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同舟共济 —— 青岛大学会议随想之五

同舟共济 —— 青岛大学会议随想之五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1年08月08日 17:02

原标题:同舟共济 —— 青岛大学会议随想之五

郑晓边

2021年7月28-31日在青岛大学召开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简称青专委)第十六届学术会议已经过去一周时间,我连续写了4篇随想:“百合花开”,“五好需要”,“青出于蓝”,“大学风气”,还采用了“晓边如歌视频号”与“动感相册”推出“军港之歌”,“心中的歌”,“青岛传声”,“献给八一建军节”等图文音乐作品传给海内外朋友与专业同仁,获得热情分享点赞!今日再用“同舟共济”第五篇文章结束青岛会议随想系列感慨。

图1 闭幕式合影

一、专家导航

青岛大学副校长姜宏教授在学术大会开幕式上介绍了青岛和青岛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成果:青岛大学办学起源于1909年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是青大医学的起源。1993年,原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和原青岛大学四校合并而成。近年来心理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获批心理健康专业硕士、心理学一级硕士和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青岛大学联合青岛市教育局、加拿大女王大学成立了青岛心理与精神健康研究院,并获得中国大陆地区首批、山东省首个应用行为分析师培训资质。学校建有数字化行为观察室,64导脑电仪室等多个实验室,被批准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心理学实验室”。学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配备专兼职咨询师40余人。学校心理学科在军队及人防心理防护、灾害及危机心理干预、抑郁症和自闭症病因机理及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欺凌防治、基础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养、企事业员工帮助等方面开展了扎实研究和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影响。

图2 领导讲话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王力研究员在开幕式的致辞中,代表总会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致以诚挚祝福: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此次大会瞄准青少年……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富强和繁荣,需要去面对和解决问题。通过这次盛会,我们能够进一步交流,共同解决面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本次大会的重要目的。

图3 美丽的青岛大学

陶明达教授代表组委会对本次大会作了总结:青专委员张建新主任致开幕词,青岛市教育学会王洪琪会长、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李福华院长等领导和专家们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大会是青专委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承办,青岛市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青大教育集团、青岛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蓝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本届大会以“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养,培养积极心态”为主题,旨在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维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全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会期2天,还有会后工作坊。除开幕式和闭幕式外,大会还安排主旨演讲7个,专题论坛84个,工作坊15个,创造了青专委历届学术大会的记录。与会专家代表一致认为,本届学术大会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让大家受益匪浅。

本次大会主旨报告让大家受益匪浅,陶明达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之青岛经验”,李新影的“青少年的情绪发展进展”,庞维国的“家庭结构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杨海波的“青少年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芦咏莉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孔燕的“中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探索-基于中国科大少年班43年教育实践”,贾美香的“构建家、校、社会多元保障体系,帮助家长与特殊儿童共成长”等主题报告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启发。大会收到论文100余篇,有84篇作为大会专题论坛进行交流。会后工作坊对代表免费开放。在这两天的学术交流中,各位代表认真听讲、热烈讨论,各位专家治学严谨,实践创新,让与会代表体验了一场盛大的心理盛宴。

图4 陶明达教授总结

青专委主任张建新研究员在闭幕式上特别强调:这次青专委所搭建的学术大会平台是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我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和服务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西方的理论、概念、模型等技术应用到中国青少年身上的过程中,会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各位专家和参会人员面临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回答历史提出来的挑战,如何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做到实处、取得实效。研究和服务都要实际去“做”。一是要去实践;二是要将相关的理念转化成为行动方案,让青少年在行动中开心高兴起来。中国青少年心理的工作者一定要在中国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创造我们自己的理论、学说和实用技术。青专委这个平台走过了三十三年的发展,希望青专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继续为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搭建这样高端的平台。不仅在学术研究、创新思想上面,而且通过在提供多元化的可操作性方法方面,着重于让老师家长和学生们如何在互动过程中达到教与学的目标,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培养出良好的师生与亲子关系。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在动中学,在动中创新,在动中共同成长,是青专委未来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领导讲话由青岛大学研究生志愿者李艳芳、赵丽丽等会后整理,摘录)

图5 张建新主任总结

二、抛砖引玉

3天匆忙的青岛会议笔者来不及与全国各地的代表深入交流学习,但利用新媒体手段继续会后的思考互动,抛砖引玉,常常能够收到奇效!可不是,将微信群中代表们的议论和感受稍加汇集,就能够清晰地感触金玉良言!

