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他的行书、草书,双双入书法国展,还只是发挥一半水平?

他的行书、草书,双双入书法国展,还只是发挥一半水平?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1年07月06日 17:38

原标题:他的行书、草书,双双入书法国展,还只是发挥一半水平?

投稿时连一半水平都发挥不出来的他,行书、草书双双入国展

在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上,湖北书法家杨勇的行书、草书两件作品入展,算得上很优异的成绩了。

杨勇自言,二十年前就开始向国展投稿,不知不觉之间就有了近二十次的入展经历。每次准备稿件,总在快到截稿时间了才勉勉强强定稿。准备稿件期间,不断的强化临古,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再努力一下,让作品写得更精彩更完美一些。

但往往事与愿违,每次入展的稿件或多或少都留下了遗憾。执念太深,不能自拔。越想写好,越是死板。每次投稿的作品连平常水平的一半都发挥不出来。

时间长了,便总结经验:平时做好临帖,等到投稿时无论是什么展览,准备时间都不超过三天。上与不上,都在随缘。这样做,既不干扰自己正常的学习工作,也有效避免了临时抱佛脚所带来的慌乱与僵死。

杨勇豪爽义气,朋友圈子广,成熟自信,嗜古墨,好书法,有文采,酒量好,话语不多,属于大巧若拙的一类,擅长大字行草,精于小楷,偶来兴致亦捉刀弄印,印风不履不衫,似林下见六朝古人。

杨勇在行草上对米芾书法的喜好,不仅仅是受湖北地域书风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个性的宣泄和流露,米襄阳那种狂荡不羁,那种洒脱爽利,那种淋漓尽致,那种看似粗犷实则精微的风格,均能契合其人其书之处。

他在这之中找到了着力点,并特别注意吸收苏轼、黄庭坚、蔡襄的尺牍手札,在宋四家中寻求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他还通过赵孟上溯二王,形成一条行草学习脉络。

他在书法日课中,十分注重临创结合,在第一次实临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原作,常会作第二次思考式临摹,边临边创,产生出一批既有传统经典作品根基,又有现代书法审美特征的行草新作,这正是他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杨勇的小楷,取法倪云林,并参以晋唐写经的笔调,注重笔力和书写性,字距行距稍远,使上下左右气息贯通,韵味十足。

杨勇常以读书为日课,凡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于儒、释二家兴趣尤烈。其深于嗜古,好名器古墨,清代名家所制佳品盈于箱箧,烟细胶轻,古旧笺纸,黑亮传神,灿而生辉。

时下书坛不乏些许能人者,或以能书招摇过市,赚酒肉几两下肚,银两入包,直是市侩。古人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矣。羁绊太多,岂能如意?

放下名利诸障,灵感、敏锐手感自会不期而至。古人作书心存恭敬,平和简净,无一丝烟火气。当下书人,名利心去一点,书品人品就高一点,大抵是不会错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有些入展的作品,看起来也不那么高大上,第五次赏析草书
感觉书法国展的“展览体”,就是变相的“馆阁体”而已
张占军:书艺道路上的追梦人
学书无定法,入帖了无痕:由米芾行书引申来谈书法学习的所谓路子
有人说写不好楷书的书法家都是骗子 但我说 不要以是否擅楷论英雄
古代草书的顶尖水平,这幅字可以“封神”了,说是草圣也不为过
80后美女写得一手大气磅礴的草书,跌宕起伏,获12届国展大奖
方放自述:兰亭奖入展的创作方法
不满20岁的学生,凭啥书法能入国展?凭实力!
中国永州·怀素——全国草书提名展

网址: 他的行书、草书,双双入书法国展,还只是发挥一半水平? http://www.alq5.com/newsview32176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