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枢元《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人类福祉”将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原标题:鲁枢元《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人类福祉”将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文 | 王兆屹
现代人对于“全球化”的热烈向往,是应该转为对于“人类纪”的冷静思考了。——鲁枢元《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著名人文学者鲁枢元教授的新著《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日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这本融汇了作者近三十年来在“生态文化”研究领域所作演讲与对话的精华汇编,多方位呈现了对当下生态危机的观察与反思,希望在精神层面为现代人的生存模式“纠错”。作者致力于将“生态”这一原本属于自然科学的概念导入现代人精神文化领域,把“人类精神”作为地球生物圈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变量引进生态学学科,并希冀在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的基础上建立精神生态学。
在该书的题记中,鲁枢元提出人类历史也许已经到了该“转弯”、“改道”的时刻。工业社会之后的理想社会,或许不应该是工业社会的持续发展,而是一个超越了现状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生态学将起到关键作用,人们将走出经济利益的狭窄牢笼,将摆脱机械思维的束缚,人们对权力和财富的角逐将受到抑制,“人类福祉”将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人类对地球的压力将由此得到减缓。
人类不仅是自然性的存在、社会性的存在,同时还是精神性的存在。人类精神作为地球生物圈中的一个变量,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拯救自然界的生态灾难首先是健全人类自己的精神生态。文化的、审美的、象征性的价值一旦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低物质损耗的高品位生活”将同时降临。
鲁枢元,人文学者,现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生态文化建设。图为作者2019年在甘南拉尕山生态考察。
鲁枢元《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东方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
践行蕴含个人感性与体温的“绿色话语”
刘海燕(文艺评论家、中州大学学报编审)
90年代初,我跟随鲁老师读研究生,这些年来,幸运见证了鲁老师的为人为文。关于鲁老师的学术风格,我总结过这样一段话:鲁枢元先生坚持把学术研究看作一种特定的、持续的精神状态,他每个阶段的写作都对当时的学术惯性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当他把他的思考和体验以切实而诚挚的态度传递给我们时,总能让我们感觉到当代学人中罕见的心灵性气质与品格。
譬如,1986年,他在《文艺报》上发表《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反响和争鸣;专著《创作心理研究》,引起很多作家的关注和共鸣,从1985到1987,两年之内3次印刷。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已敏锐地预感到中国人的精神生态正在恶化,忧思和敏感带着他的学术转向,由文艺心理转向生态批评。前些年,《南方周末》追溯生态研究在中国的进程,发现鲁枢元先生原本是开创者。
鲁枢元先生的学术气质,有自由的性情和现代性的思想,有融贯中西的大气象。对于现代社会问题的反思,一直贯穿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他学术研究的基石,可以说就是对人的精神性的关注。
追溯来路,鲁枢元先生的学脉里有师承、有敬畏、有规矩。他在学术之路上,曾得到钱谷融、王元化、蒋孔阳、徐中玉等一代大家的无私扶持,并成为忘年的精神盟友。我在鲁老师这里,似乎还能感受到现代文学时期学人的那种风范。
钱谷融先生给鲁枢元先生一书的序言,开篇引用尼采的话,“一切书籍中他最爱读的是用心血写的那一类”,“作家总是把最美好的东西全部倾注到他的作品中”。这两句话,用于评价鲁枢元先生的学术和创作,很贴切。
致力于建设生态文化与生态社会
孔会侠(文学评论家、文学博士)
记得鲁枢元老师曾多次讲过的一句话:一个学者虽然不能阻止社会无休止的物质追求,但要做出抗衡和牵制的努力。
这句话让我感慨很久,思维延伸到浩渺的历史时空里,想到了不同朝代的庞大人群中,总有一类我最敬爱的人——书生。在许多时代,与强大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相比,书生们似乎无抗衡之力;但在时代之上,或时代之后,负载着文化信息和精神涵养的书生们却自有坚韧和刚强,承担起了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的思想文化“中间物”的作用。几千年来的中国,代代承继的、有不忍之心的读书人,青史留名也好,默默无闻也罢,共同形成了一片葆育了民族精神文化生生不息的元气。越是荒芜贫瘠的年代,这葆育越弥足珍贵。
鲁老师这部新著专门做在封底上的一句话:“看来,现代人对于‘全球化’的热烈向往,是应该转为对于‘人类纪’的冷静思考了!”这是他这个书生,对当下世界的观察、忧虑与发声。“像往大海里射箭”的寂寥与虚无之后,还是坚持认真、不遗余力去做,是书生们对人类的深情。
我还想说一点感受,就是刚才鲁老师说:“生命可贵,生命是很短的,尤其是像我这个年纪,后边的时间该做点什么,能做什么,要好好想想了。”我也过了不惑之年,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个敞开的人,珍惜时间,勤谨向学,向前时代、同时代探求真知的先生们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鲁枢元《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人类福祉”将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生态文明时代乡村遗产的生命力(看·世界遗产)
东软刘积仁:软件将进入更开放的生态时代
“一壶堂”第四代传人 — 郑国枢
【每日一字】 枢(2294)2020.12.06
荐读|方李莉:对“后非遗”时代与生态中国之路的思考
生态视觉影像展
丁元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王元化学术研讨会:古典资源的再发现与现代重建
对“名媛”文化的反思
网址: 鲁枢元《生态时代的文化反思》:“人类福祉”将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http://www.alq5.com/newsview14880.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