。如这位大姐的裤子是凤伴牡丹的图形,意喻荣华富贵。从着装的款式、图案、色彩、装饰手法,以及服饰的审美风格来看,粗犷稚拙与细腻精妙相得益彰。不管到哪里,啥时候地域特色,都是人们所看重的。我们询问了大姐贵姓,就选陈大姐当了李家山之行的导游。
陈大姐拿出专业导游的范儿,让我们随着她的手势环视了整个山村后,先总后分地给我们讲解起来。李家山远看像一只展翅的凤凰,中间隆起的山峁好似凤头,两边的山坡如同双翼,层层窑洞就建在展开的翅膀上。照她的手势看去,还真有那么点意味。黄土坡棱和民居好像凤凰翅膀上一层层肌理羽毛,丛丛青绿的枣树和街巷飘动的彩旗,为浑黄苍茫的色调点缀了斑斓生机。李家山是在碛口发迹的晋商为安置家眷开辟的第二故乡,当然要选风水好有吉兆的地方了,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营造出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
刚走进李家山的街巷,山顶那边传来悠扬的山西民歌声,我们便撺掇陈大姐,让她也给唱一曲。大姐没有一点生疏、羞怯感,落落大方地拉开架势开唱——昏昏沉沉一梦间/梦见媒婆子到门前/她来给我提亲事/找下一个好夫男//媒婆说罢回家转/第二天花轿到门前/我又梳又洗又打扮/急忙上轿晃又颤……这首歌讲述的虽然是一个梦,却把少女的憧憬渴望、热烈浪漫的情愫展现得淋漓尽致。加上陈大姐惟妙惟肖的表演,彰显出浓郁的山西风情,令人沉醉痴迷。
毕竟是导游,还得干老本行。陈大姐继续边走边看边讲解。现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个院落, 400多孔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原来有700多口人,现在基本上都移居外地。西面的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旧,却还基本保存完好。凤的左翼沟里,住着陈、崔两姓人家,在李姓迁来之前,这儿叫陈家湾。这里修筑的窑洞,有人形容为小布达拉宫,有人形容为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典范,有人评论说是中国民居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无论怎么形容,都难以道尽这里的窑洞之美。窑洞上下或者两侧,分布着宽窄不一、坡度不同的石街道。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一路欣赏,一路徜徉在这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画卷中。
游览中,西边又传来一位妇女缠绵的歌声,陈大姐说那是她亲妹妹,也是在做导游。“你与她比比,看谁唱的好。”陈大姐绽放憨厚的笑容:“好,我唱一首《送樱桃》——家住太谷在城西/离城不远三里地/奴家妈妈上了年纪/上无兄来下无弟/俺母女给人做鞋补缀衣……”樱桃是爱情的信物,象征着一对青年男女的心心相印,却因为贫穷无法圆梦,凄苦无以言说。是哭诉也是愤懑,更是对世间不公的控诉与鞭挞。山西民歌歌唱的主要是赞扬和追崇历史人物,阐述历史故事,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陈大姐从歌曲的角色中回过神来,又开始领我们上坡下坡讲述历史与现状。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低曲折,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难怪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赞叹道:“一座座窑洞村落,那么自然地惊险,自然地变化,自然地和天地山川生为一体。”
