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中的心理学 |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生活中的心理学 |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1年11月10日 01:24

原标题:生活中的心理学 |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仅仅在二三十年前,心理学对中国大众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学术名词,那时候大部分中国人,还在为小康乃至温饱而奔波,无暇他顾。但是今天,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知道,正确了解自己与世界、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是多么重要,它会让我们用一种客观、理性和全面的眼光看待这个极速变迁的世界,特别是当它处于莫名的危机中——比如这次席卷全世界的危机。而这,正需要心理学知识的介入。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心理咨询师包楚婷在群学书院开辟“生活中的心理学”专题,从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人、事和社会现象出发,深入浅出地解读相关心理学知识,以期为读者们关注自我与社会,提供一面别开生面的镜子。敬请关注。

本文为专栏第三十八篇。

作者包楚婷,江苏句容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曾经想改变世界,现在想治愈世界。

人际互补律: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文 | 包楚婷

与人际相似律正好相反的效应,即人际互补律:我们会被和我们在需求、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互补的人所吸引。

互补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需求和能力的互补另一种是性格和气质上的互补

前者很好理解——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我们总有无法满足自己需求之处,或者自己能力欠缺的地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碰到一个正好和自己能力互补的人,自然就会被对方所吸引。

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不会的东西,对方正好是强项,在他展现这种能力的时候,他在我们眼里一定是最有魅力的,在别人眼里就不一定了,因为别人说不定也会。也就是说,彼此存在差异的双方要在关系中能够取长补短,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满足感,才可以互相吸引。

性格和气质上的互补,最典型的就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和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互补,他们会相处得很融洽,从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相处融洽才能建立更长久、更深入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性格和气质上的互补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在价值观上一致。有种哲学的味道在里面:差异性中包含着同一性,而亲密关系的本质也就是求同存异。

人际互补律并不像相似律一样广泛存在,但是也有其重要意义。基辛格曾有一句经典的话:“我喜欢权力,因为它能吸引女人。”这就是利用了互补律。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事业有成的丈夫背后总有一个贤惠顾家的妻子;一个非常有才华但不帅的男子,他的女朋友反而很美;性格暴躁总是唠叨的母亲,和身边性格温和、沉默寡言的父亲过了一辈子;大大咧咧的女生和娇滴滴的女生成了莫逆之交……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家给出了一种解释,这种互补关系源于人类对完整自我的追求。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开创者,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梦的解析》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并称为人类三大思想革命之作,他的思想学说和贡献在心理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我们要介绍的人物和弗洛伊德有很大的渊源,他就是瑞士心理学大师,同时也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荣格曾经和弗洛伊德关系非常亲密,一同研究并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六年之久,但是,因为在学术理念上发生严重分歧,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后来,荣格也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即外面接下来要介绍的“影子人格”理论。

“影子人格”是荣格首次提出的一个名词,灵感源自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在远古时代,人类并没有男女之分,而是一种雌雄同体的生物,叫作“男女”。每个人有四只手、四条腿、一颗头和两张脸。他们天天在人间捣乱,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为此非常烦扰。于是,宙斯将人类撕成两半,每一半有两只手,两条腿。被分开的“男女”非常痛苦,急切地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想和对方“破镜重圆”,找到之后就一直抱在一起,希望能够重新变成一体。后来,世间上的男女就终其一生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荣格认为,每个人都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人格,表面上这个人乐观开朗,实际上他的内心却有着自卑抑郁的一面,那个通常被隐藏起来的人格就是我们的“影子人格”,它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往往和我们表现出的人格特点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在意识层面无法将它准确地感知和表述出来,但是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就像《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所说的那句“这位妹妹我见过的”。

荣格还提出了“情结”概念,指出“情结”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的组合,或是一种隐藏在人的潜意识中的强烈的冲动。而“影子人格”的来源之一,就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积淀在潜意识里的各种情结,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最终形成了我们内心的“影子人格”。

也许,你原本一直都没有意识到“影子人格”的存在,但是有一天,你却突然发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心中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股冲动,让你想去了解他、亲近他。于是,人际互补律就起效了。

现在我们回到人际互补律和相似律的关系上,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密不可分。又有点哲学的味道在里面了: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正如上文所说,互补的前提是在价值观上的一致。也就是说,在三观这种大方向上需要保持一致,但是在能力、爱好、性格、气质这些个人风格上却可以截然不同。所以,相似律和互补律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需要结合起来看的。

其次,这两者虽然并存于人际吸引中,但是重要程度却不完全相同,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大多数情况下的交往活动都是以平等的地位进行的,此时,相似律更为重要;但是,也有两个人地位和作用不一样的情况,比如一个是赚钱养家的丈夫,一个是照顾家庭的妻子,此时互补律就更加重要了。

人际交往是一门大学问,这两大定律已经能够帮助我们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了,但也需要我们灵活思考、随机应变。人际相似律和互补律可以总结为一个道理,就是人们总是会被带给自己愉悦感的人吸引,这种愉悦感可以来自相似之人的气味相投,或者互补之人的互相成就。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生活中的心理学 |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生活中的心理学 | 找一个好的人,不如找一个对的人
生活中的心理学 | 同桌的你,还有睡在上铺的兄弟
什么是心理学中常见的焦点效应?
心理学: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么回应你
顶级心理学大师的27个忠告,瞬间解开你的心结
南京一步教育带你了解心理学和伪心理学的区别
心理学: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当时忍让,后来又纠结痛苦,我怎么了
九个心理学“杀手锏”,让你更自信,生活更简单
心理学:通过这三个心理学方法,可以让别人喜欢你、信任你和帮助你

网址: 生活中的心理学 |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http://www.alq5.com/newsview349469.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