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絮语 · 角色与本色
原标题:青春絮语 · 角色与本色
“
题记:成熟是美的,“高大上”是好的,但是与青春年少的闯劲相比,尚欠一点生命活力。《青春絮语》中的每段话都属于思辨性“原创”,是“以青春的名义抖机灵”。试图用一点机巧的启示,邀请年轻的你参与互动——来看、来思、来喜欢、来发表你的意见(对有建树的留言定期汇总公布),来一起妆点爱与智慧的鲜花满园。
感受力与技巧,是绑定的。
当一个人不再为别人挂念,他就会有一种被流放的感觉。同时,他也获得了自由。
每一件艺术品都暗含着作者本人的原型。只是,随着时间、地点、人称的变化,作者需要在文本的、心理的、道德的、历史的、现实的角色中互为转换。
人与人之间皆可相通相共。而支点,一为利益,二为人道主义。
“风格即人”,不好理解,改成“角色即人”就好把握了。人们都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例如,对父母是孩子,对孩子是父母。当你进入角色,呈现一种风格,你即为你,否则你什么也不是。
能让一个人从心底发出笑声的,是自己超越了自己。
身体不可模仿。不可能将别人的身体替代为自己的身体,而且,你现在的身体也永远不是过去的身体。
怀抱理想的人比已经实现理想的人可爱。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需要演好自己的角色。表演本身不是问题,表演给谁看是需要最先确定的;表演效果怎么样是最终考评的。若光想着显摆自己反而会走出角色,夸张过度就砸锅。
艺术是照亮“人化自然”的明灯。
你是主体?还是对象?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有时要作为主体出现,有时要作为对象出现,角色不断变化。总体来说,“主体有时是对象”。
人人都在虚构生活。
大家都渴望成功,成功本身看似是给少数人带来荣耀,其实是为多数人带来收益。
我们都需要生活的涵养和流露。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自如,就不会自然。哪怕你“装”、你“演”,只要你自己感觉好,也会比较自然。
绘画理论强调“遗貌取神”,意在突出气质和韵味。
艺术家应当自觉地排除无生活的画面虚构,无意念的形象概括,无自我的情感表达。
搞艺术的人没有基本功,怎么做都不灵。
本色,是一种高贵的美。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有这种素质;后来由于命运分叉,绝大多数人遗失了这种素质;最终,本色变成了权力的产物,只有极个别的人有资格保有本色。
“偶成”是悬念的产物,与“必然”相比,偶成对人更具吸引力。
追求个人成功的背后动机,不只是想要大家羡慕自己。让成功者无法启齿的是:成功之后,他还想要一些追随者为他而活着。
(图片来源:拙觉)
作者:关关
审校:黎斐 责编:羿州
版权声明:《中国封面》在推介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文章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的情况。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青春絮语 · 角色与本色
青春絮语|唤醒心灵
青春絮语 · 推己及人|来鸿 · 人生的意义与支撑
朴叙俊《青春记录》客串角色曝光!将本色出演大明星与朴宝剑同台
青春本色“铸就”出彩人生
用青春本色引领前行的“精神坐标
奋斗彰显青春本色
在砥砺奋进中淬炼青春本色
传承红色基因,永保革命本色,让青春绽放光彩
随笔:立夏絮语
网址: 青春絮语 · 角色与本色 http://www.alq5.com/newsview18130.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