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三峡白云石成因
原标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三峡白云石成因
新华社武汉6月15日电(记者李伟)古老的白云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困扰地质学界多年的难题,终于有了新答案。记者日前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李超教授团队牵头联合美、德专家科研攻关,在白云石地质成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长江三峡山脉露出的灰白色石块即为白云岩。”李超教授说,长江三峡地区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白云岩聚集地,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在白云岩矿中开采加工出的白云石,广泛用于建材、陶瓷等领域。白云石的成因却一直是地质学界的未解之谜。
该研究团队从湖北宜昌樟村坪地区的两个钻孔中,取得距今五亿年前的白云岩作为研究标本,采用目前新兴测温技术开展研究。
白云石。受访者供图
研究团队发现,几乎所有的白云岩样品形成温度都在0℃至60℃之间。为进一步研究其形成机制,研究团队还对白云岩样品开展相关矿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分析和显微岩相学观察。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些白云岩形成于一个低温且微生物活跃的海水溶液环境。
“由于早期成岩条件下形成的白云石能够最大程度记录沉积时期的海洋条件,因此地质学界一直广泛使用以碳酸盐岩为载体的地球化学指标,追踪地球表层环境历史演化。实践证明,这种努力是可行的。”李超说,这一发现不仅为揭开“白云石之谜”提供了新思路,还为碳酸盐指标用于地表环境记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一最新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超教授团队牵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等相关团队参与。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三峡白云石成因
嫦娥四号迎第24月昼,研究成果揭示南极-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质成因
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
嫦娥四号研究成果揭示南极-艾特肯盆地底部物质成因
【Science】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破解燃料电池研发中的关键难题!
“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发现战国时期星象系统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普行走进茂华中学
三峡“回应一切”|下游暴雨时,三峡大坝为什么还在泄洪?
华科夏宝玉教授团队在高效镍铁基析氧催化剂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雾漫三峡
网址: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三峡白云石成因 http://www.alq5.com/newsview14538.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