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有余音——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
原标题:弦外有余音——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
儿童相是丰子恺漫画中最出彩、最具感染力的部分之一。虽然所记录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但经过画家敏锐细腻的观察和独到的绘画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充满浓郁温情和丰富趣味的漫画。
丰子恺 两小无嫌猜
画家善于发现儿童的童真和童趣,尊重儿童的思想、本性和情绪,甚至从儿童“不乖”之处挖掘童心。他根据儿童的好奇心画过《研究》、《尝试》,将儿童拨油灯、洒墨汁及挤牙膏的窘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看到儿童模仿大人的模样,画出了《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办公室》;他钦佩儿童的创意,画出了《瞻瞻的脚踏车》;他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喜怒哀乐,画出了《瞻瞻的梦》、《心碎》等,其中有不少画已成儿童漫画的典范之作。
丰子恺 爸爸不在的时候
搭积木是儿童常见的游戏之一,但画家却把儿童的戏作提升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认为人类的建筑即起源于此,由此创作了《建筑的起源》。大人眼里,儿童的活动是无聊的、幼稚的、甚至可笑的,而在儿童的思想中那却是一种创造。画家把儿童专注的神态和创造的欲望精炼绝妙地描绘出来,并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丰子恺 建筑的起源
丰子恺善于和儿童交流,常醉心在儿童的游戏和生活中。他的笔下多是自己的子女,虽然有些画近似平铺直叙、即兴速写,但画中所蕴含的温情和爱心,读者能深深领会到。
“最喜小中能见大,但求弦外有余音。”丰子恺漫画多注重画面的美感,只撷取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场景,题上画家精心提炼的、具有文学素养的句子,却使画面要表达的思想超越了画面内容,诗趣盎然、耐人寻味,开创了中国抒情漫画的先河,丰子恺也被热爱他的读者誉为“中国抒情漫画的一代宗师”。
(吴浩然)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弦外有余音——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
丰子恺后人讲述《丰子恺画语》背后的故事
古今中外的儿童题材绘画,为人们徐徐展开一样的童心童趣,不一样的文化图谱
范昕:丰子恺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
300多册丰子恺原版著作在东莞集中展出
丰子恺的书画市场价格行情,作品多少钱一平尺价格,拍卖价值多少
再读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浅析其笔下的姚木兰形象
丰子恺 | “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
张乐平诞辰110周年 他的“三毛”漫画形象如何诞生?
家庭有爱 居家有方 丰子恺漫画“新”说抗疫
网址: 弦外有余音——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 http://www.alq5.com/newsview13883.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