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普及和诵读汉赋?李大明教授:大可不必
原标题:在中小学普及和诵读汉赋?李大明教授:大可不必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大明
随着司马相如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汉赋也再次被提起。在中国文学史上,赋之于汉代的意义,犹如诗之于唐。尤其是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二赋,更是汉代大赋的标志性作品。
近年来,经典诵读在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华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不少传世名篇佳作。不少家长甚至学校因此提出,能否在中小学中普及和诵读汉赋?对此,专家评价道:大可不必。
在赋体的开创时代,汉赋以结构宏大、富有气魄、铺张扬厉为主要特征,且韵散相间,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有韵律有节奏,如若朗读顺畅,确实会有抑扬顿挫之感。但这是否意味着汉赋适合诵读呢?
先来品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一段文字:“蹴蛩蛩,辚距虚,轶野马,轊陶駼,乘遗风,射游骐。倏眒倩浰,雷动猋至,星流霆击。”也许很多读者都会被这些生僻字“劝退”,即便能认全,意义也难以把握。这也是汉赋的另一特征:大量生僻字,艰涩难懂。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大明研究司马相如30余年,他称就算自己读,也难以保证不读错。司马相如在古文字学上颇具造诣,其成就之一便是于作品中创造大量生字、怪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但也为文章蒙上了晦涩的面纱。
“所以我不主张在中小学推广汉赋的诵读,连我读起来都恼火,更何况普通读者。”李大明说。汉赋适合什么样的人读呢?若对自己的文学造诣感觉良好,可以深一步研读,“就连我给中文系的学生讲课,讲到司马相如时,也会绕开原文,因为太过于艰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读。”
基于此,汉赋对于当代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当我们试图触摸司马相如时,他的作品可以为当代提供怎样的价值?
李大明认为,弘扬和挖掘汉赋中的文化精神,会比单纯的诵读和理解文本,更利于在一般读者中进行普及。
春秋大义的精神,这是司马相如文学中最为核心的一点:褒扬正义、摒弃丑恶;批判骄奢淫逸、主张勤俭节约……这些都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司马相如以文字劝导,甚至批评帝王,意义深远。
其次,汉赋中的家国情怀,以及用宏伟的视角描写出的汉王朝大一统思想,对于中华文化大家庭的体现,在当代看来,也是极为震撼的。“我们可以由此感受司马相如的情怀和气魄。”李大明阐释道,“至于汉赋本身的研究,永远属于提高的层次,不适合普及。” (记者徐语杨)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在中小学普及和诵读汉赋?李大明教授:大可不必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第三期百篇作品上线发布
上海成立中小学中华文化经典校本课程实验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普及中医药知识应从娃娃抓起
现代诵读艺术范读导师全国选拔总决赛在京举行
法学网红教授罗翔助阵中南大学问渠长廊名家诵读活动
电影《大明烽火》横店开机,文官于谦誓死守卫大明江山!
“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 研讨会召开
【悼恩师】沉痛悼念中国古典萨克斯的奠基人李满龙教授
京口区开展“全民艺术普及 城乡播种行动”集中展览进校园活动
网址: 在中小学普及和诵读汉赋?李大明教授:大可不必 http://www.alq5.com/newsview13866.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