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的“小楷王”,与董其昌齐名,一针见血指出王羲之《圣教序》的弊病
原标题:500年前的“小楷王”,与董其昌齐名,一针见血指出王羲之《圣教序》的弊病
书法史上,“帖学”一直占据主流位置,而到晚清,在文字狱的禁锢之下,很多书法家转向金石之学,以避祸保身,大量碑刻被发掘,开启“碑学”的春天!
关于“帖学”、“碑学”明确的提法,首见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
清代的书法家,取法魏晋之前的古碑,进而了解书法的本来面目,以救帖学之失,结果是风靡一时,据记载:
“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到了嘉庆年间,帖学逐渐式微,此时又涌现一个“帖学大师”,他就是郭尚先(字元开,号兰石),与林则徐亦师亦友的关系,林则徐的书法深受其影响。
林则徐前期以学欧阳询为主,后来在郭尚先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柳公权,包括他临摹的《王居士砖塔铭》,也是郭尚先所赠送!
郭尚先尤善于小楷、行草书,其楷书取法于欧阳询、砖塔铭、柳公权,行书取法于颜真卿、褚遂良、董其昌,相对这些前贤的书法,他结合魏碑的特点,以骨力胜出。
正如龚显曾在《书林藻鉴》中评云:
“兰石先生(郭尚先)以工八法,名嘉道间,作字甫脱手,辄为人持去,片缣寸楷,咸拱璧珍之。书法娟秀逸宕,直入敬客《砖塔铭》之室,行书嗣体平原(真卿)《论坐帖》,中年以后,几与董思翁(董其昌)方驾驱。”在龚显看来,郭尚先的行书可与董其昌并驾齐驱,他不仅书法精妙,书评理论也很有深度,给后世留下一部极为价值的《芳坚馆题跋》。
对于前贤,他并没有亦步亦趋,而是批判中接受,比如他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提出自己看法:
“怀仁集书于千古绝作,其病在字体衔接太紧,不得纵吝,故香光疑为怀仁自运。盖匀圆整洁止是唐人法,晋人无是也。此碑神观自不及怀仁,而分行稍疏转觉古穆。”在肯定《圣教序》为千古绝作的同时,也一针见血指出其弊病所在,字体衔接太紧,不得纵吝,盖匀圆整洁止是唐人书法特点,并非晋人所有!
而且他不顾王铎有“贰臣”之嫌,坚持为其的书法平反:“(王铎书法)苍郁雄畅,兼有双井、天中(皆天下奇观)之胜。”
郭尚先,是“500年前的小楷王”,以他的小楷《黄庭内景经》为例,以欧、柳为根基,兼有赵孟頫、董其昌的妍美与清秀,堪称一绝。
他的小楷《黄庭内景经》颇具魏晋风度,古雅之中天趣溢发,朴实之中富有异趣,不着一点俗气,不带丝毫做作,意味醇厚,令人咀嚼不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同样是王羲之的集字,这件作品比《圣教序》还潇洒!
分享|你所知道的王羲之的《圣教序》背后的男人们
《兰亭序》和《圣教序》的主要区别
那些精美绝伦的小楷 惊艳了岁月——小楷的发展史与怎么写好小楷
看了才知道,怀仁完成《集王圣教序》这么难
笔力能扛鼎,500年来无此君!启功为啥会如此盛赞王铎?
中国最美小楷10种
王羲之最后一幅小楷书法作品,写给一个女人,赞扬她的孝
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从临帖的角度谈如何临习集王《圣教序》
一篇文章,读懂小楷
网址: 500年前的“小楷王”,与董其昌齐名,一针见血指出王羲之《圣教序》的弊病 http://www.alq5.com/newsview344848.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