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美,向着共同富裕”:共话小镇未来 “三生”助力小镇美学打造

“美,向着共同富裕”:共话小镇未来 “三生”助力小镇美学打造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10:01

原标题:“美,向着共同富裕”:共话小镇未来 “三生”助力小镇美学打造

10月16日—17日,第六届安仁论坛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国务院参事室指导,中华文化促进会、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以“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为主题,邀请各界大咖共话“乡村振兴”。大会设“奋战乡村振兴 促进共同富裕”央企乡村振兴分论坛和“乡村振兴与美好生活”分论坛,第三届“小镇美学榜样”发布系列活动再度描摹了中国乡村小镇里的“三生”融合之美。

论坛以安仁线下主会场为依托,结合访谈直播、融媒体互动等线上内容,邀请各部委领导、学界业界权威专家学者、30余家中央企业负责人和相关分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以及乡建、康养、文旅、智慧科技等领域的实操代表进行分享交流,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美,向着共同富裕”互联网直播访谈作为第三届“小镇美学榜样”发布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四组嘉宾对话,关注新时期中国农村乡建进程,以期发现生态、社区、文化、艺术、产业等不同维度的生活美学、生产美学和生态美学。

美:向着共同富裕 | 乡村、小镇里的美学:互联网访谈直播回放

10月17日,在第一组互联网直播访谈中,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小镇美学榜样终评委刘悦笛、昆明华侨城美丽乡村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忠、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吕梁、乡伴文旅的副总裁李晓露四位嘉宾,围绕“乡村、小镇里的美学”为主题展开了深入对话,引发广泛关注。

吕梁:“五共”美好乡村生活共生体系助特色小镇建设

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吕梁表示,小镇美学榜样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今年共有10个小镇入围了中国美学小镇榜单,作为美学小镇生态之美的代表,南岸美村阐述了不一样的“安仁共生”的模式。成都安仁华侨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决定开发南岸美村实属机缘巧合,华侨城最初在安仁做新型城镇化项目,希望依托安仁古镇这样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借助华侨城文旅优势打造以文旅为驱动的特色小镇。华侨城在安仁做古镇项目的同时,偶然发现了南岸美村。

“近处的田野、远处的雪山、秀美的村庄、纯朴的村民,一群白鹭从田野上飞过,诗情画意也不过如此,吕梁介绍,在未开发前,南岸美村有很多年轻人已经外出务工,于是华侨城的员工以新村民的身份和留守的原住民们开始了共生共建美丽乡村的计划,逐渐将南岸美村打造成一个原住民、文旅企业、以及创新青年的共同家园。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南岸美村提出了“五共”美好乡村生活共生体系,即要产业共富、人才共育、文化共兴、社区共治、生态共享。

产业共富层面,南岸美村在建设过程中选择了“花”作为主题。吕梁指出,“花”既切合农业,又能打造靓丽的文旅环境,因此南岸美村将花卉作为主导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通过研发花的生产、花雕艺术创作、花景观览研学、花场景里吃、玩、娱等产业体系和集群,实现文旅企业自身的富裕。同时也通过农用地的流转让村民收获租金收益,并通过雇佣原住村民担任花农工作,让他们成为文旅项目中的雇佣者,保障佣金收入。最后,项目再与合作社合作,将花卉种植以及农业作物种植产生的收入进行股金分红,进一步实现了让原住民走向富裕。

依托共生体系,南岸美村的案例恰恰契合了“美、向着共同富裕”的主题。在吕梁眼中,共生和美相辅相成,乡村、小镇美学需要从视觉表现,延伸到内容表现,并通过对在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充分表达出来。以乡愁为载体,打造乡村、小镇艺术美学,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李晓露:国潮+乡愁 新文化融合让乡村自然发展

南岸美村“美美与共”的共生模式成就了中国小镇美学之间的“和而不同”。同样作为乡镇美学成功案例,龙游溪口未来乡村依托“四化九场景”,帮游客找回记忆中的村庄同时,实现了乡村振兴。乡伴文旅的副总裁李晓露表示,“四化”指人本化、生态化、科技化和融合化。九个场景即健康、教育、交通、乡村、乡貌、乡愁乡里、共享、创业、田园。

