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之旅前,为“火星院士”送行
原标题:“天问”之旅前,为“火星院士”送行
今年7月至8月,我国将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万众瞩目的“天问一号”将承载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驶向宇宙星辰。
当人们遥望星空、翘首以盼之时,一颗“明星”却意外陨落。5月20日,中科院院士、“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万卫星因病逝世,享年62岁。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笔者曾与万卫星院士有过一面之缘。在他所在湖北代表团开放日结束后,笔者“拦下”万院士,请他讲讲中国火星探测计划。
“中国火星探测不比时间早晚,比的是探索发现和科研突破。”近半个小时的采访中,万院士娓娓道来,从科研角度讲述了中国火星探测的创新和突破。谈到不好懂的内容,他特意回到驻地房间,拿来电脑对照讲解。采访结束后,他又发来文章和资料,帮助笔者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采访中涉及的专业内容。
印象同样深刻的是万院士对于科普的看法。去年那时,电影《流浪地球》正火,谈及此话题时,万卫星说,科普工作者要弄清楚科普与科幻的差别,弘扬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
正是这次短暂的交流,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万院士身上的科学精神和大家风范。本以为在今年两会期间、在火星探测进入倒计时的阶段再次向他讨教,不想却听到了斯人已逝的噩耗。
诸多悼念文章回顾万卫星的科学人生,方知“首席科学家”的重量与重任。
作为中国空间科学和行星物理领域的大家,万卫星从2008年起布局火星电离层研究,与一批科学家一道,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中国行星物理学从无到有的跨越;2017年,作为中国首个官方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万卫星主持描绘了一幅放眼数十年的中国行星探索路线图;在深空探索领域,他打通了科学界和工程界的协作壁垒,组织起首个全国性的顶尖行星科学家团队……与此同时,万卫星还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和学术骨干。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的“80后”研究员,有1/3出自他的团队。
“中国深空探测起步晚,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短,要走的路又很远。但我们有信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强国之路。”如今,“天问一号”蓄势待发,中国深空探测即将迈出重要一步,挂帅的功臣却已不在。或许,他将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化作一颗卫星,见证和守护即将到来的“天问”之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天问”之旅前,为“火星院士”送行
《Hi,火星》:“天问一号”发射记(4)
780万套!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发射成功纪念邮票发行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如何精确着陆?青岛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技术护航
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问一号有多努力吗?
青少年参与“火星探秘之旅” 科普专家谈火星探测“七难”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下一站火星! ”重庆造”铝材助力”天问一号”升空
原创 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索之旅,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祝贺
56000000公里之外!“天问一号”火星之行Vlog曝光:飞行200多天将要闯四道关!
网址: “天问”之旅前,为“火星院士”送行 http://www.alq5.com/newsview12380.html
推荐资讯
- 1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21150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6059
- 3佟丽娅现状如何佟丽娅与陈思诚 15472
- 4马库斯世界和平艺术展圆满落幕 15420
- 5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其中复 13292
- 6张家界____是张家界市永定 11809
- 7《交换的乐趣》林媚阿强苏小婉 11132
- 8《绝叫》-叶真中显 (pdf 10925
- 9《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电 9754
- 10《三嫁惹君心》中的美女,董馨 9549