中科院心理所张建新研究员:“青岛会议很成功,因为我们延续了青专委人文的情怀和委员全身心参与的文艺表演,更因为我们邀请到了水平很高的主旨发言人,以及搭建了十分落地的分论坛和工作坊。会后工作坊十分热烈,参与人数不减,让人感动。主旨发言者中庞维国和杨海波教授分别介绍了几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国际影响,而且对于儿童教养和成瘾行为都很有启发指导作用;芦咏莉和孔燕教授也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很多创新思考和实效总结,而且她们的成果是被直接传达给中央高层的;贾美香的报告既有临床询证、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途径;李新影和陶明达的报告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些都充分说明青专委学术会议这个平台也是具有坚实科学基础的。科学与人文携手共进,理论与实践引领落地。青专委将继续沿此方向前行,不忘初心,搭建平台;牢记使命,服务未来。”

图6 青岛大学世纪钟

青岛大学陶明达教授感慨:“郑教授画龙点睛,作了完美的总结,助推青岛会议超级完美闭幕,感谢!感谢!期待青专委在张主任带领下为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奉献更多的惊喜。”“为大会增色,留下珍贵资料,进一步升华和发酵青岛会议精神,感觉会议仍然在进行。”“感谢郑教授对青岛大学的深情厚意和对青专委的热爱,对大学风气鞭辟入里的剖析,包含了老一辈心理学家对大学及青少年的热切期盼和灯塔导引,校风学风是一校之灵魂,这灵魂深处是师生对知识、社会担当、民族命运的孜孜追求和奋斗,感谢各位专家和代表一起举办了一次成功的青岛会议,它必将在青岛大学的校风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夕阳无限好,彩霞映满天!只要心中有阳光,人生总是美好的。向郑教授学习,永远拥有一颗年轻有激情的心。”“感谢郑教授的无私奉献和精彩呈现青岛会议,尽管闭幕,但青岛会议的成果却在继续升华和发酵,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兴未艾,青专委,一个青字与青岛、与青岛大学、与青少年有缘,让我们从青出发,怀揣激情,努力帮助青少年实现他们的梦想,也成就我们青专人一代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烟台葛毓瀛感叹:“郑老师的青岛大学会议随想一、二、三犹如喷薄而出的泉涌!似滔滔江水延绵不绝!一次又一次的收获满满!学习!回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次青岛大学之行真是收获太多太多了!”

武汉大学张春妹博士:“作为第一次来参加青专委的会议的人,印象最深的是这别开生面的大合唱,全体其乐融融的共振,老、中、青如一个大家庭共有一颗年轻的心,共有传递幸福的能力!作为晓边老师的学生,更为郑老师逾20年不变的轻盈、幽默感到震撼,深受感染!我想,每个人都会受到感染,都深受吸引,愿做这样有幸福感染力的人吧!再次感谢!”

青岛会务组史娟老师:“谢谢郑教授,我们也被郑教授的才华和活力感染者。郑教授的到来让我们这次大会充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这个大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郑教授一定要常来青大哦!”

青岛会务组王海燕老师:“谢谢郑教授,能够为您和各位参会老师服务,是我们的荣幸,您太多才多艺了,学生要好好学习,期待和您再次相聚,欢迎您常来青岛!”

星辰大海:“童心郑教授,跟随您的文字重温青岛会议,感动感恩!”

孙秀丽:“感恩您带来的精彩创意视频,太赞了,难忘的时刻,美好的记忆,带着童心,充满活力,青春永存!”

包头陈岩老师:“晓边老师,谢谢您从不同视角解读青岛会议的内涵和外延,让我们不断有新的认识,为晓边老师点赞!”“晓边老师,您是咱们青专委珍贵的宝藏!”“为大会增色,留下珍贵资料,进一步升华和发酵青岛会议精神,感觉会议仍然在进行。”

曹慧:点赞晓边老师文章“我对她依然作了肯定评价:你能够协助同学完成论文报告,说明你有良好的同学关系;避开不熟悉的数据分析,说明你能够扬长避短,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任务去完成;你在论文报告中没提及导师的名字……是否在保护导师的声誉?这3句话不都是表扬,但是积极心理学朝向的。”

南京脑科医院陈一心:“积极心理学,活学活用!”

温州大学朱浩亮:“向郑老师学习!”

北京郭松:“您这练笔的文章,简直就是一堂学校心理教育讲座!”

青专委主任张建新研究员:“四轮随想,四道大菜,配上青啤,醉人自醉。”

中科院心理所朱廷劭、史占彪、天津荣誉委员张嫦、东北师大郭娟、西南科技大学辛勇、上海李正云等委员纷纷发来点赞并收藏与转发……

很明显地体会到,青专委这个团体都是由那些具备感同身受、温馨助人特质的专家兄弟姐妹组成的!他们给老少群体与家庭社会兴旺带来愉悦和希望!

图7 委员们合唱演绎

三、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是笔者母校同济医学院的灵魂,也应该是当前全球共同体抗疫的至理名言!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离不开世界。尽管中国的抗疫形势向好,但全球疫情蔓延形势窘迫,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疫情危机下的全球共同体更需要同舟共济,积极行动,共克时艰!

面对全球新冠病毒的变异和防疫形势的反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期待正发生巨变!民众需要什么样生活?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教育和成长准备?这是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社区都需要考虑的课题!

临床抗疫决胜期待特异性疫苗,疫苗的问世需要基础医学研究,科研的人才开发需要生命医学与健康教育,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质量和社会对公共卫生专业的认同必将决定着人类健康发展的优劣!

