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南京创新周」 中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开幕:“2020年是数字化元年”

「南京创新周」 中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开幕:“2020年是数字化元年”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6月26日 15:31

原标题:「南京创新周」 中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开幕:“2020年是数字化元年”

作为“2020南京创新周”高端论坛系列活动,6月25日,中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设立“全球视野、未来趋势、创在当下”三大板块,聚焦“高质量发展、高价值创新、高品质生活”,集聚各路专家、共话城市创新。

据悉,在“创在当下”圆桌论坛环节,多位科技产业大咖以“城市创新发展中的多方融合”为主要议题,围绕“2020年新一代科技创新企业的机会与挑战”展开高峰对话,带来精彩的思想盛宴。

中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圆桌会议嘉宾之一闵万里,在会前接受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采访时指出,后疫情时代,拒绝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将没有未来,与此同时,“新基建”需要找到深耕的产业土壤,政府与投资机构则要用长期主义的投资模式为产业底层加注。

北高峰资本、坤湛科技创始人兼CEO闵万里

数字化成为必选题,“换挡”转型阵痛后是柳暗花明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世界各国以巨大冲击,此时,“经济”首当其冲成为检测这场“黑天鹅事件”最快速有效的维度。有经济学者表示,世界经济正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危险,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0%-2.2%。“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的震荡也给人类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后疫情时代,聪明的人类需要找到一个突围的口子,撕开来,拥抱变化迎接转机。

“10年后回头望,2020年将会是一个分水岭,也是数字化的元年。”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此前曾任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现为北高峰资本、坤湛科技创始人兼CEO的闵万里告诉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除了一战、二战,还没有一个巨大的事件能够让全球迅速进入到一个“集体冻结”的状态,人的生活要靠什么在运转?靠数据,靠数字化。

闵万里解释,从餐馆可以线上APP点餐到制造业数字智能化远程复工复产,对企业来说,完成自救,数字化转型升级才是唯一出路。与此同时,无论是居民日常生活,还是政府决策部署,都已离不开数字化基础设施。“集体冻结实则是对数字化的预演,后者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刚需,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道必选题。”

“在严峻的条件下不管你喜不喜欢,强行对企业发展模式和经济运行结构进行数字化调整,短期内必然会面临GDP下行的走势,但我们宁可通过暂缓GDP的方法,把各方结构调整到位,然后在新型结构下再发力提升,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智慧发展。”

就像开车的时候从低档换到高档,没太准备好的情况下换挡的过程会打个顿,短时间内速度减了一点,但稳定下来之后,就可以加速跑起来了。

闵万里认为,数字化元年,企业家的决策摇摆周期基本结束,各行各业都在重新思考自己的数字化战略,其进度应该加快,必须在几个月之内就得拿出方案开始实施。

“疫情对行业的洗牌和重新定位,坏事会变成好事。”

“新基建”是数字化的外衣,流淌的数据需放入“规则”容器

“数字化”作为一种概念,太虚无飘渺了,到底能不能与之发生联系,有些企业干着急找不到抓手。“新基建”应时而生,给渴望转型的行业和企业指明方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曾发文表示,新基建的核心是数字化,所有新基建都是围绕数字化社会的构建来规划,新型基础设施都要有数字化要素或者服务于数字化场景建设。如,数据中心是所有数字化的数据存储载体,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场景应用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作为数字化的抓手,但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转型中“新”与“旧”天然结合的部分。“要明确的是,坚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闵万里表示,“新旧的本质是看你创造价值的方式,而不是看你创造价值的场景。”

他举例,用以前的技术挖油田,油层探到地下200米就没了,索性放弃。如今,用了新的技术发现地下300米还有好多油,接着往下打,再打出来又有新发现。这是不是“新基建”?这太“新”了。“我完全可以在别人放弃的土地上找到新的价值和宝藏,因为我有全新的技术、手段、理论,这恰恰就是最难的‘新’,在别人都觉得‘旧’的地方,结果搞出了新花样,花样翻新。”

什么是“新”?是新技术在老产业当中找到了新的价值。“而不是在拉萨去做共享单车,新场景旧内涵,浅层次的新具有欺骗性,要提高警惕。”

