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29岁粮商尹红道:在老家“出人头地”
原标题:【我们村里的年轻人】29岁粮商尹红道:在老家“出人头地”
(视频拍摄:裴维维 刘凌 视频剪辑:黄艺璇 美术设计:王思瑶)
□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记者 刘凌 裴维维
人物档案
姓名:尹红道 性别:男 年龄:29岁
籍贯:常德市临澧县
身份:临澧县福源米业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
临澧县修梅镇杨板社区,尹红道和岳父蔡其军在青翠的禾苗间穿行,查看稻子长势,确定收割的日子。我们面前这数百亩“桃优香占”,是这位年轻粮商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4年时间里,眼前这位长相憨厚、身材敦实的青年,建标准粮仓、发展订单农业、推广优质稻、添置稻米加工设备……一步步接过父辈的基业,打造属于自己的稻米“著名品牌”。
“种良心稻,卖良心米。”他的经营理念朴实无华,而一份真正的事业,就在这细水长流的坚持中,渐渐有了模样。
这片稻田,绝大部分都是尹红道通过订单农业推广的优质稻。 裴维维 摄
关键词 事 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有很多无奈!”2013年大专毕业,尹红道跟随哥哥的脚步去广东闯荡。
第一份工作是哥哥的推荐,在一家游戏公司从事手机游戏系统策划,“虽然平时喜欢玩游戏,当这变成一份工作的时候,就只剩疲惫和厌倦了。”飞快的工作节奏,天天加班的状态,外加每天数小时的通勤时间,让他有些招架不住。第二份工作还不错,在东莞市一家规模不小的电子厂担任人力资源副主管,但这离“出人头地”还很远。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从事农业的想法!”这位青年思想的转变,要从2015年说起。那年夏天突降暴雨,父亲尹复元急急忙忙跑到公司的场地里拉篷布,免得刚收上来的稻谷被雨水淋湿。尹红道看到60多岁的父亲忙一阵歇一阵,身体大不如前,“有些心疼。”2016年2月,尹红道回家过春节,发现父亲满头白发。“父亲讲,他头发其实早就白了,只是最近太忙没时间去焗油了。”
春节过后,尹红道决定留下来。但他绝不仅仅是“心疼老爸”,而是在审时度势后做出的人生选择。“父亲和我一席长谈,现在农业前景看好,我回到家乡做这个事业,更容易出头。”
关键词 突 破
6月3日,繁忙季节前夕的厂区里很安静。即便暂时比较清闲,“担心安全”的尹红道每天都要在厂区巡视几次。踏上有些晃晃悠悠的铁质台阶,走到6米高的平台,再一连打开两道隔断门,标准粮仓里堆满了稻谷。“这是我们承担中储粮的仓储业务,收储存放的粮食。”
眼前的这个标准粮仓,2016年7月正式建成。这也是尹红道接手企业后,打响的第一炮。
尹红道在标准粮仓中查看。 裴维维 摄
“其实父亲把公司经营得不错,但是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尹复元在粮食加工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从一个小作坊做起,后来和哥哥姐姐3人创办临澧县福源米业有限公司。公司2007年就成为常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当地小有名气。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设备陈旧,仓库太小。”公司8000吨的仓储量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头一年夏天雨水将稻谷淋湿,就是因为仓库堆不下。也正因为公司“胃口实在太小”,附近许多粮农不得不跑到10多公里外的地方卖粮。此外,为了保证粮食品质,大型粮企开始只选择和建有标准粮仓的公司合作。
尹红道心想,何不建一个标准粮仓,既可以让周边粮农受益,又可以和大型企业合作。然而一打听,建造一个标准粮仓,造价450万元左右。当时,将公司现有存粮全部变卖出去,还差一大截,更别说还要日常周转。这想法也遭到父辈一致反对。“真是愣头青,好大喜功。”尹复元认为,这个行业投入大,风险也不小,稳扎稳打才是“王道”。
虽然远没到生死攸关的地步,但尹红道还是希望能够迈出这一步。尹红道在农业部门获悉,国家正好出台政策,建标准粮仓有补贴。于是把自己的积蓄毫不犹豫地投进去,还说服当地建筑商分期付款。标准粮仓投入使用后,公司仓储量一跃达到17000吨。这一年,公司不但和中储粮合作,还扩大了收购范围,覆盖方圆4个乡镇的粮农。
关键词 品 牌
“公司的未来,还是要打造出自己的大米著名品牌。”这位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年轻人,在粮食加工行业厮混了几年后,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
2016年,尹红道年底一盘算,仓储量的增加并没有让利润显著增加。他和父亲分析,“主要原因就是稻谷品种乱杂,品质参差不齐,不仅价格上不去,而且销路也打不开。”
