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打败鸡的,可能不是另一只大鸡,而是一只鹅
原标题:打败鸡的,可能不是另一只大鸡,而是一只鹅
老的圈子如果不变革,可能会逐步消失,因为新生代来了!
题记:说实话,KOL,也是时代的,拥抱ta们,才有希望。
一个东西,从来就不是同类打败的,而是被一个完全新的东西用极低的成本打败了它。
比如,打败短信,不是更强的短信,而是微信;打败病毒的,不是杀毒软件,而是免费的卫士;
打败微博的,不是另一个微博,而是头条;
打败朋友圈的,不是另一个朋友圈,而是短视频直播;
打败出租车的,不是另一个出租车,而是支付习惯;
打败银行的,不是另一个银行,而是数字货币;
打败KOL的,不是另一个KOL,而是新生代草根。
最近几个月,我每天看的都是新生代网红与自媒体,这些人与KOL圈子的人群对比起来,让人感觉到耳目一新,犹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
ta不像KOL圈子那样渴望转评赞(花钱刷量),却获得了大量的转评赞;
ta们不像KOL圈子那样饥渴直播围观人群,却获得了大量的直播围观,甚至有人因为在直播中没得到回复而痛哭;
ta们也没有像KOL圈子那样赤裸裸攫取金钱,ta们获得了比KOL圈子更加可观的变现。
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纠结,因为我一直呆在KOL的圈子里,大概进了5,6个KOL的付费高端社群,他们都是我喜欢而敬重的人,他们的人品都值得称道。即使那怕不在这些圈子里,也丝毫不影响我对他们的敬重。
但是,我也看到了圈子的局限性,几年前,高端圈子原本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鱼塘,但是通过几年的洗涤,在新鲜的鱼群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圈子正在走向衰落,尽管圈子还是有价值,只是当你看到圈外的世界后,就感觉到圈子的价值在降低,并且是大幅下降。里面的分享,不再是纯粹的干货,而是藏着掖着的钓饵;里面不再是新鲜的风口中的技巧,而是虚假的案例满天飞。说明:原来的圈子真的老了。KOL的圈子,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团队无持续生产好内容的能力,团队的服务严重滞后,团队的内容仅限于搬迁等等。
这些,只是原因的一个方面而已,更加重要的是:圈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从2017年逐步开始的,只是可惜,呆在圈内的我,直到最近几个月才意识到,我才发现大批量的草根小白宝妈学生(以大学生与留学生为主),仅仅花了不到1年的时间,就成长为厉害的新生代自媒体与网红。
ta们真实、纯粹、朴实、幽默、有活力、有冲劲、有想法、有执行力、有创意、有深度、有眼光,也有格局,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短视频直播时代,将短视频直播变成了导演的摄像头,把自己的视频形象打造得更加丰满,情节更别生动,更加真实地反应了ta所在阶层的真实的生活轨迹,并且凭借这个获得了华丽转身,ta们成了自媒体网红领域内的暴发户。
这,与KOL圈子的人群对比起来,让人感觉到耳目一新,犹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
ta不像KOL圈子那样渴望转评赞(花钱刷量),却获得了大量的转评赞;
ta们不像KOL圈子那样饥渴直播围观人群,却获得了大量的直播围观,甚至有人因为在直播中没得到回复而痛哭;
ta们也没有像KOL圈子那样赤裸裸攫取金钱,ta们获得了比KOL圈子更加可观的变现。
我昨天分享的那个来自于社会底层、失去亲人、三年(2017,2018年毫无收入,边打零工边徒步旅行)徒步旅行的草根,现在短视频直播每天收入最高达10多万元!