与此同时,“新基建”在做数字化的过程中,流淌在产业链中的数据因具有交互性,而涉及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的安全和利益。此时,谁来建数据产业工地,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核心的是制定规则,也就是利益分配机制。”规则首先从哪来?闵万里认为,当数据在产业链条上产生价值的时候,会形成增量价值的分配机制,而各方贡献值如何度量?这就需要有产业专家、业务专家进入研究,技术和非技术的因素都要综合考量。

“先解决这个问题,后面的建设就会变得简单,产业链上的企业因有利可图走到一起,靠共同利益带动,而不是政府的强制命令。顶层设计的价值分配没讲清楚,后面的权责利就会混乱,阻碍发展。”

“新基建”扎根产业土壤,南京是肥沃的创新“试验田”

“新基建”的发展“里应外合”,需要新技术、新规则的同时,也需要茁壮成长的生态环境。

“2010年,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制造大国’行列,制造业规模约30万亿元,在国内GDP占比非常高。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如,一流生产线,生产二流产品,卖出三流价格。”闵万里认为,“新基建”恰恰是对传统产业反向注入科技和智能要素,产生精彩的化学反应,拓展价值增量空间。

在他看来,南京不仅有深厚的产业基础,还有给转型期和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的创新要素,“产业+科技”二者缺一不可。

首先,谁具备产业优势,谁就有最大的产业智慧源泉。改革开放初期,苏南的乡镇企业就是全国的标兵,多年后,在制造业很多专业细分领域,南京成为行业领头羊,如石化产业的扬子石化,精密制造的南高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产业专家作为领航员,通过多年的知识积累和技术积淀把产业激活,规避暗礁和陷阱,寻找价值洼地和宝藏,功不可没。

其次,创新意识来自于创新人才。南京众多高校每年都会往社会输送大批新生代智力资源,对成熟期转型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人才储备实力够硬。

再者,政府的政策资源优渥。无论是给科技企业的扶持还是给传统行业的激励,从“四新”行动到“南京创新周”,南京政府都在释放为新技术投入持续加码的信号。

最后,南京一直以来在长三角地区具备龙头效应,产业资源丰富、产业场景广阔、技术人才优质。集中发力做示范,特别是要看到南京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成为前沿和中心的实力。

短期逐利还是长期主义?资本要往产业底层下注

闵万里目前专注投资传统产业及周边公司,以“资本+技术”双重赋能,激发老产业拥抱新技术创造新价值,推动其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

“传统产业中的一些优秀企业想转型,但有顾虑,往往迟疑不决。鉴于此,我们在输出技术的同时也投入资本,从而成为企业的股东、战略合作者。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让传统产业的掌舵者更容易下定决心,踢出关键性的临门一脚。”

疫情影响,资本逐利成为必然现象,但是在“新基建”的大潮下,最需要的是长期理性的投资。

“国内早期风投看中利益追逐,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夜暴涨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闵万里表示,今天的产业开始进入理性发展的阶段,需要有人结合产业发展,采用长期主义的投资模式。

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表率作用。“政府的引导基金,引导着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源的走向,同时会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具备产业爆发力的行业。”

产业的爆发力来自是否能够解决科技发展的关键性卡脖子技术。比如,芯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如果精密机床工业控制都在外国人手上,只是引进,不确定的风险很大,因此,投资要往最基本又最关键的底层技术下注。”

对创投机构来说,要有产业定力和远见。产业的黑土地、配套的资源找到了,下一步就是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培养企业成长,陪伴企业转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南京创新周」 中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开幕:“2020年是数字化元年”
创新南京 拥抱世界
【美丽北海生态行】2020“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开幕 聚焦新时代“文化北海”创新发展
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线上开幕 倪光南院士建言转型创新
有故事有思想碰撞,首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开幕
中关村论坛将于17日开幕 全球重量级嘉宾云集
“信息技术赋能会计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开幕
伦敦巴黎等11位市长“云寄语”南京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关村论坛的启示

网址: 「南京创新周」 中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开幕:“2020年是数字化元年” http://www.alq5.com/newsview1893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