回首42年前,我就读同济医学院时刻,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并不被看好。临床医学工作好于基础研究,预防医学专业与口腔、放射科、传染病、寄生虫病专业垫底……没有想到,近半个世纪后,医学专业的宠幸荣辱已是翻天地覆!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连续数年在全国医学院校同行专业排名雄踞榜首!

同济医学院母校成果斐然,得益于它明确的医学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视野,注重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应用趋向的整合化预防医学教育和教学,强调预防医学人才毕业后的心理社会发展和为大众健康促进服务的宗旨,宽基础、重实践,培育出各类优秀人才服务于各行各业,成为优质医学教育的最好诠释。

以笔者所就读的卫生系78级150多位大学生为例,在他们毕业纪念职场生涯30年之际,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全班毕业生中工作在海外、国内预防医学界、非医学界的校友分别占三分之一。预防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学人才只有一小部分“专业对口”,而多数人才都被分流到社会各界。在海外校友中,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的生物学家,在世界顶级大学任职的教授,在世界医药大公司任职的白领;在非医学界的校友中,有知名的研究者、心理社会学家和管理工作者;而专业对口的预防医学界的校友多半在从事健康管理、教学以及行政工作。从昔日的抗击非典到今日的抗击新冠病毒,不少校友担任省市区抗疫指导小组成员,有的仍旧活跃在社区街办指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郑晓边.同济的社会医学大师们.校友之窗2014.5.)。

信息时代到来,社会高度竞争和快速发展,食品污染、病毒变异肆虐和空气阴霾的扩展,自杀、离婚和吸毒现象增多,心理社会压力上升,亚健康人群的扩大,人们开始发现传统医学教育的局限,深刻领悟公共卫生与医学教育的心理和社会模式之要义。因此,卫生管理和心理社会预防的话题提到议事日程,医学院的毕业生不必再为昔日的医学人的专业不对口去沮丧,反之开始为今朝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扩展和医学人的社会化发展而欢欣。

同济前辈社会医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勤于思索的习惯和医治大社会的眼光。在职场生涯中,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在苦苦探索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之间的契合点,试图整合几个学科的理念,探索医学人文发展建构模式,既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又看重人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作为社会化的医学人,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多学科的契合点已经出现,新的平台发展前程似锦;忧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还缺乏科学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类生存环境还存在大量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危机。

记得去年武汉抗疫开放城门以后,我为小提琴家王欣老师抗疫康复写了一篇“喜看余晖映朝霞”的文章(郑晓边:喜看余晖映朝霞《搜狐新父母在线》2020.4.5),从央视报道中知悉小提琴家、87岁的王欣老师新冠肺炎住院后逐渐康复的消息,我感慨不已!他的那张“落日余晖”照片成为大武汉抗疫的经典标记,其幸福影响远远超越他个人,老人家的主观感恩生活态度和病房小提琴声传出的心理效应已广泛传播于世界,牢牢贮存人类心田!王老师是专业小提琴家,他平易近人、甘为绿叶的艺术气质常常感召着我这位业余的小提琴爱好者。5年流逝弹指挥间,谁承想,今日重逢竟是在“落日余晖”的屏幕内外!听到他在屏幕里病床边演奏的《方舟之光》旋律,落日余晖琴声悠悠,艺人情愫传神依旧!王欣老人的幸福来自艺术和阳光,抗疫信心来自大武汉人的生活希望!“落日余晖”照让我再次品味老人的生活与幸福体验,联想到绚丽的朝霞!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王欣老师的康复表明,医护人员和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是驱散疫情阴霾的东风!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坚毅追寻和家园幸福力是抗疫致胜的法宝!

筑建个人与家园的免疫力和幸福力就要立心,只有心立,才有民安与国兴。积极心理学认为,获得幸福的途径主要是提高生活满意度,从满意的生活到蓬勃的生活,目标是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未来获得持久的幸福,就要进行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练习,如学习感恩,多做利他利民利国的好事,学习增长自己的突出优势,用积极心理疗法改变不合理认知,学习反驳技术和科学归因解释成败,促进愉悦、投入、意义、人际关系和成就相结合的完整人生。

我期待与青少年朋友和全国同行分享自己的格言:学有法则灵,情有诉则乐,行有志则远,心有望则福!

图8 青岛会议传给2022南京,张建新、陶明达、周明洁

作者简介: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北京研究院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分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和老年心理学分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和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主任,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图9 作者,青岛大学图书馆2021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同舟共济 —— 青岛大学会议随想之五
“见识”之随想
树之随想
三月写意与随想
同舟共济
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推荐人:蒋方舟
构建“一带一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中亚五国”外长视频会议16日举行 外交部:团结应对疫情,为共同发展创造新机遇
假日随想!
关于生日的随想(随笔)

网址: 同舟共济 —— 青岛大学会议随想之五 http://www.alq5.com/newsview33688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