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沅君:老山东大学唯一女性一级教授,“南阳三冯”之一
原标题:冯沅君:老山东大学唯一女性一级教授,“南阳三冯”之一
冯沅君(1900-1974),原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滏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河南唐河县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和学者。1922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1932年随丈夫陆侃如留学法国,1935年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生前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是老山东大学惟一的女性一级教授,和陆侃如是古典文学专业的“学术伉俪”。冯沅君著有短篇小说集《卷葹》《春痕》《劫灰》,古典文学论著 《中国诗史》《南戏拾遗》《古剧说汇》等。
出身名门 系哲学家冯友兰的胞妹
冯沅君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有指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女性一级大学教授,但作为女性身份,她为后世所记住的远不如她的两位哥哥——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
冯沅君出生在一个开明的书香世家,小时候接受私塾教育,两个哥哥一个班,六岁的冯沅君则享受着单独开班的待遇,所上的课有国文和算学两门。父亲冯玉台去世后,母亲吴氏秉承先夫遗志,督促儿女学习,深明大义的她不仅支持两个儿子远涉重洋到国外深造,更力排众议支持冯沅君离开家乡唐河到北京求学。当时冯沅君是裹脚女子,并且有旧时婚约在身,吴氏此举在风气闭塞的唐河无疑石破天惊。
有此开明睿智的长辈谆谆教导,冯氏后代自是个个有出息,竟形成了了不起的二十世纪“冯氏文化群体”现象。带头人冯友兰,是驰名中外的大哲学家,被韩国现任女总统朴瑾惠视为人生导师,他创建新理学体系,是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进程的代表者之一,晚年所著《中国哲学史新编》被哲学界视为传世之作。弟弟冯景兰,著名的地质学家,提出“封闭成矿”和“丹霞地貌”学说,是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人之一。妹妹冯沅君是“五四”后受到鲁迅称赞的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专家,丈夫陆侃如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中国文学史大家。堂妹冯镶兰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丈夫张岱年是当代极负盛名的哲学家。
最让人称道的是,冯家再一代也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冯友兰的女儿冯钟(宗)璞是当代著名的作家,其长篇小说《东藏记》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丈夫蔡仲德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专攻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儿子冯钟越是航空航天专家,英年早逝。
冯景兰的女儿冯钟芸是北京大学教授,古典文学专家,丈夫任继愈也是当代赫赫有名的哲学史大家,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
国学才女 五四女作家之一
冯友兰为《冯沅君传》(严蓉仙著)代序写妹妹小时候的轶事,说冯沅君小时候绝不吃鸡蛋,而且极端厌恶鸡蛋,要是不喜欢一个人,就说给他个鸡蛋吃;还说冯沅君写大字被先生批评,第二天宁愿被关黑屋也不去上学,性格之犟可见一斑,但却是“绝顶聪明”。冯友兰在北京大学读哲学系的时候,常常去中文系旁听,并在门口领取过一些国学讲义,放暑假的时候就带回家拿给妹妹看,谁知一个暑假冯沅君不但学会了,还能“写出像六朝小赋那样的小品文章。等到我第二次暑假回家,沅君的学问就更大。”(冯友兰《三松堂自序》)
冯友兰笔下的这个 “第二次暑假”正是1917年,此时哥哥们的教导已经满足不了冯沅君的“胃口”,但大哥带来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招生的消息,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比较有意思的是,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冯沅君第一天大学报到时,被当成了乡下姑娘,但很快在顾震福的《历代文选》第一堂课上,这位穿土布衫裤、系红头绳的河南姑娘便把那些城里的“洋”学生们镇住了。顾震福让同学们背诵一篇自己喜欢的三百字的名篇佳作全文,全班只有冯沅君一人接招,背诵王粲的《登楼赋》。
当年女高师名家云集,先后在这里任教的有李大钊、胡适之、陈中凡、胡小石、鲁迅、周作人、陈衡哲、吴贻芳、顾震福、刘师培、黄侃等,既有传统学派打国学基础,又有新派人物传播新思想,冯沅君受革命思潮影响投入到“五四”运动中,排演反封建礼教的新编话剧《孔雀东南飞》。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又在同班同学黄英(女作家庐隐)的影响下,冯沅君也拿起了笔,1924年的春天,一个名为“滏女士”的作者在创造社刊物上横空出世,并受到鲁迅的关注,由此后来冯沅君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卷葹》的出版得到了鲁迅的大力帮助。冯沅君被称“五四五大女作家”之一,另外四位是苏雪林、冰心、丁玲和凌叔华。
学术伉俪 老山大一级教授
可惜冯沅君从登上文坛到退出文坛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彼时已经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深造的她最醉心的还是古典文学研究。1926年秋,冯沅君结识同是国学翘楚的陆侃如,才子对才女,充满“爱、自由与美”的浪漫,这在冯沅君的小说集《春痕》中可以一窥。
1927年5月两人在上海订婚,陆侃如为未婚妻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整理出版冯沅君的第二部小说集《春痕》和第三部小说集《劫灰》。而当时陆侃如正在撰写《中国诗史》,他已经完成《古代诗史》的著述,冯沅君对唐宋诗词和元明散曲比较喜欢,便接过了《近代诗歌史》的撰写工作,不想从此便定下了这对“学术伉俩”今后的治学方向:陆侃如研究唐以前的文学,冯沅君研究唐以后的文学,成就了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佳话。1929年秋天两人结为秦晋之好,生活上心心相印,学术上更是合作无间。1932年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5年双双获文学博士,毕业后回国仍然专注于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
1947年暑假,陆侃如接受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的邀请,和冯沅君来到青岛,他们和萧涤非正好弥补了山东大学中文系文学史名家的缺口。据老山大先生们回忆,陆侃如思维敏捷,才华横溢,讲课内容丰富生动,板书清晰漂亮,非常受学生欢迎;而冯沅君虽然没有丈夫的口才和风度好,但是她讲课扎实,事先准备好充足的卡片,上课时先在黑板上写好提纲,然后照着卡片一张张地慢慢讲解,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很容易,所以也很受到欢迎。1953年,全国高校教师评级时,陆、冯夫妇被评为一级教授,而当时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只有3人。
陆侃如和冯沅君在解放前曾捐款营救被捕进步学生,被山东大学地下党列为“进步教授”,但在一轮又一轮的政治运动中却难逃劫难,双双被打成 “右派”,“文革”中陆侃如更是成了“死老虎”,冯沅君则成了“反动学术权威”,屡遭批斗,一级教授“坠落”成扫学校走廊和厕所的卫生员。
1974年,冯沅君在济南病逝,时年74岁。3年后,陆侃如追爱妻而去,时年75岁。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冯沅君:老山东大学唯一女性一级教授,“南阳三冯”之一
浙江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冯运榆逝世
冯建珍:与晚报结缘20多年,在南阳晚报发表作品100多篇
冯教授@张彤 和暖暖@康可人 母女矛盾激化……
新一代瓷界代表人物——冯云峰
冯友兰家风:崇文重教 心智兼修
非遗名录 | 南阳三大宝之一——烙画(南阳烙画)
南阳“三馆一院”对外开放启动仪式暨2021南阳新年音乐会侧记
冯其庸的诗有哪些?冯其庸的诗词全集6首
好喜欢冯素贞教授,知书达礼、善解人意、待人真诚,真实有趣……
网址: 冯沅君:老山东大学唯一女性一级教授,“南阳三冯”之一 http://www.alq5.com/newsview346620.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