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分餐,恰逢其时
原标题:新华网评:分餐,恰逢其时
勤洗手、常通风、多锻炼、拒野味……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压力”下,人们养成了很多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而疫情期间,全国发生的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让人们意识到,习以为常的“共餐共食”会为病毒传播创造“良机”,倡导推广“分餐制”,恰逢其时。
“分餐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非典”期间,不少地方就推行过公筷公勺、分餐等措施,在当时也曾获得广泛认同。但随着“非典”的结束,“分餐制”渐渐又被打入了“冷宫”。 究其原因,一是餐厅觉得成本高,增加了运营压力,没动力;一是消费者嫌麻烦,怕显得生分、矫情,不主动。但无论是否做到,一个普遍共识是:“分餐制”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值得大力倡导推广。
“共餐共食”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不分餐,就意味着一盘菜会被多双筷子夹来夹去,在共享美味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传播细菌和病毒的风险。此次疫情防控,再次提醒人们推进“分餐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实行“分餐制”,革新用餐方式,有助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养成文明卫生的用餐习惯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不妨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用餐革命”。可首先在餐饮行业实施“分餐制”、普及公筷公勺,让人们逐渐认可并习惯这种用餐方式,进而影响家庭用餐模式,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用餐。
当“公筷意识”深入人心,当“分餐制”成为一种习惯,人们的身体健康会得到更进一步保障,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防线会更加坚固。何乐而不为呢?(许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华网评:分餐,恰逢其时
新华网评·“疫”中人丨归
新华网评·“疫”中人丨遥寄武汉情
新华网评:“云祭扫”,别样清明很“清明”
新华网评·“疫”中人|浇了“心灵鸡汤”的拉面
新华网评·“疫”中人|合着机器的节拍“火力全开”
新华网评·“疫”中人丨“钟”于等到你
分餐不分爱,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新风尚
是谁拦住我们分餐的手?
还“君”明珠,恰逢其时——“中国文化娱乐法治城市论坛”落户君合(上海)
网址: 新华网评:分餐,恰逢其时 http://www.alq5.com/newsview17211.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