过去几个月,我关注了上百个这类人的账号,从ta们身上学到了如何通过“真实、努力与坚持”,让自己活得更幸福,而不是“虚假、做作与多变”。
我曾经付出努力想让KOL圈子有不一样的东西,可惜几乎没有人听,我就懒得去说。
因为视频号的崛起,我看到了一个原来的KOL(这个人,在加拿大,在传统电商 领域与微信电商领域有较高知名度),在采取了新颖的玩法:
1、每一个视频都需要付费看,一是自觉打赏,二是花365元进群(就是每天1元),群内有更多的福利;这是第一道筛选。计划筛选出1万人;
2、一年后,如果进群的人赚到钱了,要自愿再付3万,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群内分析视频的玩法,从中就会获得灵感,用在自己的生意上,提高营收。计划筛选1000人不等;
3、3万元的会员,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如果有合适的会员企业,他就会投资占一定比例的股份,每年参与企业分红;这是第三道筛选;
通过这三道筛选,他说,他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做一年收入1个亿。
我感觉这是老KOL看到了原来KOL圈子的弊端,收钱做Ugc+Connect已经落后了,为什么?因为ugc变质了,Connect鱼塘缺乏了新鲜血液,以及在原来会员的反复洗涤下,在变得混浊,杂草丛生,失去支撑更大体量的力量,在走向衰落了。
我曾经向几个KOL提出我的意见,通过KOL圈子残存的影响力,做为一种服务,让有意识改变的会友凭借自己的影响+这种服务,去吸引更多的新鲜的血液搭建新的鱼塘,并且在这个鱼塘里宣传老KOL圈子的影响力,为老KOL圈子不断输送新鲜的血液。
可惜,没有一个愿意这样做。他们觉得,这是不是在输血,而是在抽血。圈子,本来是打开眼界的媒介,现在变成了禁锢格局的枷锁。这,就是KOL团队的短板,他们大都并无独到的眼光与格局,受限于圈子,没有看到圈外的变化。
他们没看到,这种玩法下,每一个人其实是在拿自己的影响力(有大有小)在为KOL提供圈外的东西,你即使禁止,其实也没有用,有许多人其实已经在脱圈操作了,并且由于这种无知的禁止,反而失去了老圈被宣传的机会。当然,有些人,就是不想宣传老圈,觉得老圈已被ta洗过多次,而现在你第一道粉丝筛选机制出现了问题(即第一道筛选体系,已没什么人看了),就失去了他们再来洗新鲜粉的机会,他们也就不再付费,而是自己搭建新圈,愉快地玩耍了。这个风险极大。
这扇门,其实没必要关,关了,就等于挡住了新东西进入。关了,就意味着,如果自身转型失败,就失去了市场。因为,像加拿大这类KOL就会取代老生代的KOL。而加拿大这类KOL,其实又受到我前面分享的新生代自媒体与网红的威胁。
因为,老KOL转型打造新的影响力,是需要付出极大成本的,这原本是持续领先的法宝,可惜,现在,这一招也失去了威力,为什么?因为玩法变了!你思维不变,砸钱也很有风险了!
因为新生代KOL、自媒体与网红,ta们几乎在零成本获得优势,ta们依靠的是人物形象的打造,在视频领域,ta既是导演,又是演员,ta们用丰满的人物形象,幽默的玩法与熟练的技巧获得了成功。
而这些,恰恰是老圈子所欠缺的,首先,"真实"这一关,就过不了,因为老圈沉浸在“假”的氛围里太久了,并且凭借着“假”赚得太多了,老圈已经忘记了“真”是什么,即使想起来,做起来也很别扭了。更可悲的是,即使你展示你的“真”,也没什么人看了。你展示豪车、住宅与高档消费,新生代KOL的粉丝不会喜欢,甚至以为是假的,因为过去这种东西太多了。
说实话,KOL,也是时代的,拥抱ta们,才有希望。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原创 打败鸡的,可能不是另一只大鸡,而是一只鹅
老农仿照《咏鹅》作首《咏鸡》,全诗18个字,斩获国家级文学奖
模仿《咏鹅》写《咏鸡》,农民凭18字获得文学奖,引来反对声一片
鸡的前世今生(一)
在甘肃吃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名家这么画鸡,学习了
儒子驱鸡
偶得鸡首壶
老外吃中国“叫花鸡”,看到泥土时面露嫌弃,砸开后都开始嘴馋
弘治鸡油黄瓷器鉴定价值
网址: 原创 打败鸡的,可能不是另一只大鸡,而是一只鹅 http://www.alq5.com/newsview14688.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