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女性如何破除围绕“婚姻”二字的困境 | 知书 No.117

女性如何破除围绕“婚姻”二字的困境 | 知书 No.117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1年08月06日 17:01

原标题:女性如何破除围绕“婚姻”二字的困境 | 知书 No.117

最近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上半年离婚人数减少了将近5成,这和年初实行的离婚冷静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离婚时间成本的上升,似乎将当代女性恐婚恐育的情绪弹簧拉得更紧了。

显然,在女性主义代表学者波伏瓦和她的伴侣萨特之间,婚姻并不是他们爱情生活的唯一走向。因为两个独立的人之间的关系本就是十分脆弱而具有临时性的。

如果我们尝试跳出“婚姻”的语境,回归到两人生活的本质上,悲观的说,在结婚之前很多人的情感生活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另一方面,分手或离婚后的人们也很大概率会再度建立新的伴侣生活。

本周,我们整理了一个探讨婚姻制度、性和亲密关系的书单,其中包含了生物人类学家、哲学家和心理治疗师等人的专业观点,也有与我们相似的普通人的生活经验。

希望通过这些书,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们能减少对婚姻的焦虑和恐惧。即使你的未来没有婚姻的一席之地,也应该要好好认识爱情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可惜的是,大脑会同时爱超过两个人

爱情,本质上是一时冲动。

人们会被他人的气味、外貌甚至动作吸引,在多巴胺的影响下产生性冲动和幻想,这就是爱情原本的模样。

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在她的著作《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中进行了一项实验。她将17位处于热恋期(平均相恋7个月零12天)中的人送进了脑部实验室进行脑部扫描。

最后,17个男女的脑部扫描图像显示:生产多巴胺神经通道的区域活动异常明显。

“无怪乎恋人们可以整夜整夜地聊天和爱抚,也无怪乎他们会变得如此心不在焉、神魂颠倒、乐观、合群和充满生机,是大自然让他们“提速”了。” 费舍尔说道。

显然爱情在诞生的时候从没有过一夫一妻的婚姻设定。

所以,费舍尔还在书中研究了五十八个社会中离婚案例,以及四十二种文化中外遇出轨行为的起因。

毕竟,一夫一妻和婚姻制度从生物学上来讲违反人的天性。

但是费舍尔对人们是否愿意组成家庭的态度非常乐观,因为“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更多物资、孩子、保护”,渴望建立长久的伴侣关系也是人的本能。

从今天人们道德观来看,婚姻的忠贞无比重要,甚至在中国社会,离婚是一种贬义的社会标签。

婚姻也是通过历史选择而保留下来的制度,更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选择的家庭模式。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婚姻中的关系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危险关系: 爱、背叛与修复之路》一书中,专业的婚恋心理咨询师说:“把出轨简化为性和谎言听起来很吸引人,但我更愿意把它作为一个入口,让人们更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用来约束它们的界限。”

过去十年来,作者周游多个国家,辅导过数百对面临婚外情变故的伴侣。她认为,婚外情让我们对现代婚姻关系所学甚多——认识到我们在期望什么,想要什么,觉得自己应当得到什么。婚外情打开了一个独特的窗口,我们从中可窥见自己内心与文化中有关爱情、诱惑与承诺的观点。

隐藏在婚姻里的陷阱

不过,婚姻制度的诞生伴随着强烈的政治色彩,也因此诞生了门当户对和传宗接代的概念,婚姻制度本身与爱情无关。

而这些概念,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更多的是对女性的压迫。

罗素在《性爱与婚姻》中回溯了19世纪的欧洲,受英国维多利女王时代严厉的宗教性禁锢影响,严格的终身一夫一妻制束缚着人们,妇女尤其受到严重的歧视,人们普遍了受到沉重的性压抑。

当时即使感情完全破裂的夫妻也不许离婚,不准谈论性,不准进行与性有关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

对照《性爱与婚姻》,我们可以反思当今社会女性在传统道德观中的不平等地位。

当然,除了哲学层面上的思考,如何应对家庭生活中侵蚀女性自由的细节则更加现实,也更加迫切。

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提出另一种名为“情感勒索”的概念。直言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而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在亲密关系中,伴侣可能会利用“为你好”的借口,试图控制对方。

《情感勒索》中列举了大量以来自家庭与职场的案例,分析这一行为的来源,并教会你应急止损,重建信心,打破勒索与屈服的恶性循环,走出人际关系中的迷雾。

要知道,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没有人是赢家。

进入婚姻和保持独立是否冲突

去年,56岁的苏敏决定离家出走。她第一次摆脱了妻子、女儿和母亲的身份,一个人开车自驾,一路向南,没有回头。

一路上,她结识了不少新的朋友,也遇到不少趣事。她惊讶地发现人生原来可以如此广阔,世界是那么大。

而在旅途难得的喘息中,她也得以与自己安静对话,重新审视自己前半生的成长、婚姻和家庭生活,与过去达成和解,豁然开朗。

《年过五十,我决定“离家出走”》记述了一个年过五十,也能重新开始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寻求独立生活,寻求“自由”。这无疑是一件乐事,也被媒 体习惯性地称为女性觉醒的标志。

但,娜拉出走后怎样?

鲁迅说,一是堕落,二是回来。

这提醒着我们,出走只是女性开始追寻独立的开始,而非终点,排斥婚姻或亲密关系并不能代表所谓的“独立女性”。

比如婚姻和生育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但女性却因为自然的选择而不得不面对生育问题。

人们都说要做自己,但在恐婚恐育或不婚不育的网络潮流,是否也会让自我迷失呢?

《最好的决定》里可能有一部分人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书 16位作家的随笔合集,其中包括13位女性和3位男性,在书里,他们都讲述了自己作为不育人群的心路历程。

与刻板印象不同的是,他们并非全都有过所谓的“童年创伤”,也并非生来就讨厌婚姻,讨厌小孩,更不是从始至终都知道到自己要走上不育的道路。

相反,他们有的曾极度渴望怀孕生子,有的非常善于和小孩子交流,有的则认真反省:不育是否违背了社会赋予她的责任。

从他们的经历中,现代人可以反思什么事真正的自我,以及我们如何在终将老去的结局中,书写独一无二的命运。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女性如何破除围绕“婚姻”二字的困境 | 知书 No.117
赵薇式的“婚姻自由”揭开了现代女性的“婚姻困境”
青年研讨会:《生活家》是如何破除都市剧套路的?
知名作家汪一洋突破之作《小世界》:聚焦女性生存困境与自我觉醒
《北辙南辕》真实描绘困境 书写动人的女性故事
男人有钱就变坏?不良婚姻里的女性如何保护自己?
“把厨房交给男人”:女性向综艺是如何取悦女性的?
原创 那些组团破圈的姐姐们,如何乘风破浪? | 知书No.64
婚姻题材电视剧金牌编剧王宛平:女性最重要的是完善自我
亲人是否有权干涉女性生育?毫无疑问…… | 知书 No.87

网址: 女性如何破除围绕“婚姻”二字的困境 | 知书 No.117 http://www.alq5.com/newsview33605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