困境如何破?一番走访和思索,尹红道决定发展订单农业,推广优质稻。“我们请教农业专家选择产量高、口感好的品种,公司买来种子后和农户签订协议,确定种植面积和保底收购价。”尹红道确定的保底收购价略高于上一年的收购价,而且最终的收购价格会按照当年的行情来确定。“这个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农户收益有保障,而我们粮食的品质和收购量也有了保证。”
2017年,公司推广优质稻1.5万亩,今年已经拓展到了2.3万亩。尹红道也开始大展拳脚,添置了烘干机,更新了大米精加工设备,全力打造公司注册的“嘟享”品牌。
父亲正在给尹红道讲解烘干机保养的要点。 裴维维 摄
尹红道和岳父蔡其军交流种粮的那些事。 裴维维 摄
在收割越来越多优质稻米的同时,尹红道也收获了爱情。岳父蔡其军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也是公司多年的老客户。帮父亲管账的女儿一来二去和尹红道结了缘,“我女婿还是蛮优秀的,能吃苦,把公司经营得好,我蛮看得起的!”蔡其军今年种的3000亩水稻,全是和尹红道签的订单。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尹红道没有停下脚步。他通过电商销售产品,开着小货车送货上门拓展销路。“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返乡成家立业之后,尹红道越来越觉得守护家人,守护一方粮袋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手记
农村也有大舞台
□刘凌
“基本满意,能够打个80分!”当着儿子的面,尹复元如同中国大多数父亲一样,对子女的评价总是留有余地。
今年64岁的尹复元,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却又不稳定的时代。扎根乡土,创下一份产业,当了10年村支部书记,他算得上是农民中的“能人”了。
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自从城乡之间那道闸门打开之后,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累积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大势所趋,但乡村振兴也必须留住一些接班人。
而现在的现状是,很多农民的孩子宁可在城里拿低工资,也不愿回乡接手一年收入几十万元的产业。“或许,是年轻人们认为,城市的舞台更宽广,机会更多吧!”尹复元环视了临澧县的同行们,都面临着年纪过大却后继无人的困境,“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发展模式落后,经营理念传统,企业融资困难。”这个貌似严厉的父亲,其实内心是窃喜的。
尹红道能够成为新闻人物,这个事情的本身,就在佐证如今农业接班人的稀缺。而如今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却迫切地需要尹红道这些农二代返乡,让他们在农村传统农业里捣鼓出新的业态,给农村活的生机。
尹红道能够“出人头地”,也佐证了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一样可以大有作为。目前,农村正由“乡土中国”社会向“城乡中国”社会迈进,农业也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新农村新农业需要更多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闯劲的新型农民,这是一种挑战,但更是一场机遇。作为“农二代”,只要不忘家乡泥土的芬芳,不忘自己的人生追求,农村又何尝不是建功立业的热土、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策划
任民政
统筹
魏仙耘 肖慧
美术编辑
汤雅茜
责任编辑:范颢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29岁粮商尹红道:在老家“出人头地”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脱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村里有了粤剧班,年轻人也爱上粤剧了
国话创排《村里新来的年轻人》
尹正 让《鬓边》做导体,带年轻人了解京剧国粹
村里村外故乡在
国话原创扶贫话剧《村里新来的年轻人》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
尹正:让《鬓边》做导体 带年轻人了解京剧国粹
义乌卖头绳的年轻人如是说:“今年挣不到100万,我就回老家!”
村里来了“年轻人”:驻村第一书记打造“正能量”村庄
网址: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29岁粮商尹红道:在老家“出人头地” http://www.alq5.com/newsview15064.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