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古代有袋类动物新种 揭示袋熊掘洞行为演化
原标题:科学家发现古代有袋类动物新种 揭示袋熊掘洞行为演化
2500万年前新物种Mukupirna nambensis的复原图,图中还有同一地点发掘到的硬尾鸭和火烈鸟。(Peter Schouten 绘图)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自然科研旗下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称,科研人员在南澳大利亚发现并报告了一种古代有袋类动物的新种,它代表迄今为止已知发掘的最古老的澳大利亚有袋类动物之一,其解剖特征有助于学界进一步理解现代袋熊的演化及其典型的掘洞行为。
该研究论文通讯作者、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古生物学家罗宾·贝克(Robin Beck)等通过对南澳大利亚艾尔湖盆地发掘的一块头骨和部分骨架研究发现,该化石可追溯至渐新世晚期(约2500万-2600万年前),属于袋熊亚目的一个新种。
袋熊亚目曾是多样性最丰富的有袋类动物演化组之一,目前只剩袋熊科中的3个物种和考拉仍然存活。罗宾·贝克等将此次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Mukupirna nambensis”,种名源自艾尔湖和弗罗姆湖周边地区所讲的迪埃里语和马利扬加帕语中的“muku”(骨头)和“pirna”(大),其体重估计为143-171千克,约为现存袋熊物种的5倍。
新物种的头骨化石照片,头骨前侧在图片上方,全长19.7厘米。(图片来自格里菲斯大学Julien Louys和索尔福德大学Robin Beck)自然科研 供图
论文作者表示,根据骨骼鉴定出来的一些解剖特征指向了掘洞行为,比如常见于掘洞动物的前臂的适应。不过,先前发掘的可追溯至较晚时期的化石证据表明,Mukupirna对于掘洞行为的适应不如其年代较晚的近亲。这一点以及新种体型说明Mukupirna可能不具备现代袋熊所具备的真正的掘洞能力,但是可能通过刮挖的方式,获取地表下面的食物如植物根茎。
罗宾·贝克等在论文中还指出,现存袋熊物种的另一种典型适应是可以持续生长的专门的臼齿,但是Mukupirna也没有,这表明在袋熊的演化过程中,用于挖掘的骨骼解剖学适应早于牙齿变化。(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科学家发现古代有袋类动物新种 揭示袋熊掘洞行为演化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神秘新动物:大小为现代袋熊四倍
科学家在云南东部发现5.14亿年前多毛类环节动物化石
“安顺足迹”揭示更早海生四足类动物游泳秘密
如何揭示宇宙演化和生命的线索,它的第一类分子又是什么?
英媒:研究发现恐龙或也曾漂洋过海
气态巨行星“内心”首次发现,有望揭示类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谜
5.14亿年!迄今最古老环节动物支系化石惊现
人类演化“关键拼图”现身青藏高原
科学家发现亚洲最古老沙鸡化石 揭示600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态
网址: 科学家发现古代有袋类动物新种 揭示袋熊掘洞行为演化 http://www.alq5.com/newsview18798.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