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遵义舰上的那些日子”
原标题:“我在遵义舰上的那些日子”
遵义舰部分设备
遵义舰早期官兵在舰上合影(来自网络)
遵义舰原政委陶鹏
陶鹏,出生于三代军人之家,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舰艇指挥军官。
服役期间,他在海军7艘战舰上担任过8个职务,参加过多次重大军演和维权任务,还远涉重洋、出国访问、搜救马航失联客机、护航亚丁湾。他在舰艇部队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遵义舰上。
6月24日,这位遵义舰原政委接受了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采访,深情回顾了舰上工作和生活。
遵义舰狭小的兵舱里,积蓄着人民海军实现深蓝梦的力量。
遵义舰出海训练 生活用水全“自备”
从舰尾的兵舱入口,进入甲板下的船舱,顿时感觉“世界被压缩”了,所有的布置都被凝聚在一个个或小至几平方米,或大到40平方米的空间内。
兵舱,顾名思义,就是水兵们休息、睡觉的地方。在遵义舰上,一共有8个大小不同的兵舱,其中最大的一个能住下40多人。
兵舱极为狭小,水兵们的床是吊在舱壁或铁柱上的钢丝床,每张床宽度不到一米,分为两层或三层,每层间的高度不到一米,人坐在床上没法伸直腰。
132米长的遵义舰,空间几乎都被用于搭载设备,船上没有专门用于就餐的餐厅和餐桌,水兵们只能席地就餐。这种“晴天蹲码头,雨天蹲甲板”的就餐方式,是几代水兵终身难忘的经历。
水兵们的辛苦不仅如此。舰上淡水仓容量太小,水兵们的生活用水都是出海前,根据训练时间长短,用大小不等的塑料桶自行储备起来,以供海上洗漱、洗餐具等生活使用,通常每人每次带水40斤。
舰上生活如此,工作条件更为艰辛。位于遵义舰驾驶室上方的指挥平台就是一个见证。
遵义舰最初没有封闭的指挥平台。由于舰船较小,出海巡航尤其是遇到较大风雨时,驾驶室的视野受限,影响巡航安全。后来,经过批准,在驾驶室上方加装了一个封闭的棚,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了解,新型的舰船上都安装了海水淡化系统,用水不成问题,还有图书馆、健身房、卡拉ok等文体活动室。新建造的舰艇信息化程度更高,作战系统也更加完备和强大,远航能力更强,确保让中国海军从浅海走向深蓝。
老骥伏枥 两轮导弹发射“满堂红”
条件虽苦,但舰上水兵忠诚勇敢、精武善战,战斗意志高昂。
遵义舰不仅是当时中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还是一艘真正的功勋舰,在巨浪中前行,也执行过很多重要任务,敢于亮剑,忠诚守卫着中国万里海疆。
水兵们早已把遵义舰视为自己的家,精心呵护。他们不仅每天认真擦拭舰船上的每个部位、角落,甚至敢于用生命保护。
舰艇服役末期的一次防台任务中,由于装备老化,无法执行机动防台行动,只能独自留在辖区锚地防台。台风袭来,过境风力超过30m/s,军舰在滔天巨浪中左摇右晃。后半夜,突然有一条渔船走锚,在风雨的裹挟下向遵义舰漂来。全舰官兵严阵以待,冒着生命危险做好各种防护准备,最终民船恢复动力,舰艇化险为夷。
2015年6、7月间,这艘服役30多年的“革命老驱”,受命连续两次参加了重大实弹演习任务,并且连续两次成功发射全部六枚导弹,实现了“满弹链”发射、“满堂红”收官,为舰艇的军旅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遵义舰服役后期的舰政委,陶鹏感到遗憾的是,遵义舰受自身装备所限,没有机会执行远洋巡航任务。“期待有一天能登上新型战舰走向深蓝,是在遵义舰上几代水兵的梦想。”他说。
虽无缘深蓝,遵义舰却见证了中国海军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全过程,为人民海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骨干人才,为中国海军的“蓝海”们积蓄力量,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海军官兵。
近年来,一批从遵义舰走出去的官兵,相继成为海军新型舰船的骨干力量,为人民海军走向远洋、走向深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听闻老舰退役 老兵彻夜难眠
三代军人出生的陶鹏,先后在海军7艘战舰上工作(其中6艘均已转隶退役)。尽管参加过搜救马航失联客机和护航访问任务、亚丁湾护航,但对于遵义舰,他的感情尤深。2018年底,闻听工作过的遵义舰即将退役,他彻夜难眠。凌晨时分,以榆树的笔名,写下一篇七律抒发情感:
《七律·悉闻遵义舰退役》
悉闻劲旅卸征衣,几度回肠念老驱。
卅载巡航腾巨浪,孤身靠岸转战旗。
新丁蹈海遏分裂,旧勇归乡盼统一。
历任六帆皆隐退,唯余重盾破顽敌。
现在,陶鹏到了国防动员系统工作,每每听到遵义舰的消息,看到中国海军的每一个进步,他都激动不已。
中国海军的逐渐强大,在人民群众中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群众中已有明显体现。“很多青年都冲着当海军目标去应征入伍。”他说,新时代的海军装备,不仅具备远航能力,与世界一流海军的距离逐渐缩小。舰上绝大多数的水兵会用英语交流、熟悉外交礼仪,现在,舰艇上官兵常说:“没有参加过护航访问的水兵就不算真正的水兵。”
几天前,陶鹏在网上看到了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关于遵义舰的报道,立即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我和很多老战友都约好了,等遵义舰在飞龙湖安家后,一定要去看看,再上一次遵义舰。”陶鹏说。
■黄黔华 张志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在遵义舰上的那些日子”
遵义舰内部长啥样?跟随记者一起来看
记者探访遵义舰内部:三十多年,每颗螺丝依然锃亮!
原创 回忆跟拍辽宁舰上的歼-15首飞
外国留学生的遵义研学之旅(外国人在中国)
贵州首部以全国劳模为原型的电影《筑梦之路》在遵义开机
那些寻常的生活,才是闪光的日子……
张善孖与绩溪“遵义胡”
“文学杯” 初审通过作品 || 邓梦曦:那些云间漫步的日子
不必为过往遗憾,那些日子只是一道道流光
网址: “我在遵义舰上的那些日子” http://www.alq5.com/newsview18661.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