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广州中医药大学筹建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 德叔发出全球征集令

广州中医药大学筹建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 德叔发出全球征集令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6月24日 07:07

原标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筹建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 德叔发出全球征集令

西关老伯陈杰禹和妻子展示捐赠的书籍

谭姨从《羊城晚报》获悉征集消息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肖建喜 张晓红

2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广中医”)图书馆召开抗疫文献全球征集发布会。记者获悉,该馆正在建设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面向全球校友和民众广泛征集中西医药抗疫文献和中医古籍。

“德叔”担任征集代言人

广中医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著名抗疫英雄张忠德(人称“德叔”)担任抗疫文献全球征集代言人,并率先捐赠了包括最新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医案精选》等个人著作10种,共150册。

张忠德指出,南粤之地由于地理气候原因,传染病多发,南粤历史相当一部分就是南粤人民同各种疫病斗争的历史。地处南粤、全国最早的中医药大学之一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将全球抗疫的资料、史料加以保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建设抗疫文献馆,及时总结、挖掘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抗疫的成果,为今后中西医应对新发、突发疫病提供一个专业平台,这不仅造福南粤人民,更造福全人类。”

该馆征集的抗疫文献既包括历代抗击疫病、中医药海外传播发展、西医药在中国传播发展等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中医药古籍,也包括岭南地方文献,如岭南地区医药、地理、文化、历史、饮食等方面文献。文献形式包括著作、手稿、地方史志、档案文书、政府公报、名册名录、家谱、证书、证章、影像、媒体报道等,以及医疗工具、科研器械、标本等实物资料。

“市民捐赠的很多古籍出现破损,我们马上进行了杀虫和修补工作,尽可能地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广中医图书馆馆长张正教授表示,该馆已专门成立了文献征集工作小组,正多渠道联系海内外人士,努力拓展获取文献的途径。

羊晚“铁粉”捐赠古籍

今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前夕,广中医图书馆晒出深藏于中医古籍中的治疫经验与有效方药,并呼吁社会公众关注、保护与捐赠中医古籍。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引起社会反响,此后短短一周内,有多位热心市民向该馆捐赠古籍与医书。

全国五星志愿者、84岁的西关老伯陈杰禹在发布会上被聘为中医药古籍捐献保护志愿者,他向广中医图书馆捐赠了311册旧书,其中有清代版本31册,民国线装书99册。赠书中最为珍贵的是陈伯父亲陈海天先生的41册手稿。陈海天曾拜广东名医庄省躬为师。手稿中有5册《中医知新集》即为庄省躬著作,由陈海天整理手录。手稿中还有陈海天整理编撰的《医术撷精》《医术择要》,均为已成系统的医学著作。

陈伯告诉记者,6月12日看到羊城晚报《迎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广中医晒防治疫病古籍真本》的报道后,立马和妻子“翻箱倒柜”找出家中收藏的中医药古籍,并联系广中医图书馆。陈伯称,自己有订报读报习惯,“《羊城晚报》是必看的,还经常剪辑‘羊城沧桑’等,已收集了多本剪报、特刊。一周前看了羊晚的报道,得知中医药古籍有这个好‘归宿’”。

无独有偶,“老西关”谭姨也是羊晚的“忠实拥趸”,“从小就爱看羊晚”,近日阅读羊晚报道后萌生了赠书的想法。谭姨师从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民间中医慕容坚先生,慕容医生藏有大量医书。22日,记者来到谭姨家中,她把老师遗留下来的其中49册医书转赠广中医图书馆。“希望学习中医的师生能用上这些书,把宝贵的治病经验留传下去。”谭姨说道。

编辑: 宝厷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广州中医药大学筹建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 德叔发出全球征集令
让历史记下这一刻——桦南县图书馆征集战“疫”文献
全国首个大型食品药品科普主题体验馆广东开馆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举办同心抗疫为爱发声演讲赛
马来西亚中医药抗疫工作小组筹措医疗物资发挥中医药作用助抗“疫”
致敬峥嵘岁月里逆行的战友,省中医人参观抗疫致敬展
特殊时期的实物文献,各界名家抗疫寄语手稿展将在上图开幕
院士专家在济总结中医药抗疫优势 建言守正创新
总结抗疫经验,中医药如何高质量发展?
广州举办国际防疫物资展为全球抗疫“补血”

网址: 广州中医药大学筹建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 德叔发出全球征集令 http://www.alq5.com/newsview1642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