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百年哈工大与中国航天
原标题: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百年哈工大与中国航天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百年哈工大与中国航天
东北网
发布时间:06-0805:07东北网官方帐号
1
半个多世纪以来,
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始终携手共进:
从“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
从老一辈航天校友建立卓越功勋
到今天风华正茂的学子积极投身航天事业;
从航空工程系正式组建
到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建立;
从教师研发的“试验一号”卫星遨游太空
到学生研发的“紫丁香二号”纳卫星
飞天圆梦……
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
心怀强国梦航天梦执著前行。
哈工大像展翅的鲲鹏,
乘航天事业大发展的东风,
扶摇直上九万里……
1
早在建校之初,哈工大就是以“工业”立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以工程师摇篮而饮誉全国。
●1965年,我国组建卫星设计院,钱学森任院长,来自哈工大的孙家栋成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87年6月,哈工大航天学院正式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新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
●1995年,哈工大汇聚了一批来自飞行器设计、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尖端人才,着手开展小卫星研制。
●2004年4月19日,哈工大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卫星,与龙江大地有了第一次“对话”:
——“试验一号”首次进入哈尔滨上空的卫星轨道,与哈工大卫星地面站进行了12分钟的数据传送。
实现了航天员的太空漫步
4年之后的2008年,中国航天事业又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实现了航天员的太空漫步。
翟志刚进行太空行走时,他手腕上的“反光镜”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是航天员出舱用的反光镜体,用来观察面窗视野之外的物体,对于航天员出舱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这技术难度极大的项目,就出自哈工大。
多年来,哈工大卫星人不仅参与国家重大卫星工程,还先后自主研发了20颗卫星,其中很多卫星开创了新中国多个第一,让中国的卫星技术尤其是小卫星、微纳卫星,星箭一体化等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行列。
为神舟签发“通行证”安装“大脑”
为神舟签发“通行证”,解决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焊接难题,为神舟安装“大脑”,打造神舟飞船诊断系统、宇航服系统、海上应急浮囊系统、载人飞船座椅支撑系统,开展太阳帆板堵转研究、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研究,研发地面失重训练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
哈工大近百项研究成果应用到载人航天的各个领域。
哈工大还将这些高精尖的航天技术转化成为高端科技产品,让众多科技型企业在龙江孕育成长,国际知名。
黑龙江孕育了百年航天名校
有人曾说,人类的文明起源于第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黑龙江孕育了哈工大这所百年航天名校。
哈工大也正不断拉近着黑龙江与“星空”的距离。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杨欣媛
责编:吴琼
统筹:王刚、高长利
监制:陈宝林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百年哈工大与中国航天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正式启航:探月三步走,收官有看头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正式启航
《嫦娥·圆梦徽宝》探月纪念藏品在海南发布
奔月探火“你追我赶” 中国航天强国建设加速
探月取月壤
【社论】“嫦娥”挖土,探月培基
嫦娥再奔月 探月再升级
从“太空之吻”到“月轨相拥” 嫦娥五号新对接方式世界首创
加油,嫦娥五号!加油,中国航天!
网址: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百年哈工大与中国航天 http://www.alq5.com/newsview13271.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