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掌中墨盒浓浓爱国情

掌中墨盒浓浓爱国情

来源:爱乐趣网 时间:2020年06月22日 08:46

原标题:掌中墨盒浓浓爱国情

⊙雨 林 文/图

铜墨盒正面

铜墨盒里面

说起墨盒,现代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印机。打印机的墨盒若是缺了墨粉,那可就歇了菜了。不过,时间若是往前推移个七八十年,往墨盒里添少量的水,还可将就用些许时间,但那时的墨盒与现代科技社会的墨盒完全是两个物件。

墨盒,亦称墨匣,也有称手砚的,是古代文具的一种。内放丝绵,灌上墨汁,供毛笔蘸用。墨盒作为软笔(毛笔)书写时代末期的产物,盛行于清代中后期及民国年间,当时把能获得一方精美墨盒视为一种时尚,蔚然成风。因为墨盒制作工艺精湛,刻铜隽永成了庆贺寿诞、军旅建功、学有所成、建筑落成、重大纪事等之馈赠礼物、纪念品。如“某某雅正”“某某成立纪念”等等,因此刻铜墨盒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它与许多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都有关系。

笔者的藏友便收藏了这样一枚非常有纪念意义的铜墨盒。墨盒为正方形,边长不到5厘米,重约40克,正好一掌可握。这只墨盒采用老黄铜制作,方寸之间镌刻了27个拙朴有力的大字:“五九昨五卅今洗国耻仗人心诸生奈何寇已深十四年毕业生纪念”落款为“知杭县事陶镛。”盖内衬以棉花等物以作吸收和储存墨汁之用,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盖相吻合。虽经近百年光阴,铜墨盒依旧光亮明晰、古朴厚重。

陶镛,原籍浙江省绍兴县陶家堰,他曾是绥中建县后第五任知县,非常注重吏风、民风的治理,勤于政务,清廉自持。离任时,绅商士民联名挽留。陶镛将一双官靴脱下,放置在绥中县城南门门楣之上,以此留作纪念,也以此表示在绥中任上未“刮地皮”,离任未带走绥中一星土,做到了一尘不染,此靴一直保留到20世纪30年代“九一八”事变前后,此事在绥中也一直传为美谈。

民国期间,陶镛回到浙江,先后在鄞县、定海(今舟山)、诸暨、杭县(今杭州)等地任知县。在浙江几地知县任上,陶镛“为政一贯清廉,守正不阿,精通法律,尤重教育,经常深入基层,视察学校,政绩卓著”。墨盒上的“五九”指的是1915年5月9日,中华民国被迫接受日本《二十一条》中的十二条内容之事件,这一天被民众称为“五九国耻日”。“五卅”指的是1925年5月30日,英国巡捕开枪射击聚集在英租界巡捕房门首的群众,史称“五卅惨案”。这个墨盒当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时任杭县知事的陶镛对当地学生毕业时所赠送的纪念品。小小的铜墨盒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勉励诸生莫忘“洗国耻”“仗人心”。

原创:雨林

本文来源:闽南日报2020/06/19 星期五 第05版:收藏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掌中墨盒浓浓爱国情
原创 端午节,亲民俗,爱国情,永传扬
商丘市委政法委开展“粽叶飘香 爱国情长” 经典诵读活动
《接过父辈的旗帜》第二集司徒月桂:薪火相传爱国情
《掌中之物》2020年还会播吗?再不播,泰剧版就要来了
掌中之物/阳关之下
盐田区举办深港澳青少年国情研修班
《大侠霍元甲》为何收好评? 除了武打戏还有爱国情
年华工作室出品《道光二十年》诉说历史血泪,振奋国人爱国情!
北京:未成年人“向国旗敬礼”网络签名抒写爱国情

网址: 掌中墨盒浓浓爱国情 http://www.alq5.com/newsview1581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时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