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17万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之路——一部悲壮的血泪史!
原标题:乾隆年间,17万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之路——一部悲壮的血泪史!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7万土尔扈特部人举族东迁,被迫离开了伏尔加河下游草原地区。
经过一路的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后有沙皇士兵不断的围追堵截,前则路途遥远、行程万里,土尔扈特人在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克服了难以忍受的饥饿和疾病后,以巨大的民族牺牲(
归来时17万人,经过一路的艰难跋涉,最后只剩约4万3千人成功到达伊犁。)最终完成东归这一壮举!或许在壮举之前还应该加上“悲壮”二字!
土尔扈特部为何要东归了?
说起土尔扈特部东归,我们不得不首先了解这个部古老的部落。
土尔扈特部是古老的蒙古族一部分,部里的百姓大都过着采集渔猎、畜养放牧的草原生活,
曾经部落祖上还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但到了明朝初年,北元势力撤退到大漠地区,
后来又分裂为东、西蒙古(明朝称东蒙古为鞑靼,西蒙古为瓦剌),两派势力互不相让、你争我夺、内斗不休。但即便是这样,对于明朝来说,仍然是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特大忧患。
后来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强大。瓦剌首领也先,因向明朝中央邀赏,多慌报1000多号人,被宦官王振识破,只是按实际人数赏赐,
引起了瓦剌部落极大不满。于当年(1449年)七月,便大肆扰乱明朝边境,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生的。
虽说瓦剌部落后来被于谦击退,但这确是明朝历史上干过最受“侮辱”、最“窝囊”的事儿,连皇帝都被别人俘获了,你说这气人不气人、窝囊不窝囊。也先死后,瓦剌部落逐渐衰落,后来整个部落也逐渐迁移至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去谋生
(因为是游牧名族,迁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
到明末清初时,土尔扈特部迫于准噶尔部的巨大压力,西迁至伏尔加河沿岸地区,此时这里还是一块“处女地”,尚未被沙俄占领,也尚未有任何开发的痕迹,土尔扈特人从此在这里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还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到了18世纪60年代,随着沙俄帝国的扩张,土尔扈特部成为沙俄扩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土尔扈汗王渥巴锡继位,年仅十九岁。沙俄政府看准时机,趁机安插自己内部人员,扰乱土尔扈特直属于汗的最高权力机构———王公议会“ 札尔固”,
并强行隶属于沙俄外交部的控制下,以此来分解土尔扈内部力量,所谓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进而驾驭土尔扈特部。
在沙俄与土耳其的战争中,土尔扈特人大量青壮年被抓去当“炮灰”,许多土尔扈特父子,都成为了沙俄在土耳其战争中的“牺牲品”。而且这场“要命”的战争一直持续了21年,
导致土尔扈特人从原来的7万帐,到了18世纪60年代,仅剩4万帐左右
。
可沙俄政府哪管你土尔扈还剩多少人,它那是铁了心的把你当炮灰,把你往死里整,照这样发展下去,土尔扈特部可能就要面临灭绝的境况了。与其被别人宰割,还不如提早行动,为自己留条后路,从此踏上了举部回归的壮举!
土尔扈特部回归后,清乾隆帝是怎样对待的了?
前边我们提到,土尔扈特人在面临后有追兵,前则路途遥远、前途未知的情况下,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771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这样记载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可见返回的道路之艰辛,归来时17万人,最终回到祖国怀报的却不到一半。土尔扈特全族东归的壮举,受到乾隆皇帝深深的赞同和认可。1771年10月,在承德山庄举行盛大的土尔扈特部回归欢迎仪式。
乾隆帝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庙,竖起了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除此之外,也给土尔扈特部各种经济上的支援,安置他们家属,帮助他们医疗病伤的老百姓。全国各地的百姓也被他们这种“不屈服”的精神感动,也都力所能及、慷慨解囊。可以说,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受到了当时政府和百姓的友好对待和回报!
但未能回来、留在俄罗斯的土尔扈特人,后来生活过的怎么样了?
当时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等高层,决定东归故土时,尽管保密工作做得很好,
但还是被沙俄政府提前知晓,于是土尔扈特部不得不提前东迁,本来早就是打算携带伏尔加河对岸的同胞一同回归故里。
但不巧的是,当时正直暖冬季节,河水迟迟没有结冰,为了顾全大局,渥巴锡只好临时决定,先行一步。在这样“机缘巧合”的情况之下,一部分土尔扈特人便留在了俄罗斯。
留下的那部分土尔扈特人,他们受到的待遇,可以说和回归故里的土尔人千差万别
!
当时沙俄政府听到土尔扈特人举部迁徙时,便是想尽各种办法、重重设卡阻拦。他们认为土尔扈特人的回归,是对沙皇政权的挑战; 他们的离去,是对沙皇政府的奇耻大辱。所以对待留下的那部分人,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对留下来的那部分人,沙俄先是牢牢控制,继续征兵,以此来削弱土尔部的有生力量。如有不从者,不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去充当苦力,就是被残忍杀害!
到后来十月革命之后,土尔扈特人(此时称卡尔梅克人),沙皇政府被列宁被推翻,卡尔梅克人建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拥有独立的自治权。
但随着二战的爆发,土尔扈特人又遭受了一次大灭绝。因苏军指挥不当,导致3万多的土尔扈特人都成了俘虏。
在这种“莫须有”的叛逆罪名下,二战结束后,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被苏联撤销,卡尔梅克人也被打上了“叛国者”的标签,
许多人被再一次强制流放到西伯利亚地区去充当苦力。
直达赫鲁晓夫上台后,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才重修被恢复合法地位,直到现在,曾经留在伏尔加河的那部分土尔扈特人,成立的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非主权独立国家)依然存在。但已经不在是土尔扈特人一个单纯的人群了,而是混合着俄罗斯人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大概土尔扈特人约占六成,俄罗斯人占四成)。在这片伏尔加河地区,仍然有着和我们一样的黄皮肤,说着卫拉特语(蒙古语的一种),信奉佛教的亚洲黄种人。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乾隆年间,17万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之路——一部悲壮的血泪史!
原创话剧《东风呼啸起》在阿拉善上演
《故园归梦长》:重构故乡的记忆
曹家发迹之谜,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就是一部血泪史
再现江南乡间生活的细枝末节,朱学东漫记“故园归梦长”
宋江把扈三娘许给王英,何不留给自己做老婆?其中有怎样的缘由?
朱学东:真正的乡情是无法被“格式化”的
许多古文明里的“魁札尔科亚特尔”,这“白外星上帝”到底是谁?
电影《八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作?
原创 读齐邦媛《巨流河》:一个时代的大变迁,一部悲壮的家国史
网址: 乾隆年间,17万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之路——一部悲壮的血泪史! http://www.alq5.com/newsview14436.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