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徽县马勺脸谱“守”艺人:“最传统”也“最时尚”
原标题:甘肃徽县马勺脸谱“守”艺人:“最传统”也“最时尚”
9月初,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马勺脸谱的省级传承人马龙在工作室内绘制脸谱。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9月5日电 (闫姣 王牧雨 高展)大雨过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深山云雾缭绕。山脚一农家小院里,手艺人马龙伏在案上绘制马勺脸谱,身后是挂在墙上,颜色、造型各异的成品。
马勺脸谱由中国民间社火脸谱演化而来,已有数千年历史。系列产品主要包括马勺脸谱、梭子脸谱、铲子脸谱、木锨脸谱等,通过手工精雕细刻,配以多层次图案,极具西部特色。
图为马龙绘制大型梭子脸谱,属于马勺脸谱系列。 高展 摄
马龙是马勺脸谱的省级传承人,今年47岁,坚守这门手艺已有20余载。9月初,他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他走上马勺脸谱的“守艺之路”并非偶然,但20多年来几经波折,有如今的名气并不容易。
从儿时起,马龙就热衷于在课本中的插图上涂涂画画。小学五年级时,因家庭原因,他在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附近逗留几年,当时恰逢景区修缮,他经常看匠人们做活计,并学着和泥巴、塑造型、绘颜色。
中学毕业后,马龙拜师陇南泥塑姚派第五代传人冉旭泽,学习传统民间泥塑、彩画、古建彩画等工艺。在他看来,长达4年的学习,为以后做马勺脸谱奠定了基础。
马龙还创新了贴金、刻绘等技法,创作了大量民众喜爱的马勺脸谱。图为马龙将成品悬挂在墙上。 高展 摄
1998年,马龙去陕西拜访亲戚,被色彩丰富、造型别致的马勺脸谱所吸引。后返回家的他,结合村子里的社火脸谱和陕西的秦腔脸谱,创制了有徽县韵味的马勺脸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至今一刀一刀刻出了千余件作品。
取材、挖空、刨光、勾线、着色……每一件作品马龙都力求一丝不苟地完成。但亲戚却说,“你画这个有啥前途,又变不了钱。”面对周边人的质疑,他又先后经营起了泥塑、根雕、彩灯制作等生意,用赚来的钱养活自己,坚持制作马勺脸谱。
马勺脸谱的图案内容多取自民间传说中正义人物的形象,其寓意为镇宅辟邪,表现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经过不断演化,它的原始含义渐淡,而美学装饰效果逐渐被大众挖掘出来,成了民间工艺品,出现在各大旅游景点。
“最传统的东西也是最时尚的。”马龙说,他所做马勺脸谱在大红大绿之中有其独特的格调,创新了贴金、刻绘等技艺,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当地文化的元素,神话人物、脱贫攻坚、红色故事等都是他的素材。
提及制作马勺脸谱最难的一步,马龙称,勾线最考验手艺人的功底,“起笔、走笔和落笔要一气呵成,讲究线条粗细均匀,且富有弹性和灵性,最后制作出的作品才会灵动。”
近年来,马龙和其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甘肃官方不仅给予他非遗传承经费,而且搭建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向海内外民众展示千年马勺脸谱文化,也有更多民众选择将马勺脸谱作为旅游纪念品、家居装饰品等。
马勺脸谱有小有大,大的有3米长,小的只有10公分左右,制作一幅3米长的马勺脸谱需三到四天时间。“做马勺脸谱,首先要喜爱它,其次是需要耐心和专注。”马龙说。
借助马勺脸谱的影响力,马龙结合官方政策,推进“非遗+扶贫”“非遗进校园”等,带动当地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也将非遗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之间。下一步,他打算结合当地实际和传统文化,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创新“云非遗”,不断乘云传承、弘扬马勺脸谱的制作技艺。(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甘肃徽县马勺脸谱“守”艺人:“最传统”也“最时尚”
陇南:徽县马龙的艺术之路成就致富梦想
当传统“守艺人”遇上新时代“传艺人”,如何让非遗更年轻?
甘肃金塔老陈醋守“旧味”:承袭传统酿“新生”
甘肃近百位非遗传承人集中表演 展示古丝路的乡愁记忆
甘肃徽县:千姿百态的泥阳泥塑,倾注了多少代人的汗水与智慧
鄂温克族“太阳姑娘”伊拉嘎:不作“守艺人” 要当“创艺人”
年轻“守艺人”唤醒老手艺
老人踏遍各地寻“脸” 为60多种中国戏曲绘脸谱“存照”
3000多张脸谱上书写人生 长沙76岁爹爹成非遗脸谱绘制传承人
网址: 甘肃徽县马勺脸谱“守”艺人:“最传统”也“最时尚” http://www.alq5.com/newsview346769.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