自打造“乡村版”的未来社区开始,乡伴文旅就通过充分的调研,了解外出务工年轻人小时候的生活场景,收集原住民儿时的田园感受,“可能是田间村头的公园、厂矿里的小广场、或者一场露天电影”,乡伴文旅在龙游溪口未来乡村重建了村民们记忆中的老电影院、老歌舞台、老照相馆。并通过举办音乐会、摄影比赛等将乡村文化传播出去。

李晓露称,每个背井离乡的人对家乡场景的想念,就是乡愁。用乡愁吸引人才返乡,也用乡愁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来感受“最美的家乡”。乡愁改变了乡村村民的族群关系、社区结构,加之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让整个乡村变得更美。便捷的医疗环境、扎实的基础教育,年轻人返乡后可以拥有自己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周边的城市赶到这个小乡村里来,换上80年代的服装,在装饰非常复古的不同场景里面拍照留念。国潮+乡愁的新文化融合模式,让龙游溪口未来乡村更自然的发展起来。

魏忠:注重挖掘保护在地文化 美丽意境引客流

“月洒千户雪、灯放万树花,滇池东岸乌龙浦、渔浦星灯伴落霞”。不同于南岸美村和龙游溪口未来乡村,坐拥有滇池八景之一的“渔浦星灯”,乌龙古渔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美景优势。昆明华侨城美丽乡村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忠表示,经过对当地生态湿地的修复和改造,加上一些现代的灯光设计,现在乌龙古渔村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很久以前“渔火”的美丽意境。

在对乌龙古渔村进行设计和改造的同时,华侨城更注重对在地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魏忠介绍,乌龙古渔村自古有“耕读传家”的文化,耕读主题的乡村图书馆、学校等都会相继落地,乌龙古渔村的戏剧节以及传统花灯剧也会在创新之后全新上演。

此外,华侨城在对乌龙古渔村的保护修复过程中,更加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魏忠介绍,第一,修复建筑所用的土坯砖,都是用废旧建筑垃圾碾磨打碎后,混合黏土、稻草、猪毛、用传统的工艺制作而成的;第二,修复的木工师傅均为云南传统工匠,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手绘施工图,所有的建筑风格和样式都存在他们脑海中。这些传统工艺对建筑活化和重构滇池渔耕文化具有很好的体现及推动作用。

共话小镇未来 “三生”助力小镇美学打造

上榜第三届“小镇美学榜样”的每一个小镇,都代表着中国小镇美学的发展方向。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小镇美学榜样终评委刘悦笛指出,真正的美学小镇应该是符合“三生”的小镇。第一,生活的小镇。很多小镇在建成后既没有吸引到外来旅游者去参观、也没有本地原住民居住,久而久之小镇就慢慢衰落“死掉”了。第二,生产的小镇。小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仅需要原住民产出,还需要产生旅游商品交换。第三,生态的小镇,现在很多小镇开发是以牺牲地方生态为前提,没有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并不可取。

针对未来中国美学小镇将如何发展,李晓露指出,小镇的建设要以不破坏生态为最基础前提、同时呈现在地化的生活方式,为原住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

吕梁表示,寻找和谐共生的方式就是未来美学小镇的发展趋势。她呼吁大家共同探索乡村社群建设、找到让大家共享的、在地人民喜欢也是游客喜闻乐见的新生活方式。

魏忠认为,“生产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是实践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准则,“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坚持生态之美的同时,呈现美好的乡愁场景,所有的“美”即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刘悦笛表示,截止今年,小镇美学榜样评选已经评出了30个代表,小镇美学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历史的积淀,也经历了现代化的改造和创新,符合当代中国人的审美诉求。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美,向着共同富裕”:共话小镇未来 “三生”助力小镇美学打造
均安:围绕李小龙故事,全力打造功夫小镇
上海“特色小镇”电视纪录片大赛落幕
加快小镇高质量创新发展 建宜居宜业特色样本
“古典之美”开幕,这里将打造一座复兴中国古典美学的重镇
上海市台州商会:打造共同富裕的鲜活样本
天成滨湖小镇助力泌阳铜山书画院成立七周年书画展
华中小镇“松风馆”盛大开馆,百余名作展出,还将打造文化互动平台!
天涯小镇生态环境保护主题艺术创作大赛顺利开幕
苏州金螳螂倾诚打造郑州建业电影小镇

网址: “美,向着共同富裕”:共话小镇未来 “三生”助力小镇美学打造 http://www.alq5.com/newsview348989.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