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止欲不争,天下归道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止欲不争,天下归道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1年09月13日 02:19

原标题:《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止欲不争,天下归道

《道德经》第46章 止欲不争,天下归道

【经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②。

罪莫大于可欲③,祸莫大于不知足,咎④莫大于欲得⑤。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考注】①却走马以粪:战马退回乡间耕作。却,后退、退回;粪,施肥,比喻耕种,播种。②戎马生于郊:母军马在战场荒野生下马驹,形容战争使百姓遭殃,连牲畜也不得安宁。③罪莫大于可欲:王弼本无此一句,据河上公本增。④咎:灾祸,灾殃。⑤欲得:欲望得以实现。

【考译】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回到田间耕种。治理天下违背了“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荒郊野外生下小马驹。

罪孽源起于可欲之货,祸害发端于不知足,灾祸呈现于贪欲得到满足。

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导读】本章是第44章的姊妹篇。第44章老子阐述的是“身”与“名利”的关系,献言于“人”;本章老子阐述的是“欲”“争(战)”“道”三者之间的关系,献言于“国”(其实是王),警示统治者要以“道”治国,即清心寡欲、知足止欲、无为不争。看清这一点才能把本章与44章区分开来。

传统观点认为本章主要反映了老子的反战思想,这是猜错了老子的心思。与其说是老子反战,不如说老子反争,包括外争和内争。战乱的根源在于争、在于欲、在于不足,归根结底是背道,因此,本章主旨还是倡道、强调守道,落脚点在于清心寡欲、知足止欲、无为不争。

【辨读】“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这是“有道”与“无道”在结果上的巨大反差:有道治天下,天下太平,牛马犁歌;无道治天下,内争于民,外争于国,黎民遭殃,连牲畜也不得安宁。老子这是通过对比来倡道,呼吁统治者“以道治国”,同时也是对“无道”之治,即春秋末期诸侯王为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扩张欲,不顾黎民百姓而互相征伐的无情批判。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这是揭示“天下无道”的根源,是理解的难点,特别是“欲得”,很多人理解为“想得到”,翻译为“贪欲”或者“贪婪”,这又望文生义了(参注⑤)。

“罪”“祸”“咎”同义,三者小差异不必穷究。“可欲”是指可欲之物,这是物的因素,老子认为它是罪孽的源头,故老子在第3章就提出“不见可欲”;“不知足”是人的因素,它是祸患的开端;相对于“不知足”,“欲得”是贪欲的满足,也意味着灾祸即将来临。战因争起,争因欲起,欲因货起,因此,“可欲”“不知足”“欲得”呈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更接近于“祸”,贪欲得到满足的时候,就离爆发灾祸不远了,因为“得到”会刺激更大的欲望,所谓得陇望蜀。从种子到结果,从量变到质变,老子是把祸患的源起与发生过程看透了——“罪”“祸”“咎”全在一个“欲”字上,老子警示统治者“止欲”。

商朝灭亡就是典型的“贪欲之祸”。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新乡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不知足,占有再多也总觉得不够;知足,拥有不多也不觉得少。因此,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这是老子在本章的结论,老子警示统治者清心寡欲、知足止欲、无为不争,控制自己无限的扩张欲,从而避免互相攻伐而致民不聊生。

有人在肯定老子这一思想的积极性的同时,指出其消极的一面——知足不利于进取。这是忽视老子的语境了,是对老子的求全苛责。在33章,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可见,老子并不反对“自胜”和“有志”,因此老子也不反对进取,只是对进取的路径上有自己独立见解。不足而进,如此简单的道理老子怎会不懂?老子的“知足”是针对“过欲”的极大危害而提出来的,正所谓斩草务除根,矫枉须过正。

【今鉴】和平崛起,永不称霸

历史上的征服行动无一例外地都以失败告终: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拿破仑和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更有甚者,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国虽大,好战必亡” !(参第30章【今鉴】)

以日本军国主义为例,不仅给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造成极大痛苦,比如娃娃兵,比如广岛、长崎的两声巨响。

苏联解体后,美国妄图独霸世界,充当世界警察,到处炫耀武力。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最终也必将遭到美国人民的反对。

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止欲不争,天下归道
道德经国际诗篇之老子第四十六章
有道明师解读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简版)
道德经妙解丨03 道为天地万物之总源头
道德经国际诗篇之老子第五十六章
道德经国际诗篇之老子第十六章
道德经国际诗篇之老子第四十八章
道德经国际诗篇之老子第五十六章2
道德经国际诗篇之老子第四十九章
道德经:何谓“无为”?何谓“不争”?

网址: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止欲不争,天下归道 http://www.alq5.com/newsview34756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