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人生四十学佛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万千法门,归结心空二字

人生四十学佛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万千法门,归结心空二字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6月25日 23:44

原标题:人生四十学佛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万千法门,归结心空二字

题记:假聪明,真智慧

娑婆世界,众生皆苦。

世界上,还是傻子多一点好,更和平。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把这个世界搅得一团乱却不自知,出了问题总以为怪别人。

岂不知该怪的,正是那些自以为聪明者。

说真的:在这个混沌的世界,哪来的固定唯一答案?

无定法,处处法

有个禅宗小故事:一个小偷,年纪大了,要传下衣钵给孩子。这天晚上,两个小偷进入一户人家。父亲把柜子打开,让孩子进去,然后锁住箱子逃跑了。跑之前,还特意弄出响声。

一家人都起来了,围着柜子。留下的小偷没办法,就学老鼠叫,让这家人误会有老鼠窝,于是打开柜子。小偷趁人不备,跳出来吹灭蜡烛,像老鼠一样飞快逃跑了。

小偷回到家,对父亲大发脾气。父亲说,你不是出来了吗?这就是我要传给你的衣钵啊!

原来如此。佛法也是这样,八万四千法门,种种法没有高下之分,只要逃出来就行了。

有句话叫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怎么跳出来?佛陀释迦牟尼说过:无有定法,如来可说。禅宗五祖也曾经对弟子们说:要成佛没有定法,随便修哪一样,要自己想办法。

如何空,心清净

南怀瑾有一首偈语,关于《金刚经》第九品:

四果阶梯著意成,由来一念最难平。

儿啼黄叶飘零落,诳捏空拳大小擎。

人生学佛,在于一念平静。一念空,则万法皆空。但是,一念是最难以平静的。人的脑子,无论何时何地,总要想一些东西。这些庞大繁杂的感受,来自对“声香色味触法”的执著和感受。

正因为,没有一个法,能让人立地成佛,所以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对弟子须菩提说: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须菩提回答: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您昔日在燃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一个必定成佛的法门。

一念平静,就是生清净心。如何生清净心?释迦牟尼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按照佛陀的教导,这个样子,就可以平静一念,生清净心。

哄孩子,行方便

佛家八万四千法门,个个都可以成佛,没有定法。在这句偈语中,南怀瑾先生将其比做逗小孩。孩子哭了,怎么办呢?捏个拳头来哄一哄。佛讲了几十年经书,讲了无数的法门,其实都是诳你的,把你当小孩儿哄一哄。或者说,打个比方而已,仅仅是一种“过渡”,行个“方便”。真正的法,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这一点,必须自吾自觉,才能自度。

禅宗高人丹霞禅师的禅堂,有一首对联: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佛家的禅堂,也和科举考试一样,是选拔人才——佛陀的考场啊;只要心空,处处都是净土。心空法门,只有自己体会。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儒释道人心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人生四十学佛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万千法门,归结心空二字
禅茶一味,佛教中的茶文化
不学佛经也能打坐开悟吗?
佛经大多由印度传入,仅一本我国本土真“经”,让人当下明心见性
批命绝技透露:民间盲派八大空亡论命细法!
命中某一种五行太多,会给你的人生带来这些不顺
念佛法门丨弄清楚念头的本质,才能更好的修学念佛法门
中国易学名家——柏宽论积阴德增福寿
什么是三宝、三皈、三藏、三学、三业、三毒?
年过四十,活得“干净”一点

网址: 人生四十学佛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万千法门,归结心空二字 http://www.alq5.com/newsview1842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