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阿富汗民族的共同遗产,已经到了命运的悬崖边

阿富汗民族的共同遗产,已经到了命运的悬崖边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1年08月18日 17:01

原标题:阿富汗民族的共同遗产,已经到了命运的悬崖边

当地时间8月16日,塔利班进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包围总统府的第二天,驻阿美军开始了紧急撤退。

虽然塔利班表示他们不会伤害平民,但在总统加尼带着成箱的现金出逃后,喀布尔居民必须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做出行动了。

许多人涌入了国际机场,然而他们大多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军飞机扬长而去。

绝望,催使有的人不顾死活地爬上了飞机起落架。

在战争带来的动荡和波折之中,阿富汗的国家命运进入了难以预料的状态。同样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还有广泛存在于这个国家中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们无法求救,无法呐喊,更无法挪动半步。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阿富汗人的国宝再次命悬一线。

01 流亡的博物馆

2017年,来自阿富汗的国家宝藏抵达故宫博物馆,并进行了三年的巡展,直到2020年才刚刚返回祖国。

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这本专著,来了解这批远渡重洋的阿富汗国宝背后到底承载了多少风霜磨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蒂拉丘地遗址中出土的21618件精美金器,它们来自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游牧民族墓地,是研究阿富汗地区突厥和蒙古后裔种群的重要依据。

王妃金冠,蒂拉丘地,公元25-50年

而它们自1996年战争后,便一直封存在箱子,直到2003年才得以重见天日。

现任馆长拉希米回忆,1992年至1996年期间,喀布尔经历了各种“圣战”的蹂躏,国家博物馆也几乎被夷为平地。

在没有电和水,当然也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当时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还是趁着战斗的间歇,冲进博物馆大楼,用大约500个行李箱和箱子抢救了数千件文物。

据美国国务院统计,该博物馆有近70%的藏品在战争期间被洗劫或摧毁。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收藏着已知最早的佛像、亚历山大大帝的遗迹,以及大约30,000年前的石器,是世界史最伟大的古代见证之一,也是阿富汗作为古代世界十字路口的文明精华所在。

在建馆89年的历史中,它就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磨难——从苏联占领到内战,再到塔利班。

为此,中国为阿富汗文物展览起了一个略显沉重的名字:

浴火重光。

喀布尔国家博物馆

02 巴米扬的漫长黑夜

正是由于过去的惨痛教训,自塔利班控制首都后,馆长拉希米一直在寻求各界帮助。然而,停摆的政府并未对博物馆中的文物做出任何有力措施,卫兵也四散而逃。

目前为止,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经被塔利班限制行动。根据《国家地理》杂志报道,阿富汗各地的文化遗产工作人员都收到了塔利班的短信和电话,指责他们与国际组织的联系。

保有着阿富汗民族共同回忆的文物极有可能再次陷入偷盗和毁坏的危险。

纵使塔利班目前还未对这些文物遗产做出令人难以忍受的举动,但它摧毁巴米扬大佛的行为,已经代表了组织对待“异教”文物的态度。

今天,刻在巴米扬悬崖上的两尊公元6世纪佛像已经消失了,从远处看,只剩下巨大的空洞。

这抵挡不住游人前去瞻仰大佛遗骸的心,但人们通常对巴米扬南端的山区敬而远之,因为这是塔利班组织经常出没的地方。

在这座城市里,到晚上几乎没什么灯光,当地人和游客一般会选择回到家中,静静等待黎明的到来。

刘拓在《阿富汗访古游记》记述了自己为了赶飞机而深夜穿过巴米扬南线的经历。

他在参观完大佛后,与当地的司机和向导开车赶路,半路碰到一辆反方向行驶的车,车主善意地提醒他们:前面有塔利班。

五人如临大敌,只好将刘拓藏在后座下面,继续行驶。

“我趴在地上,一声都不敢出。四周死一样寂静,只能听到喘息声,我不知道这样的等待还要持续多久。半小时后,司机从外面跑回来,说新来的车报告没看见塔利班,可以走了。”

被炸毁的大佛和幽灵般的塔利班,已经为这里的人们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疤。

03 钟摆何时停下

阿富汗是中国人熟悉又陌生的邻国,我们常常谈论它深陷战争漩涡,却对邻居的了解知之甚少。

这里自古就是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各种政治势力的交结之处,不断处于外族的征服和统治之下。

在过去的200多年,阿富汗每隔40年就会遭到强权侵入,干预它的发展,好不容易取得的进步被不断推翻、重来。

美国在这里投入了接近1万亿美元和2000名军官的代价,但结局却是和曾经的英国、苏联一样黯然离场。

阿富汗深陷古典文明和现代文明断裂的洼地,辉煌的往昔正在破坏中逐渐模糊。

人们将阿富汗称为“帝国的坟场”。

但在《无规则游戏》中,塔米姆·安萨利驳斥了“帝国坟场”的论断。

作者讲述了长期以来外部世界从未完全了解的阿富汗内部斗争,剖析了现代入侵者屡战屡败的致命原因。

在这里,外国的干涉和入侵不是主旋律,它们只是扰乱了阿富汗的发展,阿富汗人有自己的故事:高高在上的私权力、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走火入魔的极端思想、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等等等等。与所有的入侵完全不能划等号。

永无休止的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把阿富汗投入了一个钟摆的世界。

“钟摆的每一次摆动,都将这个国家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而历史是一个文明的根脉所在,现代的民族国家之所以能够逃过战争、灾难而不被瓦解,其根源就在于人民拥有共同的历史回忆。

文化遗产是讲述国家故事的中坚力量。

无法根植的西方文明,亦或是充满偏见的教义,显然都不是解救阿富汗人的灵丹妙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阿富汗民族的共同遗产,已经到了命运的悬崖边
悬崖边的一棵树(深度好文)
阿富汗“变天” 各方作出表态
阿富汗第一副总统:绝不会向塔利班低头
中巴决定围绕阿富汗问题开展共同行动
俄哈乌等国将与塔吉克斯坦加强合作 共同应对来自阿富汗的安全威胁
“中国+中亚五国”外长关于阿富汗问题的联合声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建设好地球家园
“和而不同”构建共同命运
在鲁迅的漫游中,找到东亚文化的共同命运

网址: 阿富汗民族的共同遗产,已经到了命运的悬崖边 http://www.alq5.com/newsview341575.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