李家山的院墙门楼颇为大气和讲究,门脸砖石砌筑,窗户开得很大,虽已历经百年甚至更长,仍然坚固结实,显出了当年主人家境的富足。我们走进一户李姓人家的条状小院,陈大姐介绍迎面走来、年届九旬的李老汉,是东财主家第十二代传人。我这时感兴趣的是当地民歌,便问老人还会唱吗?陈大姐附在老人耳边大声说:“他们想听你唱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打起精神扯开嗓子唱起了《走西口》。这首歌已听过多遍了,可李老汉却唱出了另一番味道,如泣如诉更为打动人心。唱到结尾处:“哥哥走出二里半,回头又看一看。妹妹还在崖头站,心里头好发酸……”或许老汉年轻时走过西口,演绎的正是自己的悲情身世呢。一曲深入骨髓的《走西口》,深深打动了我们,震撼心灵,让人潸然泪下。当老汉满怀深情唱完这首质朴雄浑的民歌,我们连连高呼拍手叫好,同时感到这是山西民歌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作。
李家山最具代表性的院落有“东财主院”、“新窑院”、“桂兰轩”等。东财主院是李登祥建造的两层窑院,一层窑院正窑坐东向西为五孔石窑,三明二暗;南厢房两孔石窑西侧为硬山起脊大门,大门朝南,其上匾额书“堂构增辉”,大门对联书写着: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大门墀头砖雕“麒麟献瑞”细腻逼真,整个院落设计精巧别致。后地院又叫“香亭楼”,是西财主李德峰所建,位于西侧山坡上,坐西朝东,由主院和两个小跨院组成;主院正房一层是七孔石窑,二层是七孔砖窑,北侧厢房一层是三孔石窑,二层是五间带前廊砖瓦房。整个窑院宽敞宏大,这在沟壑纵横的李家山村实在难得。若不是晋商的埋头苦干,哪来今天我们的啧啧称赏?我想。
感情真挚、热情奔放、缠绵悱恻的歌声,在李家山沟沟峁峁此起彼伏。仄耳细听着,我对陈大姐说:“你们都会唱民歌吗?”她说是哩。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形成了“处处闻山曲,人人都会唱。老调味醇美,新歌花更香”的蔚然大观。看来碛口文旅工作做的到位,不愧有“歌舞之乡”和“音乐的海洋”的美誉。带有“野味”的歌声飘得很远,人们四方呼应,风停了雨住了,它们与天上的云朵也在驻足赏听。
两个小时的游览,让人深深感受到,李家山村黄土高坡与人居建筑的完美结合,丰厚的民俗风情和黄河文化已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今天的李家山村,在小路边,在房顶上,画家和摄影人络绎不绝。他们画的拍的是典型的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叠的窑洞大厦、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随着碛口古镇旅游商业价值的重现,周边的西湾、高家坪等古村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机遇。祝福他们!
噢,临别之际,我与陈大姐互加了微信。她的微信名叫“好运常来”,是对未来的期许。好运,一定常来!
我们在那雄浑质朴的气势,又有忧深思远的意味歌声中下了山。我在想,李家山的歌声,因为有了漫长岁月的浸润和包浆,才演绎得这般出神入化、高亢激昂。歌声又是明快生动的,它不仅飘在古街的石板上、屋顶上、天井里,还飘落在破旧的窑洞里、苍老的门楣上、雪雨风霜的皱纹里,也飘落在历史的回忆中,更飘落在纷至沓来的八方宾客的记忆中。
我在写这篇文章时,重新回放当时用手机录下的陈大姐等人歌声的片段,仍觉得苍凉和厚重,仍难掩激动的心情。细细品味山西民歌,能够嗅到乡村的原始气息,还能感受到黄土流域丰富的文化底蕴。
李家山的歌声,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流露出三晋大地人民自然的心声,浇灌培育着一枝永不凋谢的民族奇葩。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王保利:李家山的歌声|中原作家
李晓伟:寻根苦旅|中原作家
中原文坛长出一棵参天大树|《李佩甫文集》研讨会举行
王东晓:开封城墙诗的词根|中原作家
《写给北中原的情书》李佩甫题词,签名,钤印,日期,超级精品签。
王剑:乡村的月光(散文诗)|中原作家
李雪峰:乡愁的路标|中原作家
山西老年书画家协会罗家山创作基地挂牌
李晓伟:我有故事,陪我喝吗?|中原作家
王崇菊:我和你相遇在人海|中原作家
网址: 王保利:李家山的歌声|中原作家 http://www.alq5.com/newsview349662.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