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观古——中国瓷器鉴赏(七)

观古——中国瓷器鉴赏(七)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6月26日 08:57

原标题:观古——中国瓷器鉴赏(七)

清顺治 青花人物纹花觚

清康熙 青花开光山水人物花鸟纹卷缸

清康熙 青花劝学诗人物故事诗文笔筒

题识“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亲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钤印“青云”、“降霞”、“大明嘉靖年制”款 。

本品直壁微束,玉璧底,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腹部主体画面中所绘人物三两一组,或在莲塘泛舟,或骑于马上郊游,或于廊庑内对弈、作画,人物描绘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颇显功力。塘内荷叶田田,微风拂过泛起丝丝涟漪,背景点缀山石、树木、拱桥。画面另一侧青花书 《劝学诗》诗句,文尾钤印“青云”、“降霞”。通篇诗文以小楷书就,字体秀逸,笔法精劲。笔筒底心内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若仔细对比可发现,本品所书《劝学诗》之字形结体与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攻玉子书青花《前赤壁赋》笔筒极为相似,例如“如”、“玉”等字,两者很有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笔。“攻玉子”见于熙朝瓷器文献中,应是当时书法名家。目前公私收藏资料所见落攻玉子款的纪年器时间下限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据此判断,本品的烧造年代应不晚于康熙三十年前后。此时正是熙朝瓷器烧造质量最为上乘的阶段。《劝学诗》是北宋真宗赵恒所创,其主旨是劝勉学子读书上进,求取功名,报效朝廷。康熙初年国家初定,统治根基尚不稳固,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帝为打破满汉之分,大兴文治,开“博学鸿词科”,收罗人才为朝廷所用,一时科举大兴,读书求取功名之风愈盛,与读书相关的优质文房用具亦日渐流行。本品诗画相配,意境清雅,为熙朝青花笔筒之上品。更值得注意的是,本品以官宣性质的《劝学诗》与古代文娱场景为题材,搭配和谐,构思巧妙,极具文人意趣。

清康熙 青花三星百寿图棒槌瓶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

清康熙 素三彩群仙祝寿图四方大瓶一对

本品整体呈方形,直口折沿,长颈溜肩,四方弧腹下承外撇式高足,器型挺拔威武,线条简洁硬朗。瓶通体纹饰以素三彩绘就,口沿下绘卷涡及锦地莲花纹,足墙绘锦地开光四季花卉。颈腹主体四面分绘群仙祝寿图。画面中南极仙翁手持如意,骑于鹿背之上,神情泰若,二仙童肩扛寿桃仙杖,前后紧随;麻姑骑于狮背,手持宝瓶,顾首与八仙之一蓝采和作闲谈状;东方朔肩擎一株仙桃与何仙姑驾云前行;天河之中三仙女乘槎而行,一人摇橹,二人坐于槎头谈笑风生。四幅画面远山叠嶂,松柏苍翠,瀑布飞湍,云气氤氲,宫舍掩映其中,宛若仙境。所绘人物勾描细腻,开脸自然,时代特征极为明显。纹样主题突出,寓意吉祥。据清人寂园叟《陶雅》载:“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不是确数。“素”特指此类器物不施红彩。康熙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比明代三彩,熙朝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省去釉下刻划纹饰轮廓再填彩的工序,而是直接敷彩作画,彰显了此时素三彩器物烧造技术的高度成熟。在中国古代瓷器制作过程中素有“一方顶十圆”之说,相对于拉坯成形的圆器而言,方器制作和烧造难度更大。本品器型周正,体量硕大而毫不变形,极为难得。且两件作品纹饰左右相对,说明当年即为一对,历经三百多年沧桑而未曾分离,殊为不易。目前所见清代素三彩器,多位晚清所作,康熙作品极为少见,本品无论胎釉、用彩及画工的时代特征均极为明显,且通体纹饰构图饱满,主题突出,用彩精准,描绘精细,是极为难得的康熙素三彩精品。

清康熙 五彩教子图仰钟杯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观古——中国瓷器鉴赏(七)
观古——中国瓷器鉴赏(三)
慕古撷珍——瓷器珍玩工艺品鉴赏(六)
中国嘉德2020四季拍卖会第56期丨百瓷集韵(二)余韵——清代晚期御窑瓷器鉴赏
2020年艺术收藏市场将迎来黄金时间,瓷器鉴赏
近年来,拍卖会出现的“中国瓷器和精美工艺品”
长征徽宝鉴赏
华禹钧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古钧瓷拍卖鉴赏(下)
清三代的瓷器 艺术瑰宝 珐琅彩瓷拍卖 鉴赏
如何欣赏中国瓷器之美?为什么简单装饰的汝窑最昂贵?

网址: 观古——中国瓷器鉴赏(七) http://www.alq5.com/newsview18615.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