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记 | 吾日三省吾身
原标题:论语日记 |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孔子弟子,曾参,字子舆。 日:每日,每天。 省:xǐng,反省,反思,内省。 忠:尽己所能。 信: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傳:传,师长传授的东西。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在三件事上反省自身:替别人谋事做事有没有尽我所能、全力以赴?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实事求是?师长所传授的东西有没有琢磨熟习?
曾子,名参,字子舆
做人做事首先要有一种“自治”的态度,即自律、自察,这件事永远都在教别人做事之前。每天都进行反思,无日不反思,表明了这种态度的诚切深刻,不能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草草了事。
在曾子所反思的三件事中,“忠”在第一,“信”在第二,“传习”在第三。“忠”和“信”的含义,可以说根源于“孝”。“孝”是发生于亲子之间的全力以赴、诚实可信的事情;“忠”则抛开了血缘这一联系,另外蕴含了一种“社会化”的关系,有一定“社会化上下层级”的成分;“信”则是血缘之外、层级之外,更没有天然因素、更平等的社会化关系。
在“忠”“信”这样的品德具备、行事没有违背的前提下,才是“传习”的考虑。从“社会化关系”的反思过渡到“个体自我”的反思。师虽授,但“习”在自身。除了内心品德的精进熟习之外,也有“书”“数”“射”“御”等实际操作、实际知识的精进熟习。
在历代诸子对这一章句的解读中,“传习”的对象更集中、针对于孔子的“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因为历史辗转的关系,思想传承难免缺漏,因而诸子之“传习”,本身也有珍惜留存的圣人之道、涵养修行的意味。
孔子
大家常用“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来开玩笑,玩笑之余最好也能体味原本论语章句的含义。因为“吃什么”这件事其实正是南宋朱子认为“求道”之人应当放在末位的事情,其《论语集注》中写:“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明明心中想要学习圣人之道,却因为吃的穿的不如别人而感到羞耻,这种人的见识意趣着实低下,哪里够得上讨论圣人之道呢?
开玩笑当然没问题,至少说明没有把“吾日三省吾身”这一句给忘了。如今我们强调民族自信、倡导国学,汉服、汉乐、民族设计等内容越来越丰富,但也千万不能把古人的道理忘记了呀。
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不器”,汉服、汉乐等都是具体的形而下之物,那些先贤前人反复琢磨的抽象的道理才是形而上的东西,自信的根源,也许更应该来自“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不是精修汉服照在朋友圈能换多少个赞吧。“君子”的日常生活处处都有“器”,但“道”才是根本。/完
相关阅读论语日记 | 学而时习之
论语日记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日记 | 巧言令色,鲜矣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论语日记 |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日记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中华论语重译·第4章:万物本源三位一体,天地有恒吾日三省吾身
以“吾日三省吾身”为题如何发表演讲?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小积累,让你的作文有话可说!
《论语》,感谢有“你”相伴
《论语》里的君子之道:如何优雅地承认错误?
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您浪费了吗?
梁启超:《论语》,2000年来中国人第一本必读之书
网址: 论语日记 | 吾日三省吾身 http://www.alq5.com/newsview347671.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